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冬春作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效试验

2016-01-18 08:20桑有顺汤云川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晚疫病防治马铃薯

淳 俊,桑有顺,陈 涛,冯 焱,汤云川

王 波,张 林,李 倩,刘 锋,骆松华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 温江 611130)



成都平原冬春作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效试验

淳俊,桑有顺,陈涛,冯焱,汤云川

王波,张林,李倩,刘锋,骆松华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 温江 611130)

摘要:为筛选出更多有效的可供交替使用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对5种化学药剂科佳 100g/L SC、银法利 687.5g/L SC、金雷 68% WP、百泰60% WG和德劲 47% SC进行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效试验,从防治效果、保产率、安全性3个方面对供试药剂进行评价,发现德劲 47% SC田间表现最好,其次为金雷 68% WP、百泰60% WG和科佳 100g/L SC,而银法利 687.5g/L SC或因多年使用导致其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粮、菜作物[1],特别是2015年初我国提出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发展马铃薯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并推进其作为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的加工,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更加体现未来对于其种植面积、技术及手段、单产水平、总产量等多方面的要求。

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限制我国马铃薯生产和实现产业化的第一大障碍[1],特别是对早熟品种危害更大,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或引发贮藏期间块茎腐烂问题,带来巨大损失[2,3]。目前,除了建立无病留种地,扩大行距、缩小株距等栽培措施以及选育种植抗耐病品种之外,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仍是化学药剂防治[4]。尽管不断有新的杀菌剂出现,但国内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药剂频繁单一使用、菌-药互做或病原菌遗传结构改变等原因产生的杀菌剂田间抗性,仍是化学药剂防治晚疫病面临的难题与挑战[5]。本研究旨在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5种化学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效及保产效果的比较,筛选出更多有效的可供交替使用的药剂,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药剂(见表1)

1.1.2供试材料供试植物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该品种早熟,休眠期较短,适于马铃薯二作区春、秋两季栽培,丰产且薯型、口感好,但易感环腐病、青枯病和晚疫病,在成都平原冬春作主要表现为清明节后晚疫病高发。

表1 供试药剂种类

1.2试验方法

本试验在成都崇州市羊马镇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土壤类型为棕色水稻土(pH值为6.82),肥力中等,为马铃薯常年种植区和晚疫病多发区。

1.2.1试验处理本次试验供试的5种药剂的编号、用药量、用水量及施药时期如表2所示。

表2  供试药剂安排

1.2.2小区安排本试验设5个处理,1个空白对照,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本试验结合实验要求、场地及人力等实际因素,确定小区面积为20m2,开4垄,栽种密度为5000~5500株/667m2,行距82.5cm,株距14.6cm。试验于2014年12月30日播种,出苗后,在2015年3月18日框定田间位置,空白对照区设在5个处理区中间,处理四周为保护行。

1.2.3施药施药方式为保护性茎叶喷雾,于马铃薯封行前进行。施药时药液均匀喷施到马铃薯叶片、茎秆的正、背面上。施药器械为金花牌背负式电动喷药器,容量20L,工作压力为0.4mpa,喷药速度0.5~1m/s。

1.2.4药效调查马铃薯晚疫病分级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6],于施药7d左右进行防治效果调查。

1.2.5收获测产于2015年5月8日对各个小区进行收获测产。按照马铃薯块茎分级标准:150g以上为大薯,50~150g为中薯,50g以下为小薯,将所收块茎分为大中薯和小薯,分别计算重量和比例,并同时记录总产量(kg/hm2)。

1.2.6安全性调查于对照药剂每次施药前及末次药后7d左右调查所有处理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如发现有药害症状(变色、枯黄、坏死、簇生、枯萎、生长发育延缓、畸形等),按照0~100%记录症状的严重程度;如未发现药害症状,则记录药害严重程度为0。

1.2.7试验安排试验期间的具体安排及天气情况记录如表3所示。

表3 马铃薯晚疫病药效防治试验施行安排及天气情况

2结果

2.15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本试验虽然自播种到2015年清明节前没有有效降雨,一直干旱,前两次调查各小区均未出现晚疫病发病现象,但并未影响试验结果。节后温度升高伴随有效降雨,如表4所示,空白对照晚疫病爆发且来势迅猛,两周内病情指数从4.70%陡升至 96.22%。同时,对照药剂表现符合预期,除长期使用的银法利687.5g/L SC或因出现耐药性,表现不够理想,后期防效仅为55.56%,其余4种药剂均达到了80%以上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德劲 47% SC和金雷 68% WP田间表现优秀,在此次试验中的防治效果分别维持在97%和93%左右,同时百泰 60%WG及科佳 100g/L SC的后期防效也分别达到87.98%和80.22%。

表4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效比较

2.25种药剂对马铃薯的保产效果

从表5可以看出,在此次供试的5种药剂当中,保产效果最好的是德劲 47% SC,折合产量为18535 kg/hm2,其中大中薯率为90.82%,保产率达到了34.16%。其后保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金雷68% WP (25.08%)>百泰 60% WG(23.85%)>科佳 100g/L SC(22.95%)>银法利 687.5g/L SC(18.02%),前三种杀菌剂也有一定的保产效果,其中施用百泰 60% WG和科佳 100g/L SC的田块的大中薯率也达到了90%以上。

2.35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安全性评价

于对照药剂每次施药前及末次药后7d调查所有处理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整个试验期间均未发现有药害症状(变色、枯黄、坏死、簇生、枯萎、生长发育延缓、畸形等),药害严重程度记录为0,此次供试的5种药剂科佳 100g/L SC、银法利 687.5g/L SC、金雷 68% WP、百泰60% WG和德劲 47% SC均对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具有安全性。

表5 马铃薯晚疫病药效防治产量比较

3 讨论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如何解决药剂频繁单一使用产生的田间抗性仍是重要难题。银法利 687.5g/L SC本来也是不错的杀菌剂,田间表现良好,但由于多年重复使用,在本试验中的防效及保产率均排在最末,由此可见筛选出更多有效的可供交替使用的药剂,避免同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防效,是当前化学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并做好科学防治的紧要任务。

本次供试的5种药剂对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德劲47% SC>金雷 68% WP>百泰60% WG>科佳100g/L SC>银法利687.5g/LSC,而保产率从高到低也是按上述顺序排列,可见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保产增收联系紧密,具有正相关关系,即做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对保证马铃薯产量至关重要。另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德劲47% SC 、金雷68% WP 、百泰60% WG 和科佳100g/L SC可作为成都平原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供选药剂交替使用,而银法利687.5g/L SC暂时慎用。

参考文献:

[1]金光辉.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现状和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6):28-31.

[2] 胡尊艳.6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0,24(2):106.

[3] 刘波微.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新农药筛选及经济效益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2):595-600.

[4] 彭丽娟.5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2):115-117.

[5] 从心黎.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农药应用概述[J]. 农药, 2005, 44(5):198-201.

[6]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7980.34-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S].2000.

猜你喜欢
晚疫病防治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定边马铃薯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