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动员声誉激励问题研究

2016-01-15 01:13周瑜,王兵
装备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王兵,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装备动员声誉激励问题研究

周瑜,王兵

(军械工程学院 基础部,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由于信息不对称,装备动员企业会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传统的显性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且激励成本较高。通过建立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证明了声誉效应可以在装备动员激励问题上发挥作用,并提出建立声誉机制的措施,即建立相对稳定的长期动员关系,引入装备动员竞争机制,构建动员企业的声誉评估体系。

关键词装备动员;隐性激励;声誉效应

作者简介周瑜(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动员。466705084@qq.com

中图分类号F063.3

文章编号2095-3828(2015)05-0063-04

DOI文献标志码A 10.3783/j.issn.2095-3828.2015.05.014

Research on Reputation Incentives in Equipment Mobilization

ZHOU Yu,WANG Bing

(Department of Basic,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China)

AbstractDue to information asymmetry, equipment mobilization enterprises face moral risks and the traditional explicit incentives fail to a certain extend, what’s more, the incentive cost is increased. The paper proves the reputation effect can play a role in equipment mobilization incentive problem by establishing agent market-reputation model and giv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build up a reputation mechanism, i.e., establishing a relatively stable long-term mobilization, introducing competition mechanism in equipment mobilization and building the reputation evaluation system of mobiliza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equipment mobilization; implicit incentive; effect of reputation

政府和装备动员企业(被动员企业)在装备动员活动中被认为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法玛(Fama)认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显性激励的作用被放大了,“时间”可以解决问题,代理方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竞争的代理人市场对代理人起到约束作用。霍姆斯特姆(Holmstrom)根据法玛的思想,建立了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1]。声誉是代理人利用自己类型的不确定性来传递某种信号,从而获取长远交易利益的行为。声誉作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其形成的过程不仅漫长而且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2]。只要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没有必要是无限的),声誉行为会在有限次博弈中出现。装备动员是动态重复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声誉效应不仅影响装备动员企业(代理方)的未来价值,而且也对政府(委托方)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引用Fama和Holmstrom等的思想和模型,将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3]引入装备动员激励问题中,以分析装备动员过程的声誉效应。

1声誉激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声誉激励引入装备动员的必要性

装备动员委托代理关系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采购关系,采购的不是有形装备而是一定的功能储备和国防供给能力。装备动员企业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服务质量等信息比委托方政府掌握的多,政府不能完全观测到装备动员企业努力程度,只能观测到结果,导致装备动员企业道德风险问题。具体表现在不严格履行合同,拖进度、降指标的现象屡有发生,加之装备动员检验的滞后性,政府不能及时对企业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造成装备动员产品质量低下,国防资源浪费,导致动员潜力下降,严重影响国家安全。为了确保装备动员活动的高效开展,有效实现装备动员潜力建设,政府必须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装备动员企业进行管控,避免出现道德风险问题。

从表现形式来看,激励可以分为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2种主要形式。代理方的产出业绩会影响到显性激励的结果,如政府(经济动员中心)支付给装备动员企业的报酬、政策性福利(资金补贴、低息或无息贷款、免税)等。然而,显性激励会使装备动员企业出现短期化行为,导致在一定情况下失效,并且显性激励还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效应,单纯的显性激励对装备动员企业的激励作用有限,政府所承担的激励成本也会相对较高。隐性激励是代理方的内在驱动力,声誉激励作为隐性激励的主要方式,在显性激励动力不足时可以作很好的补充,这样不仅能使总的激励效果最大化,还能有效地节约委托人的激励成本[4]。

1.2引入声誉激励的可行性

装备动员是动态重复博弈过程,从长远来看,即便没有显性激励合同发挥作用,代理方也会积极地努力工作,改进自己在代理人市场上的声誉,从而获得长期发展潜力,提高未来收入,隐形激励机制可以在激励问题中起作用。[5]

对于装备动员企业来说,声誉作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带来无法模仿的竞争优势。声誉效应使企业建立“品牌效应”,带来信誉和质量的保证[6]。一方面,企业通过参与装备动员活动,在建立声誉的同时获得与委托方政府长期合作关系,获取长期利润;另一方面,能够承担军品任务的研制和生产就意味着质量过硬,这样在从事民品经营活动中也会因此而获益。

对于政府来说,声誉激励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激励方式。传统上显性激励的成本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失效。声誉好的企业更能引起委托方的注意,使政府更易获得目标企业信息,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并且政府提供声誉激励的渠道简单,易于实施,如对高效完成动员任务的企业提供优先签约权、利用社会媒介对动员企业做宣传、授予“装备动员中心”称号、“装备动员产品”标签等。

2声誉激励模型构建

2.1 基本函数假定

假定政府与某一装备动员企业通过签订装备动员合同建立委托代理关系,装备动员企业保证在战争或者平时重大紧急情况下提供武器装备,提高国家应战应急能力。假定由武器装备动员企业所组成的市场是竞争性的,政府不能观测到装备动员企业的努力水平,只能观测到产出(即装备的动员产出)。

1) 假设装备动员企业的(生产)动员函数

(1)

2) 显性激励合同。在上述假设下,在第t阶段,政府与装备动员企业签订一个显性激励合同

(2)

式中:αt是装备动员企业的固定收入,与π无关;βt是装备动员企业分享的产出份额,即产出πt每增加1个单位,装备动员企业的报酬就增加βt个单位。

3) 装备动员企业的努力成本函数。假定装备动员企业的努力成本函数为

(3)

是严格递增的凸函数,c′(at)>0,c″(at)>0。其中,b>0代表成本系数,b越大,同样的努力a带来的负效用越大。

2.2单阶段静态显性激励模型

假定装备动员企业是风险中性的,根据式(1)~式(3)可得装备动员企业的效用函数

(4)

每一阶段的均衡为装备动员企业的努力成本函数,满足一阶导数为0,即

均衡努力水平

(5)

根据上面分析可知,装备动员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取决于合同的激励系数(βt),即装备动员企业从合同里分享的产出份额,业绩越高越能促使装备动员企业更努力地工作。由于在一定时期内,装备动员企业的固定报酬αt、激励系数βt不会改变,那么装备动员企业的收益就与产出直接线性相关,也就是说线性激励机制使装备动员企业的报酬收益与业绩直接挂钩,那么在业绩的激励下,装备动员企业就有可能因为追求短期超额利益而采取冒险激进的行为,这将会损害国家的安全利益。并且,显性激励机制是在合同有效履行的基础上运行的,如果政府及时监督或者惩戒装备动员企业道德风险行为的渠道受阻,装备动员企业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那么,显性激励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作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需要隐性激励补充和完善。

2.3多阶段动态隐性激励模型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定委托代理关系增加到两阶段。尽管装备动员企业在第二阶段的最优努力依然为0,代理人不需要考虑声誉带来的影响,因为博弈没有第三阶段,但是在第一阶段的最优努力水平却大于0。

假定装备动员企业是风险中性的,并且贴现率为0,因此装备动员企业的效用函数如下

(6)

代理人的收入等于预期产出:

总效用函数对a1求偏导,并令其等于0,得:

也就是说,装备动员企业在与政府的重复博弈过程中,考虑到“声誉”的影响,为了提高长期的预期报酬,装备动员企业在重复博弈中第一阶段的努力水平大于只进行一次合作的努力水平,并且τ与声誉效应正相关。装备动员企业的未来报酬取决于其经营能力的预期,政府通过观测其第一阶段的努力水平就可以对未来做出预测。上述模型假定只持续2个时期,也可以将上述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一般地,如果委托-代理关系持续T期,那么,除最后一期的努力at为零外,所有T-1期之前的努力at均为正,且都大于只进行一次博弈的努力水平。

企业声誉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且是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的重要因素。对于装备动员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不仅可以与政府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为国家提供国防供给的同时,获得政策性优惠,如税收减免、优先签约等,还获得“挂牌”等带来的宣传效应和无形价值。并且,在自身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也可以利用参与动员获得的声誉带来无可替代和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3声誉激励措施

政府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主要是选择能够为国家提供国防供给潜力的企业作为动员对象。声誉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隐性激励方式。并且,声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好的声誉传递出质量效能好、企业发展能力强的信号,可以避免政府在选择动员对象时的“逆向选择”问题,有利于保障装备质量效能和国家安全。

针对上述模型分析及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我国装备动员声誉机制。

3.1建立相对稳定的长期动员关系

从上文模型分析结果可知,考虑到声誉的影响,装备动员企业在重复博弈中第一阶段的努力水平大于只进行一次合作的努力水平。因此为了使声誉效应激励约束的作用机理发挥作用,在设计合同期限上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激励的关系。长期动员关系,是一种长期相对稳定的契约关系,其中包含着一系列短期合同。在完成每个短期合同之后,委托方可以通过阶段考核、分期支付报酬等形式,决定下一期合同的内容,避免一次合同的保险性,增加博弈次数,确保双方的委托关系可以重复下去[7]。同时,长期的动员合作关系,也保证了装备动员企业对未来有很好的预期,有利于激励装备动员企业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而暂时舍弃短期利益,建立“声誉”,追求未来价值。

3.2引入装备动员竞争机制

根据声誉机制作用条件及上述模型分析,垄断的装备动员环境,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将会受到影响。市场竞争机制,是避免声誉机制扭曲的根本保障,也是保证声誉“质量”最有效的措施。竞争的装备动员环境有助于市场选择机制发挥作用,增强政府与装备动员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竞争越激烈,政府选择动员企业的范围越大,通过选择其他企业对声誉低的企业惩罚的可能性就越大。装备动员竞争环境的压力,迫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良好的声誉,否则就有淘汰出局的危险。一方面,作为装备动员主体的国有军工企业,应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涉及核心机密的企业由国家掌控之外,其他军工企业逐步实现产权多样化,保证其市场竞争主体地位[8]。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装备动员主要依靠国有军工企业,形成法定垄断,市场还没有完全向民营企业开放。装备动员应该充分利用民用技术市场的科技力量和生产能力,在装备动员市场,应该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吸纳更多有能力的民营企业进入装备动员行列中。同时在动员项目招投标时,也要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引入竞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武器装备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整体效率,还可以有助于建立装备动员市场的声誉机制,提高装备动员的质量效能和快速反应能力。

3.3构建动员企业声誉的评估体系

在组织机构方面,应在经济动员办公室下设声誉评估机构、调查机构对装备动员企业进行有效的评估监督,驻厂军代表也要建立履约记录数据库,记录企业的产品质量、时间进度、产品服务信息等与动员要求息息相关的因素。在技术路线方面,应在履约记录数据库基础上建立动员企业声誉评级系统,经济动员办公室选调技术专家组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进行评估,监督企业的行为,并评出声誉等级。信息披露方面,应通过评估出的声誉等级等信息通过行业发布声誉信息,对于声誉好的企业可以获得优先签约权,对于声誉差的企业,加入装备生产名录“黑名单”,在全社会范围内披露[9]。

4结 束 语

本文采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对装备动员中政府对动员企业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建立装备动员企业代理人-声誉模型,提出了有别于一般传统激励方式的隐性激励模式,丰富和完善了装备动员激励机制。但是本文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模型中我们假定代理方为风险中性,而现实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方是风险规避的,有一个绝对风险规避度量ρ,在未来的研究中,将会针对风险规避的代理方对这一模型进行完善和扩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4:266-270.

[2]何媛媛.基金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的动态博弈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5):94-99.

[3]MEYER M.VICKERS J.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d dynamic incentiv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4(17):547-554.

[4]叶迎.论企业经营者隐性激励与显性激励的有机结合[J].开发研究,2009(4):112-115.

[5]殷旭东,李东.基于武器装备动员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9-52.

[6]李素贞.新疆上市公司企业声誉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D].新疆:新疆财经大学,2013:21-34.

[7]刘惠萍,张世英.基于声誉理论的我国经理人动态激励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78-86.

[8]谭海涛,雍俊华,蔡永刚.基于声誉效应的装备采购道德风险防范机制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11(1):45-48.

[9]张蓉,陈云翔.基于声誉模型的武器装备承制商失信行为防范分析[J].物流科技,2013(2):42-44.

(编辑:田丽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