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与途径选择

2016-01-23 03:30
终身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学质量建设

周 蔚



开放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与途径选择

周蔚

质量文化是推进高校质量建设的内生原动力。转型发展中的开放大学注重质量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内涵建设和自主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社会形象塑造和品牌创造,提高社会认同度;有利于构建具有特色的开放大学文化,完善开放远程教育文化建设。要着力培育开放大学质量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营造质量文化建设氛围,使对质量的追求、对质量的承诺和信守成为开放大学人共同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

开放大学;质量文化;高校质量文化

质量是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既是政府赋予开放大学的根本任务和社会对其的重大关切,也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追求。质量的建设,需要文化的引领。通过建设凝聚全校师生对质量的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和共同约束的质量文化,将开放大学的质量保障从被动的外部强制性约束,转化为主动的内部需求动机,从而实现学校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社会价值和质量追求,是彰显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品质和个性,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一、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内涵

质量文化的概念,首先产生于企业。它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质量行为规范等的总和,是企业员工质量行为的稳定预期和共同信念。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质量竞争的加剧、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和质量管理技术的日益成熟,企业质量管理逐渐由重视管理技术转向创造质量文化。正如欧洲质量组织第33届年会所指出的:“全面质量管理从强调全员参与管理,强调最高管理者亲自领导正逐步扩展到强调质量文化。”[1]作为一种文化手段、管理手段,质量文化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企业管理活动之中,质量文化竞争超越一般价格竞争成为一种更深层次、更具智慧的竞争方式,诸多国际知名企业以其成功的实践证明,独特的、优秀的质量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质量文化概念进入教育系统,首先是在有重视质量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领域。但在很长时间里,质量管理在高校更多是被当作一种工具、技术、方法或程序,侧重于行政范畴,追求的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评价模式的多样和监控技术的精细。随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必须从一种管理或监控技术上升为一种质量经营战略,从质量控制与保证上升为一种质量领导与文化,只有这样整个高等教育才可能真正保证质量,顺利实现大学组织的转型”[2]。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明确提出:“质量的实现既要求建立各种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多种评价模式,同时更需要在机构内部形成一种质量文化。”[3]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政府不断强调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出台了许多保障质量的政策和措施,如开展各类评估、开展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等。各高校也将质量看作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内部评价制度与机制,或引入“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族标准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探索。而一些更有见解的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则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了高校质量文化建设。

高校质量文化是指高等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软件”的总和。[4]它是高校质量活动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有机整体,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质量文化既是一种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它的价值导向决定了学校这个组织以及个人关于质量的行为——做什么、怎么做、追求什么效果。高校质量文化包涵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内容,它既具有实践性、独特性、可塑性、综合性等基本特征;从管理的角度看,它还具有形式的文化性、内容的综合性、基础的一致性、功能的整合性、形成的自觉性和目的的实践性等内在特征。[5]

质量文化建设,从企业到高校,从技术到文化,从国外到国内,反映的是管理者和研究者对高校质量认识的深化,对高校质量管理本质认识的升华,对高校质量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高校质量文化的提出,揭示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全新视角和质量保证的本质内涵,为高校实现持续、长效质量保障指明了根本途径。

二、开放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

1.有利于促进开放大学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仅仅体现于办学规模、资金投入、区域环境、资产数值等方面,而越来越体现在学校的文化上,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发展机制、制度体系、文化氛围上。质量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的不仅仅是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和育人质量,还体现了高校的整体素质和品质。开放大学是一所新型高校,以实体建设、内涵建设、能力建设为重点的转型升级正在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是其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坚持质量第一的建设思路。通过质量文化建设,统一全体师生员工对新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认识和价值取向;建立完善的新型大学制度体系,规范和约束教学、管理和服务活动;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形成开放大学师生员工共同的质量价值观和质量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出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质量目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觉执行的责任感。只有培育出能够融入学校内部、深入学校所有人内心的质量文化,才能使开放大学真正、长效保证质量,使内涵建设落到实处,使转型升级顺利实现,切实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开放大学的社会形象塑造和品牌创造,提高社会认同度

开放大学所承担的服务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历史使命,所具有的开放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先进的网络技术、广泛的社会服务等特色,决定了它与地方经济社会、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联系极其紧密,是一所与社会深度融合的大学。因此,社会形象的塑造和品牌的创造对开放大学来说非常重要而且紧迫。建设开放大学质量文化,是将价值观、独特个性、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责任等因素融入品牌创造和学校形象塑造之中的重要途径。克劳士比在《零缺点的质量管理》中提出,质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是承诺。[6]高校质量的承诺,是高校对教育、服务水平的承诺,以及对这种水平持续提高的信心和决心,体现在高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育中,体现在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的质量责任中。对开放大学而言,为全民终身学习创设优质的教育环境,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充分的学习机会、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加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这既是学校的社会责任,也是学校对社会的承诺。对社会的承诺、对承诺的信守以及对质量的证明,就是开放大学形象和品牌的塑造。培育和建设质量文化,就是要把开放大学的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和质量追求内化到学校转型发展全面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把质量行为规范内化到全体人员各自工作的每个过程之中。只有让对质量的承诺成为开放大学人的一种习惯,让对承诺的信守成为开放大学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树立起讲诚信、有质量的全新形象,从而提高政府的信任度、社会的认同度和学习者的满意度,实现开放大学形象和品牌的全新塑造。

3.有利于构建具有特色的开放大学文化,完善开放远程教育文化建设

2006年英联邦学习共同体《远程教育新视角:构建质量文化》提出,需要着力构建开放远程教育质量文化问题,强调要从单纯关注质量保证的外部过程转向注重内涵质量文化的建设。构建具有独特鲜明个性又与社会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开放远程教育文化,以推进开放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开放大学的转型升级,成为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开放远程教育文化是教育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有教育文化的共性,又要体现出开放远程教育的独特个性。它既不是当代社会文化的直接嫁接,也不是传统校园教育文化的简单移植,而应是基于对远程教育对象的准确把握,对媒体工具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目的的准确定位,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整体协调,而建立起来的新的适应信息时代特征的一种文化。[7]但是,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我国远程教育存在着文化迟滞状况,其具有自身特质的文化品格还远远没有形成。[7]开放远程教育文化理论框架有待构建,开放远程教育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教师文化、学习者文化、课程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等的研究亟待加强。质量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正是开放远程教育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开放大学是我国开放远程教育的中坚力量,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需要文化的引领。站在今天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重新审视电大系统初步形成的质量文化,发掘亮点,发扬长处,弥补不足,着力培育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奋发向上的开放大学文化,以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提升大学品位,促进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开放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途径选择

1.变革观念,培育质量精神文化,彰显人本化

高校质量精神文化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管理哲学、价值观念、学校风貌、教育理念等。[4]它是高校质量意识形态的总和,是高校质量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开放大学质量精神文化的培育,当下的首要内容是要变革开放教育质量观,确立开放大学的质量理念和质量追求。

开放大学的质量理念、质量追求既有高等教育共性特征,又有着由其特殊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定位所决定的个性特征。作为全民学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主体,开放大学必须更新理念,实现从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向适应全民学习形态、体现开放教育本质特征的大质量观的转变。要确立多元、开放、发展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化进程,构建体现新型大学“大学、平台、体系”整体构架的新的质量内涵。要确立新理念下的质量追求,即致力于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质量需求。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新环境下,人们需要更加充分的学习机会、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更加有效的学习内容、更加优质的学习支持、更加可行的学习成果认证、更加灵活的学分转换。这些需求正是学习型社会中人们特有的对学习质量的需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习需求,是开放大学的质量追求,也是开放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开放大学基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大质量观、满足全民学习多样化需求的质量追求,彰显的是开放大学质量精神文化鲜明的人本化特征: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终身发展为宗旨,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要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设计、支持服务以及师生交互中,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所处学习环境的不同,最大限度满足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同时,着眼全面提升学习者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增强自主学习、自我设计的能力,完善自主发展、开拓创新素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质量理念的变革、质量追求的确立将引领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中的内涵建设、模式探索、质量保障等全面建设工作;而人本化特色的彰显,则是顺应了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创新。

2.完善机制,健全质量制度文化,坚持规范化

高校质量制度文化是高校为实现其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对师生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规范程序化要求,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的物化形式所构成;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4]开放大学质量制度文化的建设,目前的主要内容是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过程监控。

开放大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立足新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体现新型大学自主发展的特色和要求,以新的质量理念、质量追求为引领,坚持质量第一,不断完善基于全民学习的质量保障体系,将组织与机构、资源与设施、职责与程序、监控与反馈、调控与改进以及学校自评与社会评价等环节构成有机整体,确保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强化过程监控,是基于信息技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在要求,是开放大学质量自治的中心内容。要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制订专业、课程、资源、教学、管理、服务、考试、测评等网上教与学过程及服务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评价规范,研发课程资源评价、学习行为跟踪、学习效果测评和动态教学质量评估等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系统,[8]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与支持等基本数据进行常态监测,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亮点、揭示问题、评价效果,通过结果的反馈,进行不断修正和持续改进,提高学习过程的成效性。

开放大学质量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坚持规范化。开放大学实行“宽进严出”,在入学要求、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外在形式上的开放创新,决定了它必须特别重视和强调质量上的规范性,必须要把质量规范建设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开放大学在质量文化建设上必须有自己的独特追求,有深层次的规范要求。学校质量保障的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办学系统建设等方面,都要遵循并体现科学、规范的原则,努力把质量规范融入开放大学全面建设和开放教育模式创新之中,达到“模式创新性与质量规范性的内在统一”,“使开放教育真正成为具有质量规范的新型教育形态”[9]。

3.夯实基础,打造质量物质文化,突出网络化

高校质量物质文化是凝聚在高校物质设施中体现高校质量管理理念的外化部分,包括实体性文化设施、环境容貌、技术设备等。[4]物质文化是质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它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质量管理哲学和对质量的追求。开放大学质量物质文化建设,突出的特点是网络化,重点打造的是基于网络的校园文化和技术文化。[10]

开放大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其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作为虚拟现实存在的“虚拟校园”环境中体现的开放教育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风貌。虚拟校园作为开放大学的主校园是开放教育的教与学、支持与服务的主阵地,它的建设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达到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更要最大限度地适应学习者全面发展、塑造理想人格、提升自我素质的需要。从物质文化的角度看,虚拟校园环境必须综合考虑作为校园的全部功能和文化环境,包括被虚拟的静态文化以及虚拟的生活环境文化,[11]努力在网络的“虚拟”中显示实体校园的文化意味,在这个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展示出开放大学的独特文化。

质量物质文化视野中的技术,一方面是指开放大学依托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形成的技术体系,它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学校质量物质文化形成的保证。在“互联网+”时代,覆盖各学习场所、学习环节的高速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各种智能信息终端,构成了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为开放学习者提供了灵活快捷获取知识、提升素质的广阔平台。而这种广泛的参与性、多向的互动性、使用的便捷性、运作的规范性以及对教学支持的有效性正是这些客观性技术要素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另一方面,技术中的质量物质文化更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开放大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客观性技术要素、工具或手段,而是与学校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个整体。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质量保障模式、体系运作模式等的构建探索都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开放大学又一新型特征,也是其质量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4.全员参与,营造质量文化建设氛围,关注系统性

一所优秀的高校,一定有浓厚的质量氛围。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导着教职员工的日常行为,把追求质量作为自己的使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自觉地心系质量、维护质量、践行质量。质量氛围的营造,不是简单地仅用行政手段、保障体系、文件制度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开展广泛的质量文化宣传、质量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文化环境来影响、引导师生员工主动关心和参与质量文化建设,增强质量意识。开放大学质量文化的培育,必须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并且体现出系统性特点。

全员参与,在个体指向层面,主要是指开放大学的师生员工。开放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个体成员有两个同等重要的主体:一是教师包括管理、服务和技术人员;二是学习者。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引导教师更新质量理念,认同学校共同的质量追求与价值观,把学校的质量理念化作自觉行动,获得文化的自觉,将质量体现于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并把这种质量追求传递给学习者。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是一个多元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基础,他们肩负着工作、家庭、社会等更多责任。这些都使开放自主学习质量保证难度增大,因而也更需要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强大的激励作用,让他们感受到不断前进的动力,去努力克服困难和障碍;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规范和制约自己的学习行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吸引力,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校质量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育出自己的质量意识,并以自身的行动不断丰富学习质量的内涵,获得学习的成功和自身发展的能力。在机构指向层面,一是指开放大学本部,二是包括开放大学办学系统。要通过质量文化建设,促使全系统更新质量观念,以共同的价值理念引领发展,以共同的质量目标凝聚人心,以共同的质量追求激励前行,以共同的质量规范约束行为,让对质量的承诺和对承诺的信守成为全系统人共同的生活方式,使开放大学真正成为一所有质量的、获得社会认可的新型高校。这也正是开放大学质量文化培育的最终目标。

开放大学的质量文化代表着这个新型高校转型升级的品质,也体现着它创新发展的独特个性。质量文化是推进质量建设的内生原动力,将会引领开放大学走向成功走向卓越。当然,质量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大学自身的不断努力,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支持。“对大学而言,质量文化的形成需要组织内与组织外的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共同、长期和不懈的努力。”[2]开放大学质量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1]凌定成,陈俊芳.企业质量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7):30-32.

[2]王建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从技术到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26-29.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力——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J].赵叶珠,游蠡,等译.中国高等教育,2009(17):58-61.

[4]刘德仿.论高校质量文化之构建[J].学海,2000(5):172-175.

[5]何茂勋.高校质量文化论纲[J].高教论坛,2004(3):140-145.

[6]陈玉琨,代蕊华,杨晓江,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4.

[7]单从凯.远程教育的文化迟滞[J].远程教育杂志,2004(1):62.

[8]周蔚,王晓雯.开放大学质量评价内涵的认识与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1):51-55.

[9]彭坤明.开放大学建设再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138.

[10]孙绿怡,孙福万,王淑娟.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2007(11/上):25-28.

[11]刘俊霞.电大虚拟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92-93.

责任编辑冯丽樱

Qual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Open University:Meaning Cognition and Method Selection

ZHOU Wei/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Quality culture is an internal drive for promoting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nstruction.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Open University focuses on quality culture construction,which is in favor of it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autonomous development,and updating its core competence,of shaping its social image and creating brand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social recognition,of constructing Open University culture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ecting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open distance education.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cultivation of spiritual,institutional and material culture of Open University,to 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quality culture construction,and to make the pursuit of quality,the commitment and persistence to quality become the common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life style of members of faculty and staff in Open University.

Open University; quality culture; quality cul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6-05-30DOI:10.13425/j.cnki.jjou.2016.04.004

周蔚,江苏开放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研究员,主要从事远程高等教育研究(zhouwei@jstvu.edu.cn)

猜你喜欢
大学质量建设
“留白”是个大学问
“质量”知识巩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大学求学的遗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