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伴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并发心肌梗死患者1例

2016-01-25 08:01张鸿雁李东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药物护理

张鸿雁,贾 叶,李东梅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ITP伴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并发心肌梗死患者1例

张鸿雁,贾叶*,李东梅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ITP(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如皮肤黏膜、消化道、颅内出血等,近30%的成人ITP为难治性的,慢性难治性ITP的并发症发生率甚至死亡风险极高[1]。金葡菌肺炎多表现以痰、血、胸水培养结果有金黄色葡萄菌生长为主要依据[2]。但本患者临床特点为高热畏寒,咳嗽、咳痰,合并肝功能异常,胸部CT双肺多发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空洞及斑片影,纵膈及双侧腋下可见多个淋巴结,右侧新增胸腔积液,G实验阳性。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为冠心病的一个主要类型,常累及右心室,一旦发生预后差,死亡率高。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6岁,就诊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白色粘液样痰,T.39.5℃,伴枕前畏寒,寒颤。5d前出现恶心呕吐,为明确诊治入院。入院后实验检查显示:骨髓象提示ITP合并炎症反应骨髓象;心电图示心肌劳损,血常规示:WBC22.84×109/L;PLT6×109/L。于当晚患者发热T.38.6℃,咳喘,呼吸困难,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端坐位,抽取血培养,留取痰培养,给予益红抗炎2次/d、甲强龙40mg治疗。申请输入血小板,但血库暂无血小板。相关检查示:尿常规示:RBC170.80/ul,隐血BLD(+),尿蛋白PRO(+)2g/L,凝血常规示:FIB7.98g/L,TT14.5s.9项呼吸检测正常.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观融性HLA抗体阴性,生化示:Na127.6mmol/L,Ca2.01mmol/L,BUN15.67mmol/L,GLU8.91mmol/L,AST143.9IU/L,ALT94.0IU/L,TBLL130.9μmol/L,TB61.2g/L.痰培养出草绿色链球菌。查体: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充血红肿,巩膜黄染,T.39.5℃,Bp.90/60mmHg.腹部超声、心脏彩超正常。第2d胸部CT平扫示:双肺散在结节影,右肺下叶胸膜下炎症,纵膈及双侧腋下淋巴结最大者约为1.0cm,双侧胸膜增厚。初步诊断:血小板减少症;补充诊断:双肺肺炎。治疗原则:抗炎、保肝、降黄、补充血小板等对症治疗。第7d检查示:WBC11.5×109/L,PLT正常,AST56.9IU/L,ALT120.5IU/L,TB57.9g/L,调整保肝药物品种剂量。第9d清晨,患者突发畏寒高热,胸痛,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喘息,不能平卧,双下肢肿胀。给予可待因0.3mg口服,持续中流量吸氧3-4L/min,遵会诊意见检查彩超示:双下肢淋巴水肿;9项呼吸检测示Q热立克次体IGM阳性(+),D-二聚体定量3 045ng/ml.G实验阳性;心电图示:Ⅱ、Ⅲ、AVF的ST段抬高0.2mv,可见Q波;胸部CT示:双肺部分病灶面积增大,期内多发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空洞及斑片影,纵膈及双侧腋下可见多个淋巴结,最大径约1.2cm,右侧新增胸腔积液。诊断:金葡菌感染性肺炎并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万古霉素0.5g,2次/d、营养心肌、保肝,白蛋白10g/d、利尿等治疗。第28d偶尔咳嗽,痰中无血丝,喘息缓解,心悸、气短、疼痛消失,胸部CT示:双肺空洞消失,右侧胸腔积液消失。心电图、血象、生化检查指标正常。患者治愈,出院。

2 讨论

患者为退役军人,初中文化,自卑心理严重。经由高热,咳痰,且痰中带血,等症状,误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故出现较强的恐惧心理。且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出现悲观,绝望的情绪。语言是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护理的有效沟通工具之一[3],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多举治愈的例子,减轻思想压力,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取得多方位配合,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头置冰帽,以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保护脑细胞,并在双腋下、双侧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防止发生冻伤。禁用酒精擦浴,防止出血,因患者PLT少,必要时药物降温。

患者咳嗽,咳白色粘液痰。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多饮温开水,利于痰液咳出。同时指导身体前倾坐位,配合翻身扣背,力度适中,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均匀有节奏地震动背部,利用共振原理[4],震动气道,使痰液松动,促进痰液排出。

患者入住重患室,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意识、尿量及心电图波形等各项指标,详细记录患者发生疼痛的性质、时间、部位。通过有效的观察和预测,调整用药,维持心率在60-100次/min,预防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有任何不适,及时给予相关处理。

入院当晚,患者呼吸困难,喘息,给予端坐位,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气雾化吸入(等渗盐水3ml加布地奈德混悬液2ml)。指导患者深吸气,使药物达到呼吸道深部,有利于肺部炎症的控制和吸收。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以增加心肌供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止痛、镇静[5]。

患者PLT6×109/L,以预防出血为主。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磕碰,尤其减少头部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引发脑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果有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征兆,如头痛、恶心呕吐等,立即、及时处理。

患者皮肤有出血点,时常发热,大汗,指导穿纯棉质内衣,及时更换,勿搔抓皮肤。咳喘加重期间,呈端坐位,且患者肥胖, 2-3h/d协助倾斜身体呈30°,暴露骶尾部,此角度有利于某种解剖部位的压力分散和血液流动[6],并用温水轻擦受压部位,动作要轻柔,避免皮肤受损。出现心梗后,将骶尾部及坐骨隆突处贴水胶体减压贴,通过降低皮肤氧分压,促进血液循环,减小受压部位的剪切力,达到保护皮肤的效果。

金葡菌为耐药菌,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病房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及连续性监测制度尤为重要[7]。床边隔离,屏风遮挡,对病人、家属进行卫生宣教,限制探视等。保持病室清洁,适宜的温、湿度,开窗通风3次/d,每次30min,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1h。每周进行一次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学检测。

耐药菌株主要是通过健康护理人员的手传播的[8],要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督促医护人员及时洗手,即各项操作前、后用流动水或手消液洗手,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执行“一人一巾一止血带一消毒”制度;不能专用的物品(轮椅、平板车)等,每天使用后及时消毒。

患者血小板少,卧床伴发热,丢失大量水分,进食较少,活动少,极易导致便秘。指导多饮水,每天定时排便,饮食上多食粗纤维食物,如地瓜、芹菜等,也可进行腹部按摩,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并协助病人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

激素药物副作用较多,易出现潮热及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满月脸、水牛背等,嘱患者不要担心,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李金奎[9]等研究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是目前未被发现的有耐药菌株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如果注入速度过快,组胺释放可出现“红人”综合症(面部、颈躯干红斑性充血、瘙痒等)、低血压等副作用,甚至可以引起死亡[10];另外万古霉素的PH值为2.5-4.5,对血管刺激性特别大,输入过浓,可致血栓性静脉炎。输注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间给药,缓慢滴注,滴速控制在50滴/min以下,且交替更换血管,以免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万古霉素与许多药物产生沉淀反应,如氯霉素等,与其它药物联合时,应输药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发生药物配伍禁忌。同时认真观察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提供换药、停药依据。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考虑万古霉素副作用,调整口服利奈唑胺,此药为人工合成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11],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药[12],发挥抑菌作用,无交叉耐药,抗G+菌谱广,肝肾毒性等副作用较少药[13]。根据药物特性给予指导,规范服用药物,饭前1h口服,禁与其它药物混服,以免影响疗效。利奈唑胺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腹泻,服药期间严密观察大便性状,出现腹泻,对症处理。定期检查患者视力,如果出现视力损害症状,应及时到眼科全面检查及处置。利奈唑胺有骨髓抑制的报道,应每日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痰中有无带血,大、小便颜色,并定期监测血象。

患者发生心梗3d内绝对卧床休息,3-7d内床上活动,屈伸下肢等活动,病情稳定,2-3w床旁活动,扶着床、小幅度的活动。

患者第9d肺CT示:双肺多发类圆形空洞。指导患者勿剧烈活动,用鼻深吸气,屏气5-10s,缩唇,像吹口哨样呼气4-6s,尽量将余气全部呼出,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重复之前动作,连续 行2-3次后稍作休息[14],5-6次/d,每次3-5min,以增加潮气量,改善气体肺内交换,有利于肺泡内残气量的排除,促进炎症吸收。

[1]潘月芬,方道,吴霞雯.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难治性ITP效果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6):487.

[2]吴莉,杨峰,许华,等.47例医院获得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7):872.

[3]段惠丽,陈湘艳.心理护理在血液病临床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144.

[4]凌云,沈文英,虞露艳.6例Crouzon综合征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07.

[5]刘言.30例中青年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健康宣教[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290.

[6]蒋霏霏.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5):32.

[7]张连芝,王欣,周密等.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现状的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6):892.

[8]贾平,郝芳.预防ICU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在院内感染及爆发流行的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14):1324.

[9]李金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7):1292.

[10]毛璐,李錦.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2014,9(1):121.

[11]潘婧婧,张丹如,黄凡.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85例的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4):69.

[12]黄延玲,张素真,黄群.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7):545.

[13]黄英姿,邱海波.慢性阻塞行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257.

[14]朱小芳,张虹,林玲萍.慢性阻塞行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6):539.

1007-4287(2016)08-1380-02

2015-07-15)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药物护理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神经外科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局部应用硫酸钙+万古霉素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