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6-01-10 09:51田翠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连续性慢性病护理人员

田翠芳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在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老年性骨关节炎、糖尿病等。上述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老年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护理的质量密切相关。如何通过护理服务来提高此病患者治疗的效果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就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连续组。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3例。这35例患者的年龄在64~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5±1.2)岁。这些患者的病程在2.5~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55±0.25)年。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高血压(10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5例)。连续组中的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4例。这35例患者的年龄在6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0±1.5)岁。这些患者的病程在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50±0.30)年。这些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高血压(9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6例)。本文的纳入标准是:(1)经临床诊断确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2)年龄≥60岁的患者;(3)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本文的排除标准是:(1)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无法配合临床研究的患者;(2)意识模糊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所患的疾病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运动指导、康复护理等[2]。在此基础上,对连续组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1)医院成立连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为院内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6~8名护理人员。在对本组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之前,医院对小组成员进行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及预防医学等知识的培训,确保其全面了解老年慢性病的护理要点及护理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护理的水平[3]。(2)在患者出院后,连续护理小组的成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在随访期间,小组成员严格按照《慢性病健康教育手册》中的内容对本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详细讲解各种常见老年慢性病的致病原因、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确保其能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使其了解用药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4]。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基础上,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并参加有意义的娱乐活动,以增强其体质,缓解其负面情绪,增强其对治疗疾病的信心。此外,连续护理小组的成员定期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多对患者进行情感支持,以促进患者尽快回归社会。(3)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表,指导其参加专题座谈,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鼓励、支持,使患者达到自我管理的长期目标。(4)医院建立计算机网络平台,通过视频和电子监测系统实现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并将其病情的变化情况详细记录在电子病历中,以便主治医生随时查阅。(5)在进行连续性护理的2~4周后,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找到连续性护理的不足之处,不断丰富护理的内容,进而达到强化护患关系、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5]。

1.3 观察指标及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知识得分、自理能力得分。其中,通过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得分>85分,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得分在70~85分之间,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得分在60~69分之间,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一般满意;得分<60分,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及一般满意率之和。健康知识主要包括饮食知识、相关疾病的知识、防治方法三方面内容。自理能力包括运动、保健、药物治疗、压力应对四个方面的能力,上述两个量表的总分均为100分[6]。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自理能力的高低与得分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2±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经调查,连续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及自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经调查,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和自理能力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及自理能力评分的比较(n,分)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连续组的35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性护理,该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该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及自理能力也比对照组患者好。由此可见,使用连续性的护理模式通过动态性地调整护理内容及护理工作的侧重点,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将整个护理工作与患者的个人需求相结合,凸显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这也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的具体表现,有助于缓和当前紧张的护患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之前,医院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及预防医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强化其护理技能,使其熟练掌握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方法。该环节是连续性护理工作取得理想效果的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度及自理能力。

[1]陈桂莲.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1(22):117-118.

[2]刘葵娣.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中的作用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5(23):3563-3564.

[3]徐春萍.连续护理在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33(30):3019-3021.

[4]金梅花.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5(23):208-209.

[5]罗铁姣,吴园秀,罗文华.老年慢性病患者医养结合延续性照护模式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5(32):4985-4986.

[6]顾贵芸,朱艳.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应用的质性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25(23):93-95.

猜你喜欢
连续性慢性病护理人员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