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

2016-01-20 11:22王琳
读者欣赏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徵明桃源桃花源

王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600多年前,伴随着东晋诗人陶渊明这篇《桃花源记》的问世,一片亦真亦幻的乐土呈现在世人心中。从此,中国人有了一种奇妙的情结—“桃源情结”。于是,桃花源从陶渊明一人的梦想变成了万千国人共同的梦想。

千百年来,世人寻求桃花源的脚步从未停止。从诗仙太白到乡村寒儒,从画坛名宿到寻常百姓,无不把描绘、追寻桃花源作为人生乐事。人们总是怀着美好的希冀不远千里,接踵而至,寄望如这渔人一般,发现这片不为人知的隐秘天地。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朝诗人张旭的这首《桃花溪》道出了千百年来萦绕在世人心头的疑惑。如今,在中国的版图上,很多地方都自称为“桃花源”。重庆酉阳、湖南常德、湖北十堰、江苏连云港、安徽黄山、台湾基隆、河南南阳……世间是否真的存在陶潜笔下的桃花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跟随着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描绘,我们可以在诗词歌赋、书香画卷中找到那片让世人魂牵梦绕、津津乐道、难以忘怀的桃花源,去探觅那份久远的怡然自乐和悠然自得。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透过南宋画家陈居中的《桃源仙居图》,我们仿佛置身于这片神秘净土的一隅。那是一个白云悠悠、山清水秀的理想天地,是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细水长流、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其实,悠然地过一段淡泊质朴的生活,可以让心灵似水般洁净无尘。一潭静水,一声蝉鸣,一个背影,在云林深处,于烟火人间,皆隐藏着淡淡的幸福。我想桃花源之所以如此美好、令人向往,恰恰是因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易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细读陶渊明的《饮酒》,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其中也蕴含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身处众人聚居之地的陶渊明,却从不为车马喧闹而烦忧。“问君何能尔”,究其原因,答“心远地自偏”,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俯首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山雾萦绕,夕阳甚美,成群的鸟儿结伴而归。而这其中所隐含的人生真理,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对于大隐于市的智者而言,桃花源并不一定非得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未必要人迹罕至、荒野旷原,亦不用粗布褐衣、吃斋念佛,作出隐逸的姿态。心静方能志远。正如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徵明,其书画的世界,即是桃花源之所在。

在画史上,文徵明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虽然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但是科举之路甚为坎坷。从26岁到53岁,10次应举均榜上无名,直到54岁才被推荐成为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而后却因其书画已负盛名,受到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在目睹了官场腐败后,他一再乞归,57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定居苏州,从此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令人感慨的是,文徵明的这段经历和陶渊明有着出奇的相似。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等职的陶渊明,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是早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的他,80多天后便弃职而去,并作一首《归去来兮辞》寄托理想,从此归隐田园。

也正是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精通诗、文、书、画的“四绝”全才文徵明,才能对《桃花源记》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也才能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桃园问津图》中描绘出一幅层次丰富、生动形象的桃源之景。远处层峦叠嶂、溪水横流,近处树木葱郁、屋舍俨然。画面中既有老者于山道边观瀑沉思,也有妇人携幼童于院口问路,还有青年席地而坐饮酒高谈。技法上有水墨,有工笔,亦有写意,这便是文徵明心中那个独一无二的桃花源。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出。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虽然同为“吴门画派”,但在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和《桃园问津图》全然不同的桃源之景。远山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近有深壑、小桥、流水,童子捧瓯从桥上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立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有清泉流淌而出,洞口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竖幅构图的全画中,以“院体”笔法取“气”,以文人画墨法取“韵”,以青绿着色取“丽”,精细周密的近人近景,意到笔到的远山远树、青绿山水、潺潺溪流,恰似人间仙乐,忘却了世间种种烦忧,也成就了另一番景致的桃花源。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念诵着唐代诗人王维的《桃园行》,一幅悠然若谷、令人心驰神往的“桃花渔艇图”跃然于眼前。溪岸夹桃,落英缤纷,悠扬的歌声仿佛从耳边传来,原来是一捕鱼人乘舟缓缓驶来。白云涌起,山峦层叠,水际空灵,鲜艳亮丽的万千桃花,灼灼其华,盛开在群山翠柏之间。这样明净雅逸、动静相宜的画面出自“清初画圣”王翚之笔。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的他,所作山水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又熔南北画派为一炉,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生趣盎然、清幽灵动,自然色彩之妙,悉数出于笔下。

“忘却了世间的尘与烦,想起了心中的湖海泉。真情哪儿来的借与还,邀得一壶清酒浓半山……”尘世的心,在犹如仙境的水墨世界中穿行,在音乐的世界里濯洗得纤尘不染。寻寻觅觅,蓦然回首,偶然间发现羽泉竟然有一首名为《桃花源》的歌曲,对于这个成立了18年的组合来说,一如既往的相伴便是他们彼此的桃花源。我想,关于桃花源究竟有无的问题已无须再去深究。因为,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那是我们心中一块无法言喻的心灵栖息地,用来告别一个世俗的、疲惫的、喧嚣的、无知的自己,而真正的“桃花源”属于一切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人们。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猜你喜欢
文徵明桃源桃花源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陶情偶寄
菊与星
花都春行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桃花源记》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罗圹增
文徵明:吃亏是福
你心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