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

2016-01-15 01:48陆慧刘鹏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9期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监督中小企业

陆慧 刘鹏

摘 要: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方式灵活,创新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尤其在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方面,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帐套建立不够合理规范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论文侧重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方面的规范化的近况及呈现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再根据其结果列示相关问题较为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期中小企业能够消除这方面的阻碍,促使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会计基础工作;会计监督

一、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理论分析

1.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内涵的分析

会计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准确性,会计规范化是一个总括的概念,其中包括对会计人员、会计工作以及会计处理等的标准性要求。会计规范化按照不同的标准作出区分。其中根据作用形式分为:会计法律规范、会计技术规范以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规范化其目的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核算精确、反应及时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以促进中小企业以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正确的做出相关经济决策。

2.中小企业会计进行规范化的必要性分析

在我国经济市场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本国内竞争逐渐发展为范围更广的面向全球经济的竞争。由此,中小企业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必须在进行经济决策时秉持慎重性,同时尽力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正确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的关键,因此中小企业会计的规范化工作已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现行的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体系对于加强管理及实施有效监督方面没有发挥相对有效的作用,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会计的核算主体不清、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等,进而阻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特征以及原则分析

1.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主要特征分析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特征比较鲜明,对其的探索和分析都会对会计规范化的合理有效建设具有正面作用。会计规范化的主要特征如下:一是指会计规范化指导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工作行为更加标准化的特点;二是强制性,主要反映在政府对会计工作的强制规范化作用;三是会计规范化的制约性,其通过制定相关会计行为的评价标准进而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标准化的指导。

2.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遵从的原则分析

会计规范化主要为了于提高会计方面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为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提供正确有效且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经济决策的信息。在分析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原则时,成本效益原则不容忽视。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同时往往会发生相关的成本,其中包括对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以及对会计制度的运行成本。在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方面,财政部需要单独制定一套特别适用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体系,可是现有的会计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对于中小企业同样适用,所以财政部只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技术规范。然而其中的制定成本占据全国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的一小部分。另外,在会计规范的运行成本方面,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相关机构部门设置较为简单、资金运转方面能力有限,所以如果其按照统一的会计规范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无疑会计增加工作的强度和难度,进而增加编制财务报表的成本。

三、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主要内容及现存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主要内容分析

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扮演的经济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工作已被社会各界提上议事日程。我国现行的会计规范化体系主要是针对于股份有限制公司以及大企业,同样作为独立经济体的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拥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体系进行规范时挪用现有的规范化体系必然会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会计规范化的内容进行分类分为会计法律制度规范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化和会计技术制度规范化,其中前两者对企业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至于会计技术制度的规范化将是工作的重点。

2.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现存问题

(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会计四种基本假设之一就有会计主体假设,它的作用是确定会计核算方面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是明确会计核算的主体,将会计主体的财产状况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财产状况加以区分,将会计主体的财产状况与企业所有者的财产状况加以区分,从而较为合理的对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核算。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出于对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在会计工作中故意混淆会计主体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界限,以致会计信息不能被快速有效地使用,中小企业的发展必定受影响。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第一,中小企业会计部门没有组织合理的结构。在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往往过于追求利润化,集中精力与生产和销售过程,从而忽略会计工作灯其他环节。同时受企业经营规模小和投入资本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往往用人唯亲,进而导致企业分工不够明确、责任划分不够清晰、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其次,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不够专业。由于中小企业多半是独资或者合伙制企业,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中小企业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加之中小企业领导在财务人员的选择上普遍遵循用人唯亲的原则,导致在职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较为低下,但是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知识要求较严格的职业,这样会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降低,没有办法确保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3)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

企业内部制度主要涵盖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或是制度不完善,或是制度执行不彻底,针对此种问题企业管理者也有所察觉,但是面对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和在职人员素质水平低下的现实,管理者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导致企业资产大部分流失、经营管理秩序不稳定、会计信息失真,最后损害企业自身利益。

(4)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不规范

因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方面不够完善,才会引起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手续不完整、账和证不一致等现象。再加上政府在中小企业的监管方面缺乏监管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而加剧中小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够真实的现状,同样也导致企业的会计行为违背了合理性、合法性的相关规则。

(5)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工作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监督分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企业内部监督,然而目前在国家监督方面缺乏具体有效地法律法规,在社会监督方面,人们的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意识不够高,同时社会中专门的审计单位如会计师事务所等的监督力度不够。外部监督力度不够更加剧了中小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缺乏准确合理性,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1.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面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作为对经济发展具有宏观调控作用的政府应该加大与规范会计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力度,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同时应该加强对会计基础的规范,改革中小企业规范会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加速中小企业的经济转型,加快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1)改革会计机构设置,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及素质

在中小企业中广泛存在着会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会计从业人员用人唯亲导致专业能力水平偏低的问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具优势的竞争力,必须重视会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中小企业应该明确会计机构各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经济责任。将审计机构对会计工作的约束和监督的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起来。对于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要积极吸收社会中优秀的会计人才,真正做到会计部门的专业性,以此优化企业的会计体系。

(2)强化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力度

中小企业应该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审计,以此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合法性进行评估,对会计机构的效率性、合理性等进行分析,进而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建立有效地责任制度,以加强企业团队工作的高效性。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数是个人独资或者是合伙制企业,企业不仅经营规模小而且生产经营用资金也受到企业所有者个人财产的限制,因此在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同时应该注重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比方说,在会计信息的提供方面侧重提供给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信息使用者的使用,对于信息使用者使用影响较小的部分会计信息可以略微列示或者不列示。同时出于对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的考虑,企业在设置会计制度过程中应该倾向于操作相对简单而且执行简便的方向。中小企业的经营资金较少,往往在票据的获得方面存在阻碍,所以相关部门应该适度放宽对中小企业票据的认定标准。

3.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外部监督及社会监督

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故意混淆企业资产与所有者资产的状况,所以在开展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工作中,过度倾向于利用中小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对会计进行规范化是不合实际的。因此,政府部门作为宏观调控主体,在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上要加大外部监督力度,转变以往的监督方式,重视对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为使中小企业快速而健康的发展,不仅需要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同时需要更加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作为社会监督主体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此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只有将三者对中小企业的监督作用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将中小企业快速的引向经济发展潮流中。

4.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

会计电算化是近年新兴的产业,中小企业在此方面更显得能力和经验不足。因为会计电算化工作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专业能力不足将会很容易导致核算工作失去准确性。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必须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制度,其中包括内部控制制度、职责分工、权限设置及保密工作等制度的建设。中小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点在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选择,然而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中恰恰却少的是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特定适用性。中小企业往往无从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软件,从而促使软件的使用失去了应有的技术优势。基于此种情况,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有目的的定制,使其专门适合于本企业经济情况,从而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能力较低是中小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发展中面临的有一大难题,企业应该重视对从业人员能力的提高,对现有人员的计算机知识、软件方面的知识、财务知识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使其具有岗位胜任能力,同时企业应该注重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的引进,进而整体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5.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我国现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财务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总的来说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不够完善,操作性缺乏强度,无法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首先应从增加可操作性着手,全面建设包括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经理、内部审计师以及会计学界、会计教师等的职业道德准则。其次,要加大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力图从根源上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忽略职业道德的提升,导致学生在即将步入工作岗位时仍然不能很好的理解诚信、信用及正直等到的品质对于从事会计行业的重要性。针对此种情况,应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一是加大对在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先进方法,例如案例档案、团体活动等教育方式;二是对在职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可以考虑在对会计人员进行的一年一次的继续教育中加大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容量,在初级、中级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的占分比重;三是积极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美国会计界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往往取决于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因此,应努力提升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同时,建立健全会计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定期的考核,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考核结果进行激励或批评。

五、总结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克服种种困难。面对我国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作为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为更好的谋求发展,必须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断地改革中完善自身发展。会计规范化制度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定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制度将为中小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吴嘉玲.浅谈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J].北方经贸,2014,12:124-125+128.

[2]刘靖文.浅谈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J].知识经济,2015,05:95-96+98.

[3]孙琴.论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问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7:91-92.

[4]张海鹰,徐睿.浅谈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建设[J].商业经济,2009,19:41-42.

[5]冯雪静,李杰.浅谈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180+212.

[6]林惠红.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及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168-169+201.

作者简介:陆慧(1993- ),女,满族,辽宁省鞍山市,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法务会计方向)专业,在读本科生;刘鹏(1979- ),男,汉族,吉林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法务会计、税法

猜你喜欢
会计基础工作会计监督中小企业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思考
试论高速公路管理中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试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