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研究

2016-01-12 00:36
戏剧之家 2015年24期
关键词:大围山平声浏阳

肖 焱

(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8)

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研究

肖 焱

(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8)

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逐渐淡出了大围山客家人民的休闲娱乐方式。本文就浏阳大围山客家源流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围绕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的歌唱语言、调式音阶、节奏节拍、方言俗语展开论述,结合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的现状来揭示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如何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传承与发展。

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传承与发展

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平常为了减轻劳作的疲惫感,即兴哼唱出无具体调性音高的歌曲。它使得浏阳大围山客家人丰富的情感得以表达;体现出浏阳大围山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

一、浏阳大围山客家源流

笔者在前期调查中找到卜传章老人,她告诉我们浏阳客家方言分布在以大围山为代表的东乡山区地带,传闻在明朝时内部矛盾和战争频繁,从广东梅州迁徙过来一批客家人,繁衍生存的期间融入了浏阳大围山本土文化,互相影响,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浏阳大围山客家文化。浏阳大围山与江西铜鼓相邻,现在的浏阳大围山客家基本都源于江西,一部分原因是江西人口竞争大,情急之下为了生存只能迁往浏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广东客家与江西本土人发生激烈的矛盾,为了避免矛盾的再次发生而迁往浏阳。这些移民在浏阳大围山大多以部落的形式聚居,也存在以隐藏自己的身份和浏阳大围山本地人杂居。几百年的历史中,他们靠种植农作物维持生计,与浏阳大围山本土人民友好相处,保存着浏阳大围山客家文化风俗。由此可知,浏阳大围山客家是从广东梅州为起点、江西为转换点发展而来。

二、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的概况

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核心。歌词内容取材于生活;歌唱方式多种多样。经过实地考察,对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产生的背景大致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浏阳大围山处于山区地带,靠山吃饭,对山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农忙之余,用唱歌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而男女老少恰巧都只能在山间劳作,少不了随时附和几句。山歌的传唱便成了娱乐方式。第二,在封建社会中,女子足不出户,婚姻大事由父母操办。只有结过婚的女子才能到田间劳作,在家受到太多的拘束后,来到田间心情舒畅,不由自主地唱起山歌。

(一)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的歌唱语言。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之所以富有音乐性是其遵循了平仄原则。要求声调适当的交替更换,显现出一定的色彩感。最大的原因源自他们的生活和客家语言,自古至今他们都不忘祖训,客家语言历代相传,再与音乐相结合,可谓是鲜明而又生动。例如:

歌台战鼓响咚咚(平声字)

输哩还话冇人工(平声字)

归去同师勤苦学(仄声字)

再来相会老相公(平声字)

这是一首“平平仄平“的七言四句体的歌曲,是大围山客家山歌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另外一种形式是“平平平仄平”的七言五句体歌曲,例如《吴艳花》的第二段:

宽心解闷吴艳花(平声字)

嫦娥貌美忤如她(平声字)

松林撞见柯子书(平声字)

树正也怕月影斜(仄声字)

金钗为媒许配他(平声字)

这两种最简易唱的山歌正是客家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在歌唱语言的吐字行腔中也很有讲究,比如和歌中“你来歌子哀去歌,你一担来哀两箩。早晨唱到日头落,半斤八两把歌和。”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落在了韵母音上。其实歌词不只是在最后一个字押韵,也可能涉及到段落之间,例如《吴艳花》中的首段转韵马上接第二段连韵,这样整首歌曲的歌词念起来便很通顺,自由。浏阳客家山歌具有浓厚的客家生活气息,客家话运用到歌词中更不足为奇,例如探歌“过哩一埚又一排,敢多石子敢多泥。敢多石子印哀脚,敢多老妹忤连哀。”其中“哩”是“了”的意思;“敢”是“这么”的意思;“泥”读“lai”;“哀”是“我”的意思,读“ai”;“忤”是“不顺从”的意思,发“en”的第二声。这首歌曲表达的是男女之间,双方对歌中产生了爱意,男方便发出一首展开攻势的试探性山歌。

总之,大围山客家山歌的歌词特点与之生活息息相关,高兴的时候要唱,悲伤的时候要唱,休息的时候要唱,劳作的的时候也要唱,逐渐地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的调式音阶。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其旋律充满了民间音乐元素,是典型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的运用在中国歌曲中极为广泛,每一个华人在听到用五声调式写成的旋律时,心中都会涌起一种爱国情怀。通常情况下用五声调式写作的歌曲其音高都比较简单明了,例如大围山客家山歌中的一首“徵”调式的歌曲《唱的老妹走拢来》,其主要骨干音是“徵”,也就是“sol”,这首歌曲围绕骨干音进行上行四度、与下行大三度的交替变化,最后又落到了主音“徵”上,使得这首曲子的旋律接起来很自然,也很直接。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以“la”为主音的“羽”调式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俺格歌子万万千》,是由“sol”、“la”、“do”、“mi”四个音构成的。每句结尾最后一个音都落在了“la”上,听起来十分的具有民族特色。客家山歌强调主音的中心地位以及色彩音,主音的转移也是极其的自由。一般跨度也在四度以内,旋律的起伏比较小。

(三)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的节奏节拍。节奏是音乐的脉搏,音乐没有节奏就失去了表达音乐思维的能力,客家山歌在演唱时会模仿锣鼓的声音来打节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常见的一板一眼的板式类型,其特点是一强一弱。而“三连音”、“后附点”等节奏类型的出现丰富了大围山客家山歌的内容。根据拍子的类型可以分为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单拍子四二拍为主,由四分音符组成,曲子多处是自由延长,很多情况下掺有湖南花鼓戏的声腔在里面,例如《扯扯歌》,这些都是大围山客家山歌节拍多变的表现。

(四)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的方言俗语。浏阳大围山镇分布着两种方言,一是地道的浏阳本土方言,其二便是浏阳大围山客家方言。浏阳大围山客家方言与浏阳本土方言丝毫不会有交集,可见浏阳大围山有着浓厚的客家气息。下面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话与客家方言的比较:厕所—灰楼下;蝴蝶—阳叶子;台阶—檐头等。

三、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2007年浏阳客家山歌成功地被纳入长沙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在浏阳大围山考察时发现能随口哼唱出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的人少之又少,经领导引荐才找到已满八十高龄的卜传章老人,老人非常激动,拿出泛黄的客家山歌集一一同我们讲解,言语之间告诉我们年轻的一代更应把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发扬光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歌手教唱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做到人人知晓,增添大围山客家浓郁的山歌氛围。2.中小学音乐课堂穿插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欣赏,加强了对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的重视,同学们课间或者放学途中也能模仿性的哼唱山歌。3.举办传唱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节。2013年大围山政府开展了此类相关活动,往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实行创新,提高浏阳大围山客家人民的积极性,同时吸引全国各地的山歌手来浏阳大围山进行沟通交流,以此更好的传承浏阳大围山客家山歌。

指导老师:孔庆夫

[1]罗香林.客家源流考[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

[2]浏阳市地方编篆委员会.浏阳市大围山镇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张文清.客家山歌[M].浏阳:中央浏阳市委宣传部编,2007.

[4]谢留文.客家方言语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J642.2

A

1007-0125(2015)12-0066-02

肖 焱(1995-),女,湖南浏阳人,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

该课题已在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一般项目中立项(项目编号:cx1420)。

猜你喜欢
大围山平声浏阳
湖南:浏阳市大围山镇水果年产值超亿元
浏阳河畔播火人 潘心元
浏阳花炮
绿叶(浏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大围山之恋(外一首)
风景秀丽的大围山
浏阳蒸菜:一直不变的是小碗
浏阳大围山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质量状况评价
病联曝光台
转入普通话平声的常用古入声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