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9名大学生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6-01-25 08:01钟宪澎黄俊红于淑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保健知识口腔疾病龋齿

钟宪澎,黄俊红,于淑艳

(吉林大学校医院,吉林 长春130012)



4089名大学生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钟宪澎,黄俊红,于淑艳

(吉林大学校医院,吉林 长春130012)

大学生是社会文化较高的群体,虽然大学生入学时都经过严格较全面的身体检查,健康水平相对高于同龄的一般人群。但是大学生的口腔疾患并非少于同龄人,甚至高于同龄人。口腔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作为全身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为了解大学生口腔疾病的患病情况,笔者对我院2009-2014年到口腔科就诊的40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探索适合大学生人群的口腔保健教育模式。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2015吉林大学校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学生4089名,年龄17-24岁,其中男生2665人,女1424人。

对就诊的患者采取口腔检查记录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的的方法。问卷主要内容为:①口腔健康状况及个人行为:包括发病时间、个人饮食、个人卫生(每天刷牙次数、时间及方法等)。②口腔疾病的就医情况。③口腔保健知识的获得途径及保健技能的掌握情况。

各类疾病发病依次为:龋齿79.23%,牙髓病31.54%,牙周病22.27%,智齿冠周炎16.42%,残根12.86%,尖周炎5.43%,口腔粘膜疾病5.78%。喜食零食、甜食者,男占22%,女占78%。每天刷牙2次者占62%,饭后能及时漱口者不足30%,能正确掌握刷牙方法及时间者不足34%。1-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的仅占42%。了解口腔保健知识的学生仅占23%,且大多数是从健康教育课获得。了解口腔保健知识并付之行动者占29%。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口腔科就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大学生龋齿发病率最高,牙髓病次之。女性较男性喜零食甜食。70%的学生饭后不能及时漱口,66%的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 讨论

龋齿病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口腔中的细菌作用于残留在齿缝中的食物残渣,使残渣中的糖类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被腐蚀、脱钙后软化、慢慢形成龋洞[3]。因此零食、甜食、饭后不及时漱口,残留在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早晚不刷牙,尤其是晚上睡前不刷牙,食物残渣停留在口腔中的时间将会更长,龋齿的发病率就会更高。糖类的过多摄入为致龋微生物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加速龋齿的发生[4]。另外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也容易形成牙菌斑、牙结石。牙结石对于局部牙龈组织的刺激易引起牙龈炎、牙龈出血、牙周炎。如出现龈齿又没有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牙髓炎、牙髓坏死,甚至牙齿脱落,如果留有残根,极易发炎形成尖周炎。智齿是指口腔两边上下第八颗牙齿,一般在17-25岁左右才萌出。当萌出受阻、食物嵌塞、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引起牙冠周围炎即智齿冠周炎。口腔粘膜疾病多与病毒、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改变及缺少维生素等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把“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作为健康的10条标准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口腔卫生与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的相对缺乏是引起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大学生对口腔健康认识的不足,大多数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过早脱离等问题,因此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口腔健康知识非常重要[5]。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大学健康教育课为选修课,选修人数受限,口腔方面的知识内容占的比例较少,使选修的同学不能较全面了解口腔保健知识,学生从其它方面了解的口腔知识往往只是一知半解,缺乏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且内容肤浅,指导作用不大。加之没有父母的督促每天早晚都不能坚持刷牙,因此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

综上所述,在高校仅开展健康教育课是不够的,还应进行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比如定期在学生当中开展爱牙、护牙讲座活动,并多进行现场咨询;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刷牙方法及时间,牙膏尽量选用含氟牙膏,及时更换牙刷,发现还龋齿要及时就医,尽量少食零食和甜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等。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制防病手册,在新生一入学就人手一册,使更多的同学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口腔知识,提高保健意识并付诸行动,及早预防以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1]利春风.万晓曼.杨晓英.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4):325.

[2]夏刚.《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J].中国口腔医学杂志,2010,45(6):323.

[3]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6.

[4]李子下.李婷.胡晓潘,等.西安市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龋病健康知识抽样调查[J].现代医学卫生,2014,30(2):203.

[4]赵艳萍,梁锐英,温黎明,等.唐山市医学与非医学大学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0):1224.

[5]张珍,张学宁,曹松玉,等.南京某高校大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3(3):263.

[6]杨少强,张卫.临床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16期.

[7]李红阳.健康教育在预防口腔疾病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04期.

[8]张文静.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拓展和效果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9]陈家芳.个性化模型辅助临床口腔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潘聪聪.口腔专科医院开展口腔疾病综合防治的效果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1007-4287(2016)08-1377-02

2015-05-22)

猜你喜欢
保健知识口腔疾病龋齿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预防龋齿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