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童话电影类型刍议

2016-01-23 08:42
关键词:童话

高 超 敖 曼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387)



黑童话电影类型刍议

高 超 敖 曼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387)

随着时代的发展,黑童话借影像世界的建构和传播,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电影类型。黑童话电影脱胎于经典童话故事母本,从影像表现和情节设置等方面添加许多黑暗元素进行创作,但其主题意义及叙事诉求却与经典童话殊途同归,其类型的发展与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同时,黑童话电影与童话电影存在互文性对话关系,并相互催生和依存。黑童话电影创作的盛行并不妨碍童话电影的回归。

黑童话电影;童话电影;类型;改编

电影工业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更多新的类型电影,21世纪兴起的黑童话电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取材范围小、兴起时间短和经验资源少,黑童话电影尚未有准确定义和类型标准。此类电影编创自经典的童话故事,本应是和谐美好、充满希望的合家欢故事,却被改编成融幻想和现实于一体的影像文本,因此拥有了“黑童话电影”这个称谓。如2011年上映的《血红帽》、2012年上映的《白雪公主与猎人》和2014年上映的《沉睡魔咒》等,都是典型的黑童话电影佳作。此类文本叙事与经典童话的区别在于,在童话世界中添注黑暗元素,特意强调死亡、黑暗、暴力和血腥,让单纯充满美好的童话更具现实感。但其主题仍会遵从童话经典对于真善美的信守,鼓舞人们冲破黑暗。随着黑童话电影的发展,分析其类型生成过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风行原因,成为破解黑童话电影影像密码的关键。同时也为研究当下经典童话题材电影《灰姑娘》(2015)缘何再度搬上荧幕提供参考依据。

一、从童话到黑童话的畸变

(一)黑童话的诞生

世界上最早的童话并非出于格林兄弟之手的《格林童话》,而是1636年由意大利的乔姆巴蒂斯塔·巴西尔用西西里的一种方言编著的一部童话书,后人称之为《五日谈》。1697年,法国人查尔斯·佩罗特发表八个童话故事,其中七个都成了后世的经典故事:“灰姑娘”“小红帽”“蓝胡子”“穿长靴的小猫”“睡美人”“钻石与青蛙”和“大拇指”。这些故事都充满了血淋淋的情节,尤其是“蓝胡子”,更是充斥着血腥、暴力和不信任。①唐闻佳:《童话其实都是黑童话:吓唬孩子是初衷》,2013-07-29,http://culture.inewsweek.cn/20130729/detail-66769.html。这可看作黑童话的前身。18—19世纪期间,在机械文明的影响下,人们终于发现,美好传说中的世界是遥远的,于是依据民间口头传说,按照尽量保留原情节的原则,改编创作了许多恐怖和黑暗色彩的故事,在19世纪初产生了有黑暗隐喻意味的初版《格林童话》。“黑童话”一词最初出现于网络和亚文化圈。*黄浪:《传承还是颠覆——浅谈黑童话电影的诞生及文化意义》,《新闻世界》2013年第10期,第301-303页。与童话故事最后表现人性的坚强和挣扎之后的光明不同,黑童话更倾向于直接展现社会的黑暗面,暴露现实主义思维泛滥的社会现实。

(二)童话原型下发展的黑童话

黑童话即黑色童话,是一种以童话的叙事手法为载体、表现黑暗恐怖等内容的文学形式,与像糖果一样甜腻、充满美好希望和色彩斑斓的传统童话相对。18世纪的童话是美好的象征,用来给年幼的孩子们编织美好的梦境,让其热爱生活、相信美好的世界。黑童话的出现则颠覆了这一切,黑暗、恐怖和暴力,所有一切与美好相反的词语都可以来形容它。它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打破人们一直信以为然的美好世界,将世界丑陋、黑暗的一面展示出来,给人们带来恐怖与惊慌。当然,黑童话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童话作为原型。原型的根源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它把文学同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两者相互作用的媒介。*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1987年版,第90页。童话与黑童话的发展过程是相伴而行的。世俗童话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源自其社会传播属性和人为赋予的救世价值,童话故事真善美的本质诉求与社会现实出现脱节,单向思维不再能满足社会现实的需求,给黑童话的诞生提供了机会。在童话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黑童话的兴起,彼此如同镜子的两面:童话的美好原型作为黑童话的题材,黑童话的发展离不开童话。

(三)黑童话电影的出现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类型电影发展迅速,黑童话不再拘泥于纸上的限制,开始出现在大荧幕上,以动态图像叙述故事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给观众,比较典型并广受欢迎的黑童话电影,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血红帽》《潘神的迷宫》和《沉睡魔咒》等。像童话与黑童话一样,黑童话电影也有故事原型,而这些故事的原型就是美好的童话,如电影《血红帽》是根据大家熟知的童话故事改编的,《沉睡魔咒》是根据《睡美人》故事改编的。近年来黑童话电影开始成为独立的电影类型,并涌现许多黑童话电影创作者,蒂姆伯顿就是比较有名的导演。其实,黑童话电影不只有黑暗的一面,经过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叙事,原有的童话基调搭配上独有的黑暗风格,通过“陌生化”叙事进而传递正统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而又不失初衷,与经典童话电影的主旨需求殊途同归。

二、黑童话电影的代表作分析

(一)第一部现实意义上的黑童话电影

黑童话电影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蒂姆伯顿运用灰暗基调,将现实与童话相结合,创作出《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僵尸新娘》等颇具特色的影片。但那个时候“黑童话”这一专属名词还未出现,蒂姆伯顿当时的影片根据时兴的科幻小说和漫画改编,《蝙蝠侠》改编自同名漫画《蝙蝠侠》,《弗兰肯维尼》则是根据科幻故事《弗兰肯斯坦》的儿童读本改编。真正将大家熟知的经典童话故事改编成黑童话电影出现在21世纪,2010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可以说是第一部大众普遍认知的根据童话改编的黑童话电影,是先前电影类型中从未出现过的。它以儿童文学作品为原型,加入暴力、黑暗的元素,是黑童话电影起步的代表作,称得上第一部现实意义上的黑童话电影,对黑童话电影真正成为类型电影有着重要意义。

(二)从《血红帽》《沉睡魔咒》看黑童话电影与童话母本的对话关系

《血红帽》《沉睡魔咒》可以说是黑童话电影这一类型的代表作,提到黑童话电影首推这两部影片。《血红帽》容易让人联想到格林兄弟的经典童话《小红帽》,而电影《血红帽》中,亘古不变的小红帽、狼、猎人和外婆等元素都保留,只不过大灰狼变成了狼人,而外婆和小红帽也都有了狼人的血统。电影中的小红帽不再是单纯、聪明的代名词,特意强调小红帽瓦莱丽的本性中隐藏着血腥暴力的一面。《沉睡魔咒》是2012年迪斯尼打造的一部童话式电影,却带有黑童话色彩,因为它是童话故事《睡美人》的改编之作。该文本叙事没有从原有主人公睡美人角度出发,而是从反派人物玛琳菲森的角度出发,也可以算是睡美人的前传。通过这两部影片的对比可以看出,从童话中演变的黑童话电影,其实没有改变童话表达善良美好的本质,只是通过黑暗的一面映射出美好的事物和希望。乔纳森库勒指出:“互文性与其说是指一部作品与特定前文本的关系,不如说这是指一部作品在一种文化的话语空间之中的参与,一个文本与各种语言或一种文化的表意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个文本与为它表达出那种文化的种种可能性的那些文本之间的关系。”*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第15-21页。所以可以认定,黑童话电影与童话故事母本对话具有鲜明的互文性对话关系。

(三)黑童话电影情节上的暗黑化规律

提到黑童话电影这一类型,自然会联想到独特的电影视角和荒诞的电影情节,虽然该类型电影文本往往带有很深的黑暗色彩,但其在电影情节上的暗黑化规律也是有迹可循的。

一是故事情节的复杂化定律。黑童话电影很多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或小说改编,在原著情节的基础上增加许多黑暗元素,主人公的经历总是一波三折,在恐怖中看到光明又再次陷入黑暗中。

二是在情节中表现强烈的个人主义黑色幽默的定律。黑童话电影虽然充斥着限制级的恐怖元素,但为了避免观众完全陷入惊悚境地,黑色幽默的添加恰到好处,同时委婉地表达出对世间丑恶的讽刺。如《僵尸新娘》中艾米丽最后不肯毒死新郎成全自己的爱情而伤心地痛哭,悲伤的时刻她的眼珠突然掉下来以及其中爬出的蛆虫,让人破涕而笑,这样的梦幻世界比人世间显得更富人情味。

三是主人公都是非正常人物的定律。黑童话电影注定主人公都是童话原型人物,因此在该类电影中,鲜有现实人类作为主人公来叙事。在《僵尸新娘》中,女主人公是已死亡的僵尸;《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虽是正常人,但她到的地下世界却都不是正常人类,而恰恰是这些角色一般都有着人类理想的性情和能力,做着“小人物拯救世界”的大举动。

四是圆满永远无法到达的定律。黑童话电影总是在描写黑暗却最终冲破黑暗,最后看到美好的存在。但是,在情节上并非尽善尽美,过程时常伴随着死亡的发生,有的电影中死亡无处不在,或者最后结局用死亡换来美好,并总会发生回归式的悲剧这样令人唏嘘的结局。这些都是无法圆满的结局,也正是这些缺憾让观众看清了黑暗背后的美好与温暖,这种经过残酷现实砥砺的纯真和美好显得更为珍贵。

(四)电影在结局上的异曲同工

许多人将黑童话电影归类于成人电影,认为其中的黑暗、暴力、血腥和死亡太过明显,但黑童话电影就像“童话”这两个字一样,在黑暗中走来走去却仍旧没有迷失“童话”的本性,总是在阴暗、诡异的主调中透露出温情,童话向人们表达温情、美好和希望的本质在黑童话电影中没有改变,这从电影的结局上能够看得更清楚。《潘神的迷宫》从影片开篇就一直伴随着战争,残暴的上尉总是不分敌我滥杀,连平民也不放过,主人公奥菲利亚被杀害,但她还是用自己的血打开了回到冥界王国的大门,最终奔向没有战争和杀戮的美好世界,用死亡表达了对和平与希望的寄托。

黑童话电影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宣扬人性的不完美、世界的不和谐,而是用黑童话独特的风格,提醒人们应该看清楚黑暗的背面不一定也是黑暗,也可能是美好和希望的未来。

三、黑童话电影的艺术风格

(一)颠覆原型的暗黑化人物

顾名思义,黑童话电影与黑暗脱不开关系,主人公也跟其他类型电影的主人公有所区别,都是童话的原型载体。原型的载体和表现形态又不仅仅是表现意向,也可以是神话、仪式、象征、意向、梦幻、母题、习俗、形象等。*艾利希·诺依曼:《大母神——原型分析》,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17页。主人公多带有深刻的暗黑化色彩,这一特点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造型中就可以看出,其中之一就是主人公多为鬼怪精灵等非正常人类。主人公的造型很多都带有哥特式风格:大大而凸出的眼睛、乌黑的眼圈和陈旧的服装等,这样暗黑化形象往往会在视觉上、心理上让人感到压抑,比起读者在原著中想象的形象更增添了黑暗性和恐怖性。

(二)独具风格的画面色彩

黑童话电影的画面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因为以黑暗恐怖为基调,所以电影的画面注定不能用温和的色彩。因此,黑童话电影多采用冷色调,黑色、白色、灰色、蓝色或者鲜艳的大红色,在视觉上造就电影独特的艺术风格。电影《断头谷》全篇都用黑白基调,黑漆漆的森林、阴森森的村落和惨白的窗帘等,人物的服装造型也都是黑白系,在视觉上就给人以恐怖的压迫感。

(三)恐怖惊悚的音响效果

黑童话电影带有一定的恐怖色彩,因此具有悬疑色彩、阴森惊悚效果的音响不可或缺。首先是锣鼓声,在电影《血红帽》中,锣鼓声就成为很重要的音响效果。小红帽瓦莱丽即将被谨献给狼人的时候,每一个锣鼓点都是一个节奏,象征着情节的一步步发展,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让观众也备感紧张。

(四)独特虚拟的环境与背景年代

黑童话电影中环境和背景的设置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叙事的环境大都是虚拟世界,所以环境的设置更加引人注目:异世界、冥界和阴间等。《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环境是地下王国,动物都会说话、人都奇形怪状;《僵尸新娘》把环境设置在阴间,从独特的视角来看人间;《潘神的迷宫》则把人间与冥界联系在一起,讲述冥界小公主在人间的故事。这些环境的设置都不是正常的视角,也许从非人类的视角看人类会有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就像在镜子中只能看到自己却看不到镜子的里面有什么一样。黑童话电影的时空设置往往钟情于中世纪的欧洲,那时的人们处于传统和封建之间,这一时代的传说故事也得到青睐。其实“传统”的因子仍在欧美人当代生活中起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的背景少有人信服,而中世纪欧洲对现代观众来说就是神秘的象征,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四、后童话电影时代

(一)黑童话电影是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

童话如同一种慰藉,纵使带有先天的虚幻感和逃避性,但反映的是一种现实愿望,即人们希望通过童话传说记录世俗世界,建构真善美的现实生活。黑童话电影没有像童话故事那样直接表现和谐美好的世界,结局也不尽圆满,过程中伴随着连续的死亡和恐怖,但其童话般的初心没有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与压力越来越大,大众开始质疑绝对美好的存在,于是清新、温暖的童话隐形,出现了充斥恐怖、暴力、死亡和黑暗的黑童话,它更偏向于直接表现这个社会的黑暗与人的不满。人们发现这些对社会的不满可以直接在电影中表现出来,舒缓了心中的压抑,即社会的矛盾催化了人们找寻抒发心中压抑的媒介,于是转移到了黑童话上,电影也随之风靡。纵使黑童话电影出现的时间较其他类型电影较晚,其发展和前进的势头却不容小觑。无论改编的源头来自《一千零一夜》还是《格林童话》等诸多经典童话故事,童话电影的创作不会止步于对于经典童话叙事文本的影像搬演,要彰显童话故事中丰富的内涵,需要借助人类心理的共通认知对其进行有效改编。黑童话电影的影像建构准确地契合了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赋予光影艺术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其叙事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反映更为直接,并为现实与理想的对接搭建了桥梁。童话故事改编搬上大荧幕,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宏大的场景和魔幻般的视觉效果,让人们不再局限于阅读带来的想象,更多的童话素材也让黑童话电影拥有更大的改编潜力。电影产业强大的包容性、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改编素材的多样,都是黑童话电影成型、成熟的机会。

(二)黑童话电影时代背景下童话电影的回归

黑童话电影改编自经典童话故事,在叙事内容层面有刻意为之的情节选择,这种情节设定随着黑童话电影的日益成熟也逐渐陷入模式化的尴尬境地。同时,黑童话电影的黑暗风格所带有的暴力、恐怖因素会限制其观众年龄段,推广较缓慢,也成为限制其大范围快速发展的桎梏。

由于黑童话电影是在童话电影的基础上脱胎而成,两者在叙事层面存在先天的互文性关系,因此黑童话电影盛行的同时必然会进一步促生童话电影的二度发展。2015年电影《灰姑娘》的上映并非偶然之举,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黑童话电影与童话电影的相互依存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电影情节可以避开黑暗元素的渗透,如在《格林童话》通行故事版本中存在的灰姑娘后母为了让自己女儿穿上水晶鞋而削掉女儿脚趾和脚后跟的情节也刻意避祛,细致谨慎的剧情处理使得当下童话电影的创作与黑童话电影形成泾渭分明之势,依照电影产业的发展而观,其类型规避可见一斑。

童话电影的回归,是电影类型的自觉分化,是对于黑童话电影发展缺憾的有效补充,也是电影产业的必然要求。当下的童话电影创作,不再仅仅重复昔日的童话经典故事,而是在影像风格、叙事规律和市场运营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的一场革命,这同时也为黑童话电影类型的成熟提供了机会。

(责任编辑 金菊爱)

A Brief Analysis of Black Fairy Tale Movies

GAO Chao & AO Man

(JinguCollegeofTianjinNormal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s time goes, black fairy tale movies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ndependent movie typ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mage world. The black fairy tale movies originated from the classic fairy tales and added a lot of dark elements in imaging findings and plot settings, though the theme and narrative demand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classic fairy tales.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its type in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 the current social re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inter-textual dialogue between the black and classic fairy tale movies, which are also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ly giving birth to. The prevailing of the creation of black fairy tale movies does not preclude the fairy tale movies.

black fairy tale movies; fairy tale movies; type; adaptation

2015-11-20;

2016-03-21

高超,男,山东博兴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创作与传播。

10.3969/j.issn.1671-2714.2016.05.011

猜你喜欢
童话
好玩的“童话大串烧”
爱是童话
童话
我们心中的童话
童话
童话镇
童话之心
午夜童话镇
梦里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