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赏古诗

2016-01-16 23:50黄凤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诵读人文素养

黄凤香

[摘 要]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获知一些基本的文学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作者的高尚情怀,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经典的古诗词就是一剂最好的精神良药,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让学生终身受益。语文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热爱古诗词,学好古诗词。

[关键词] 诵读 审美 鉴赏能力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03

古诗词以它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韵成为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如一位出水芙蓉的女神,令人神魂颠倒;它如一位豪情满怀的壮士,令人扼腕叹息;它又如一位德高望重的圣者,令人顶礼膜拜。总之,走近古代诗词,会领略到它无穷的魅力,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古诗词教学理所当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培养、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和诵读古代诗词的要求。然而,古代诗词毕竟历史悠久,距离我们几千年,学生要领会诗歌的内涵,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呢?下面笔者就简单谈谈平时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歌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感情充沛,最适合朗读。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但是,诵读并不是简单地朗读。在过去农村中学诗歌教学中,哪怕现在平常的诗歌教学中,许多农村教师对于朗读的要求很低,不重视指导,基本就是齐读,纠正一些字的读音,然后就分析诗歌内容,最后总结表达思想。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一节课读的少,分析多,把诗歌进行支离破碎的肢解。这种教学模式其实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枯燥无味,学生根本没有真正实现自主学习,领会不到诗歌的内在美。笔者认为诗歌教学一定要重视诵读、品读指导。诗歌课堂上要反复诵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领悟,深入浅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诵读中感受意境美,领会诗歌的主要内容,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使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这样诗歌的语文味就出来了,自然而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在平时的诗歌课堂上,笔者特别重视营造诵读气氛、诵读的灵活多变以及诵读的具体指导。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营造与诗歌情感相融合的气氛,可以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等种种方法,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学《蒹葭》时,根据这首诗的特点笔者营造的是一种凄美的、神秘的、缠绵悱恻的氛围,用深情的语气娓娓道来:“一个深秋的清晨,白雾茫茫,芦苇浩荡,一位痴情的男子徘徊在河畔,为他心中的伊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这样的语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似乎也把他们的心带入了那个苍苍茫茫的境界,那个美丽的故事当中。讲述完后,接着笔者就配乐深情地范读了这首诗,当读完后,学生还静悄悄的,似乎还沉浸在那凄美的意境中。当学生初步进入诗境之后,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朗读,如齐读、个别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并及时指导学生注意掌握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有感情地朗读。如“苍苍、萋萋、采采”这些叠词朗读时要拖长声音,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芦苇浩荡无边、白雾茫茫的画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重音在“在”字上,并且读出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而“溯游从中,宛在水中央”中的“水中央”要一字一顿,方能读出那种寻寻觅觅却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落之感。通过有感情朗读,学生读出了那种回环往复、重章叠句的音乐之美,仿佛看到那苍苍茫茫的画面,想象那伊人是如何的美丽、神秘、朦胧,体会到了主人公那种失落惆怅但又执著的感情,真正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在诵读中感受到了古诗词语言的魅力,激发了学习诗歌的兴趣。

课外,还要加强背诵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积累,旨在为学习古诗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经常诵读,既可以提高对诗歌理解的敏感度,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也可以促进对诗歌的理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诗歌是语言的钻石。诗歌的语言非常凝练,意蕴深刻,诗人非常重视推敲语言,“一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歌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沉淀和洗濯,更是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后人细细品味鉴赏。鉴赏古诗词,要教会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教会学生炼字,可以采用换字比较法。如提问“春风又绿江南岸”,能不能改为“春风又吹江南岸”?“绿”字好在哪里?“绿”字写出了春天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而“吹”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品味诗歌的语言还可以从古诗词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入手。如《诗经》就特别善于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李白的诗歌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在学习古诗词的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品味语言的问题,如: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通过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诗句所展现的画面;谈谈你喜欢哪个字、词、句,并说说理由(从表现手法、抒发感情两方面入手)。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主去品味,去探究,去发现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内涵美。并且教师要根据考试题型,分析答题得分点,给学生一定的科学合理的答题模式,让学生答题规范化,能够触类旁通,既实用又不死板。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哪怕有不足的地方,也要善于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并加以引导,千万不能与答案不一致就完全否定。如《使至塞上》这首诗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能体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采用以下句式回答: 句(字、词)很传神(很妙),它描写 ,运用 表现手法,抒发了 感情。学生各抒己见,有的答道:“‘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很传神,它描写作者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了祖国的边塞,像大雁一样飞入了胡天,用征蓬和归雁自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诗人像蓬草一般命运飘零,像大雁一样背井离乡孤独无依,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与郁闷。”有的答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很妙,这句描写了宽阔无边的沙漠上升腾起一股苍劲有力的烽烟,黄河奔流向天际,远方落山的太阳显得又圆又大。这里采用白描勾勒的手法,‘大、孤、直、长、圆这几个简单的形容词,却让我们感受到大边塞沙漠单调但壮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总结赏析诗歌,就是要懂得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在品味诗歌语言时要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即文眼,去寻找哪个字词用得最传神最妙,妙在哪里。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乍一读觉得很俗,没有文采,但是再细细品味,在浩瀚沙漠中,燃起的是一柱浓浓的狼烟,一个“直”让人感受到狼烟的苍劲有力,而“圆”字能让人们想象到落日又圆又大的壮观景象。

只有强化语言品味,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把握,特别要善于抓住某个字、词、句重点赏析,浓墨重彩,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把握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言为心声,诗言志,诗歌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怀古伤今、离愁别恨、寄情山水等。通过把握诗人美好的情感,不仅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而且给学生以精神的启迪,激励他们奋进,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就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通过看课文下面的注释、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但课文简介内容往往比较简单,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的书籍,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讲述关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情感变化,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这对学生作答古诗词鉴赏题是大有裨益的。

如在学生的印象里,“诗圣”杜甫的诗歌都是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所以杜甫《望岳》这首诗学生也不加辨析地认为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显然是失之千里的。可见,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几个问题,作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我们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去鉴赏《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歌。写《望岳》这首诗歌时,正逢唐朝盛世,诗人24岁,意气风发,壮怀激烈,想大展宏图,实现人生理想,来到泰山脚下,被泰山的高大雄伟所折服,因此饱含了赞美之情,语调高昂。而《春望》是诗人45岁时写的,当时唐玄宗因为宠爱杨贵妃,任用奸相,致使朝政日非,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当时杜甫正探亲在家,于是全家随着老百姓向西北方向逃亡,刚刚 安顿好妻小,就投奔皇帝而去,结果在路上被南北叛军 抓住,押解到长安。来到长安时,正是春天,但是长安城已破败不堪,物是人非,作为一位爱国诗人,触景生情,怎能不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情?不同时期、不同经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不一样的。

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还要善于从关键的字、词、句了解诗歌中主要写什么内容。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字写出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到这里,“割”生动传神地写出泰山的雄伟高大,连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决然不同,对泰山的描写可见诗人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更是看得出诗人的雄心壮志。而《春望》中,“破、深、溅泪、惊心”写出了国家破败不堪,杂草丛生,诗人内心是何等的忧虑,自然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诗歌讲究意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记住一些常用的诗歌意象。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表达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暗示隐居,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代表的就是思念,落叶象征着失意等。

在鉴赏诗歌时,当我们深入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他们高尚的情操时,怎能不会对这些志存高远、品德高尚的古代文人产生敬仰之情呢?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悲壮,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杜甫“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情怀。真是说“滚滚长江向东流,说不尽的英雄人物”汇聚成了最丰富的精神财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总之,古诗词充满了诗情画意,学习古诗词就要加强诵读,打下坚实的古诗文基础,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品味语言,掌握答题技巧,提高鉴赏能力;把握情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诵读人文素养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喜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