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时经络外治法辅助治疗肥胖型高血压分析

2016-01-25 05:32陈守强郭伟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外治法

孙 京,陈守强,郭伟星

循时经络外治法辅助治疗肥胖型高血压分析

孙京1,陈守强2,郭伟星3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级中医七年制本硕连读生(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摘要:分析肥胖型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得出其治则关键在脾胃。结合“因时制宜、择时而治”的理论,参考中医外治法简便廉验、依从性好的特点,提出循时经络外治法辅助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以期为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肥胖型高血压;循时;外治法

循时可理解为“因时制宜、择时而治”,近年来时间医学迅速发展,人们认识到了时间、生物钟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重要性,中医亦有其独特的时间医学,子午流注理论为其中的瑰宝,“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认为,当某经脉脏腑得到气血流注时,其功能随之旺盛的特点,循时进行经络推按,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动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1]。根据上述理论基础,笔者通过循时经络外治法辅助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以期为该类型疾病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1肥胖型高血压中西医理论基础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与其同期出现的是肥胖及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大幅增长。肥胖合并高血压有两种形式,即高血压先于肥胖发生及高血压继发于肥胖,此两种情况可统称为肥胖型高血压或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因其常合并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1.1诊断及治疗研究显示[2],不管以传统的肥胖指标[体重指数( 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为诊断标准,还是以内脏脂肪堆积程度( 厚度、面积、体积) 为评定标准,肥胖人群较正常人群都更容易发生高血压。由于目前对于内脏脂肪的监测金标准为CT,临床不便推广,故仍较多使用传统的肥胖指标体重指数进行临床应用。体重指数在(18.5~23.5)kg/m2为正常人群,体重指数在(24~27.9)kg/m2为超重;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 kg/m2,称为肥胖;肥胖者,男性腹围大于90 cm,女性腹围大于85 cm即为腹型肥胖,或称向心性肥胖。这种肥胖高血压发生率更高。肥胖型高血压的血压界定为大于或等于130/85 mmHg,并非140/90 mmHg的高血压标准。

虽然有些研究显示[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利尿剂治疗16周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有保护作用,部分ARB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紊乱和降低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人的腰围[3]。但目前对肥胖型高血压无针对性治疗指南,而作为各项指南基石的生活方式干预,也因为病人依从性较差而较难奏效。

中医外治法近年来备受推崇,对于肥胖型高血压亦起到独特的效果。其具有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

1.2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单纯分析肥胖,其常见的证型有胃热滞脾、痰湿内盛、脾虚不运、脾肾阳虚等,以脾虚湿盛为主,兼见胃热、肝郁、肾虚、血瘀等证,其病机总属脾肾气虚,痰湿偏盛。病位在脾和肌肉,与肾关系密切,亦与心、肝、肺相关。中医对于高血压多从眩晕等症状分析,而正如《丹溪心法·头眩》所言“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兼补气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素有“胖人多痰”之论。遂肥胖与高血压从中医角度亦有关联。其病因可概括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总病机为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失和,痰瘀内生,气机升降失常所致。所谓变动在肝,根源在肾,关键在脾。肝、脾、肾亏虚为病之本,阳亢、痰浊、瘀血为病之标,痰浊内停贯穿该病全程。肥胖型高血压临床以痰、瘀、火互见为主。据临床流行病学调研,痰湿壅盛证型的构成比较正常体重指数者明显增多[4]。

2循时外治

2.1循时脾胃经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与人体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并与五脏六腑相配。《针灸大成》中就有相关记载: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巳时为脾经当令,即上午的09:00~11:00点,此时脾经最旺,为脾各项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脾”字,从月,从卑。“月”古代又作“肉”字解;“卑”是会意字,由广、甲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其中“广”象左手,“甲”为士兵头上头盔,所以“卑”字多表示身份,职位低下,正如《索隐》称“卑者,下也”。因此,有人形象的比喻就似一个烧火的女婢,时不时添点柴、扇点风,使“胃”这口锅更好的受纳腐熟水谷。《释名》:“脾,裨也。在胃之下,裨助胃气,主化谷也”。《身经通考》中亦认为“脾,裨也,掩乎太仓,裨助胃气也,居心肺之下,故从卑”裨即帮助,且古代有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的习惯,故古人造“脾”字,取其在胃之下,帮助胃消化食物之意。另外,巳时为蛇的属相,其有钻土的能力,能把土地疏松,类似脾的功能。故人们进食早餐,脾在此时行使其运化功能。

脾胃一脏一腑,两者关系密切,常常脾胃同治。胃主受纳,喜润怕燥,与脾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共同完成饮、食消化吸收。辰时(07~09:00)足阳明胃经最旺,此时正是吃早饭的时间,此时阳气亦旺,最容易消化,反而不会发胖。有些肥胖患者往往是忽略了早饭,晚饭却异常丰富,更容易发胖。辰时对应的生肖是龙,可以理解为此时功能正常,就如龙一样乃万物之灵,身体自然健康。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经常受排便问题困扰,或便秘或便稀,而此主要是大肠传导功能的异常,“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而大肠经当令卯时,即上午05:00~07:00时,此时应该正常排便,排出糟粕。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配合肺经。

2.2治疗方法根据病因病机分析,针对肥胖型高血压主要采用的是脾经、胃经,同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配合调理肝肾等其他经络或穴位,补泻兼施。中医外治法即内病外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刺血、汤洗等疗法,考虑到简便廉验的因素,主要采取循时循经点穴推拿、局部穴位刺血疗法及穴位贴敷等几种。主要治疗方法为患者取合适体位,分别于巳时及辰时循脾、胃经进行点穴推拿,点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四白、人迎、天枢、足三里、丰隆,另外酌情加点按曲池、养老、涌泉、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支沟、上巨虚等穴位,每个穴位共点按1 min左右,隔一日一次;期间嘱患者在该时段循经敲打,15 d为一疗程。

同时对于腹部肥胖较甚者给予刺络拔罐疗法,取天枢、中脘或以脐为中心围刺,同时点穴归来、下脘、中极等。刺络拔罐疗法一周两次,时间可取08:00~10:00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多数存在大便问题,或黏滞不爽,或干结不宜解,更有时干时稀者,遂在调理大肠经的同时,结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大便得解。

2.3典型病例男,45岁,2014年4月6日初诊,主诉:发作性头晕、头胀1月。患者自述偶有胸闷、心悸,口中黏腻有气味,时时有痰,平素多饮酒,易乏力不喜运动,大便时稀时干,舌淡红、苔白腻。血压:146/94 mmHg,自述发现高血压1年余,最高达170/100 mmHg,口服“兰迪、代文”等药物,血压仍在145/95 mmHg左右。观察患者体型较胖,腹围约100 cm左右。计算体重指数为28.4 kg/m2,属于肥胖。乃既往饮酒、嗜食肥甘致脾虚不运,久则痰湿壅盛,患者认为改变生活方式收效甚微,遂拟给予循时经络外治辅助治疗。分别于巳时、辰时循脾、胃经推拿点按,先顺经络方向后逆经络方向,并点按该经穴位约半分钟,隔一日一次,期间嘱患者在该时段敲打脾胃经。鉴于患者腹围较大,给予刺络拔罐疗法,穴选天枢、中脘,一周给予两次,隔一周一次。后患者自述刺络拔罐当天傍晚大便2次,较前易解,便后自觉身体轻快。上法3个疗程后,患者偶有头晕,未出现头胀,胸部满闷感、口中黏腻感消失,相较以前乐于活动。血压基本可降至正常范围。

3小结

肥胖多由于遗传因素、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异常改变及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引起,尽管高血压联盟将改善生活方式措施列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层,但对于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改变生活习惯相对来说依从性较差,而中医外治或者说循时经络外治通过简单的操作达到了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调理阴阳的作用。

中医认为肥胖型高血压关键在脾,根据子午流注规律脾胃功能旺盛处于巳、辰时,遂治疗上以此时段为主,调理病患脾胃功能。中医时间医学依据“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天人相应观点,提倡“因时制宜、择时而治”,现代临床实践中借鉴此类观点将会对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玫,杨雨竹,莫凤梅.循时经络推按配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7(20):54-55.

[2]Schlaich MP,Grassi G,Lamert GW,et al.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Working Group on Obesity.Obesity-induced hypertension and target organ damage: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directions[J].J Hypertens,2009,29(2):207-211.

[3]祝之明,何洪波.顽固性肥胖型高血压及其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1(32):18-20.

[4]叶人,程志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 6) :31-33.

(本文编辑王雅洁)

通讯作者:陈守强,E-mail:CSq23800@163.com

中图分类号:R544R25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3.033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3-0322-02

(收稿日期:2014-11-11)

猜你喜欢
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的治疗近况
浅议拉祜族外治方法的使用
乳腺癌初起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通气舒筋散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扳机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