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市场新趋势,摸索盈利新模式

2016-01-18 15:30舒文
金融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股灾次新股个股

舒文

自从去年的股灾之后,A股市场内在的趋势就开始悄然发生了变化,而且很多人还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在逐渐形成和确立。去年的大牛市,实际上是从20414年7月下半月开始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缓慢和后期的快速拉升,到2015年8月下旬后,大盘指数已完全实现翻番,一大批个股几乎都是涨了2~3倍或者10余倍甚至数十倍。实际上,市场风险早在2015年5月底上冲5100多点之前就已过度聚集了。当许多中小投资者欣喜地看好6000点、8000点,甚至10000点时,市场突然掉头向下,以连续快速暴跌的方式释放风险。于是,在4000点~5100点一线,套牢了数十万亿的资金。如此巨大的套牢盘,便铸就了A股市场的铁顶。如果没有超级大资金大无畏地介入,那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A股是难以逾越这道大坎的。

正是基于此,A股市场后股灾时代,一直是处于震荡向下的走势。由于新股发行暂停了4个多月,市场一直处于无增量资金介入,完全依靠市场的存量资金维持着大盘上下的波动走势。在重启IPO之前的那段时间里,市场主力在有限的资金情形下,一直在中小创和题材股里不断活动, 致使相当多的次新股和题材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一是反应市场各方资金相对不足,二也是充分表明主力也在题材股和次新股进行自救。因为前期主力对这类个股介比较深。例如,特力A、深大通、洛阳玻璃等,一大批妖股在市场的兴风作浪,不断吸引散户的眼球。另外,在中小创及次新股板块上,以创业软件、中文在线、迅游科技等等为代表的热门股,以惊人的涨幅而充当市场先锋。

后股灾时期,市场一度企稳,在IPO重启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虽然A股市场并没有出现翻天覆地的反转走势,但由于妖股、中小创及次新股的优异表现,让一些主力机构赚足了利润,而相对广大中小散户来说,并没有多少收获,有的帐户甚至还依然缩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适应市场发生的新趋势,没有摸索到一种较为稳固的赚钱模式。

在A股市场,通常一种趋势相对会维持一段时间,在没有发生新的变化之前,这种趋势都会一直持续下去。只有当市场风向开始发生变化之后,先前的趋势便会逆转,新的趋势便得以形成,并又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中小投资者一定要学会适应市场新趋势,无论是做中长线投资还是做短线交易,都不能逆势而为。

当市场掀起一波热门概念或题材的时候,只要这种炒作的趋势已确定形成,那么就应该在最快的时间段介入到领涨个股中去。比如,前期热炒石墨烯概念股,中国宝安、乐通股份、方大碳素等等,这些个股在底部崛起,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直接实现翻倍。再举一个板块实例,去年四季度市场曾突然涌现一个新概念叫虚拟现实概念,其龙头股暴风科技、爱施德、联络互动等等,短期内涨幅惊人。尤其是暴风科技,尽管市场争议之声不绝于耳,但该股在10送12之后,短短的一个多月就上涨150%,不仅全部填满权,而且还超额填权。爱施德,在虚拟现实概念的火爆下,涨幅也一度接近200%。所以,一个概念的炒作只要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退潮,一定会走出一波令人吃惊的大行情来。

在市场不具备出现连“猪都能飞上天”的行情时,那么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善于发现新兴热点和概念的形成及炒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旦学会适应这种市场趋势,并成为自己的盈利模式,那么在这个市场中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很多投资者,在市场出现机遇时,而且是在既定的盈利模式形成下,仍然不敢去参与,总期待自己手中被套的个股能成为下一个风口的龙头。这种侥幸和不现实的愿望,总是左右着我们的中小投资者,因此,在市场中一年到头下来,不是因为市场普涨的格局,几乎赚不到钱。

随着中国A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后市场很难再现齐涨共跌的格局,单边上涨的大牛市估计次数也不会很多。股灾后,虽然大盘指数一直在3000点~3600点上下折腾,有7成左右有的个股仍在山腰徘徊,但是依然要200来只个股创出了前轮牛市的高点。在上有市场顶,下有政策底的情况下,奢望大盘冲破5000点,创下8000点甚至10000点,是不切实际的。不管市场是如何演绎,在板块个股中的投资机会往往是层出不穷的。

希望我们的中小投资者,无论是享受牛市还是煎熬熊市,都能不断总结出自身的得失,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变得更机灵,不枉费一轮牛市和一波熊市的经历。如此,才能够真正与市场长期共存,不沦为一茬茬被割的韭菜。

猜你喜欢
股灾次新股个股
连续上涨2天以上的31只个股
“次新股”危机
股灾一周年重要数据
股价创股灾以来新低的股票
房地产开发Ⅱ个股表现
航空运输Ⅱ个股表现
股灾爆发近一周年 人均亏损46.65万元
近期连涨三天以上的个股
股灾带给我们的六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