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碘伏消毒法防治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应用

2016-01-25 03:21杨旭东赵冬梅
河北医药 2015年17期

杨旭东赵冬梅

器使气管切开周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可以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分保留在简易喷雾器内,吸气时,外界干燥的空气通过简易喷雾器的孔道进入简易喷雾器内进行加温、加湿,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二者作用原理相似,但简易喷雾器同时具备氧气雾化功能,可将雾化吸入时产生的水分保留在简易喷雾器内,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湿;而人工鼻不具备此项功能,需更换氧气雾化面罩进行雾化吸入。

3.3人工鼻在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和肺部感染率方面优于简易喷雾器本研究发现2组痰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认为人工鼻在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和肺部感染率方面优于简易喷雾器。人工鼻是一个轻巧而柔软的接管,有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9]。而简易喷雾器无此装置,对细菌没有滤过作用,所以在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和肺部感染率方面,人工鼻优于简易喷雾器。

3.4建议简易喷雾器和人工鼻气道湿化交替使用,既保证湿化效果,又可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和肺部感染率。当患者气道湿化满意,痰液黏稠度在Ⅱ度及以下时,可使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可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和肺部感染率。当患者气道湿化不足,痰液黏稠度在Ⅲ度时,可使用简易喷雾器联合氧化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当痰液黏稠度降至Ⅱ度以下时改为人工鼻气道湿化。

参考文献

9马惠.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护理进展.右江医学,2010,38: 218-220.

8周义娜,张绍杰,陈凤凤.两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实用医药杂志,2012,29: 145.

7袁丽娟,褚小丽,胡克亮,等.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13,12: 32-34.

6明兰,桑建中.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临床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9,24: 341-342.

5华佩莲,王小梅.碳酸氢钠联合沐舒坦湿化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7,22: 35-36.

4叶蝶莲,韩月明,赖慧晶.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 66-67.

3武淑萍,陈京立.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 193-195.

2刘熙婵.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评价和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 24-25.

1焦其英,任运清,杨臻梅.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持续滴注湿化气道加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的效果观察.现代临床护理,2010,9: 23.

尿道碘伏消毒法防治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应用

杨旭东赵冬梅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前在尿道内注入碘伏对防治导尿管有关的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方法妇科保留导尿后置尿管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用无菌操作技术行保留导尿术,试验组在常规无菌导尿术的操作基础上,从尿道外口注入0.5%碘伏进行尿道内完全消毒。观察2组留置尿液标本并进行化验检查。结果试验组在第6、9和12天尿路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第3、15、18天的泌尿系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尿管前尿道内内注入0.5%碘伏可有效减少留置尿管早期尿路感染几率。

【关键词】碘伏;尿道注入;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细茵培养

收稿日期:( 2015-02-21) ( 2015-01-27)

【中图分类号】R 6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17-2704-02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7.052

作者单位: 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对我院妇科98例需导尿的患者,加用了尿道注入0.5%碘伏对尿道消毒后进行导尿,对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感染,起到了良好的防治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对我院妇科各种原因导致的需要留置导尿管但除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及置管前或置管后即刻尿培养阳性的患者共1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2组均应用双腔导尿管行无菌导尿术。试验组:男61例,女37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3±15)岁;导尿管留置时间3~18 d,平均(9±7)d;对照组:男62例,女36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2±11)岁;导尿管

留置时间3~18 d,平均(9±8)d。2组年龄、性别比和留置导尿管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无菌留置尿管,成功后取中段尿标本送检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检验,每天用0.5%碘伏会阴护理2次;试验组在导尿时,经尿道口注入0.5%碘伏约5 ml,为了保证尿道消毒彻底:对于男性患者,操作者一只手夹龟头封闭尿道外口,另一只手可按摩尿道和会阴部,保证碘伏充分通过尿道达到充分彻底消毒的目的,女性患者尿道内注入碘伏约5 ml,然后用无菌棉球轻按压尿道外口约2 min;其他处理方法同对照组一致。

1.3尿标本的留取留置尿管前及拔除尿管后管后留取中段尿,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室及化验室检查。1.4观察指标所有患者留置尿管后第3、6、9、12、15、18天,并在拔除尿管后做尿培养和尿常规检查,在第18天后每天送尿常规与尿细菌培养。尿路感染症状:(1)膀胱刺激征;血尿;患侧或双侧腰痛;全身症状一般有寒战、高热、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等,或伴有血白细胞和尿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2)尿常规分析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甚或蛋白,血常规分析可见白细胞升高。尿细菌培养阳性。(3)尿培养细菌计数>105/ml。符合以上情况中的(1)(2)或尿培养细菌计数>105/ml可视为尿路感染。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第6、9和12天尿路出现感染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留置导尿管第3、15、18天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泌尿系感染阳性率比较 n =98,例

3 讨论

留置尿管是护理操作中一项常用的技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是泌尿系感染,占院内感染的比例高达35%~50%,其中因留置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占75%~80%[1],故防治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值得医护人员研究。一部分患者在留置导尿管后常发生泌尿系感染,即使及时使用抗菌素预防感染也难以奏效,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2]。关于以上的研究,护理工作人员应用有效防治办法后,患者仍时常出现泌尿系感染,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常规操作进行一些改进。以前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减少细菌的滋生[3],从而防止细菌性尿路感染的机会。而碘伏消毒范围广,因为它刺激性较小,可以杀灭细菌芽孢和致病菌,常用于皮肤和各种黏膜消毒[4],但常规导尿术中只对尿道口及其周围进行消毒,所以还存在一定感染几率,有资料显示,40%正常男性尿道内及尿道外口可见细菌,50%的女性自膀胱颈以下的尿道可见细菌存在[5]。所以单纯对尿道口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消毒不能彻底杀灭全尿道的细菌繁殖体,芽孢和大部分致病菌,而导尿时尿管需要通过全部尿道,这一过程因为细菌及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为将来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经尿道口全尿道消毒能降低导尿时引起相关性细菌感染的机会,碘伏在很短时间内可杀灭大多数细菌,对个别细菌3 min足以杀灭,且毒性低,可用于手术前、黏膜及溃疡面的消毒,应用上述方法可有效减少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

本研究结果证实在导尿前尿道内注入碘伏可有效减少导尿管相关性早期尿路感染几率。说明上述方法可降低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的作用是短时间的、对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不能降低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

综上所述,常规导尿时加用尿道注入0.5%碘伏进行全程尿道消毒对防止早期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有一定治疗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1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93-295.

2王金凤,姜萍.与尿管留置有关的尿路感染.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 412-415.

3张翠华,任辉.导尿管细菌生物膜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护理研究,2005,19: 1985-1987.

4俞燕.1例碘伏引起皮肤过敏的报道.护理与康复,2007,6: 359.

5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