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积极推进岚山茶产业创新发展

2016-01-26 13:20苗文景侯剑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岚山茶园茶叶

苗文景,侯剑

(日照市岚山区茶业管理办公室,山东日照 276800)

立足实际,积极推进岚山茶产业创新发展

苗文景,侯剑

(日照市岚山区茶业管理办公室,山东日照 276800)

日照市岚山区是日照绿茶的主产区、北方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茶产业已经成为岚山区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岚山区注重加强规模、质量、品牌三项基础的建设,实现政策、设施、市场三项配套,努力打造“万亩流域千亩片”的产业格局。“十三五”期间全区计划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茶叶产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促进日照茶叶良种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茶业;发展;创新;“十二五”回顾;“十三五”展望

岚山位于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市,南邻江苏省赣榆县,依山面海,生态良好,环境怡人,素有“北方之南方、南方之北方”的美誉,冬暖、夏凉、春润、秋爽。岚山区是“日照绿茶”的主产区,也是山东省“南茶北引”的先行示范区。50年“南茶北引”的成功经验和优良的环境条件造就了“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的日照绿茶。

1 岚山区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岚山区现有茶园面积9200公顷,其中成龄茶园8467公顷,年干茶产量8625吨,种植业产值10.7亿元,平均亩产值超过8450元,茶产业总值达到27.2亿元,发展总量占全市的60%以上,占全省的45%以上,涉及全区226个村,7万余茶农户,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现有320余家茶叶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00余家;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山东著名商标、6个山东名牌产品。岚山区先后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全区形成了甲子山、圣公山等八大山系,涵盖7个乡镇街道的茶叶产业格局;建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北方各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省内外营销网点达到了600多个,网上店铺达到120多家;建设了碧波、祥路碧海、万平3处全省规模最大的茶叶清洁化生产车间,浏园、淞晨、冠清等20多家茶叶加工厂配备了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全区4500余公顷茶园通过了 “三品认证”,13处省级标准化基地,12个市级高效生态示范园;60多只产品先后获得“中茶杯”等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银奖、特等、一等奖等奖项;创新开发了“日照百里绿茶长廊”生态旅游,形成了以重点产茶镇巨峰镇为中心,茶叶生态园、茶文化风情园、茶叶生态度假村、茶叶博览馆相结合的茶叶旅游产业基础。与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专业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2 “十二五”以来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岚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注重夯实规模、质量、品牌三个基础,实现政策、设施、市场三项配套,建立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网络化三种模式,大力实施茶产业“万亩流域千亩片”工程,重点打造了巨峰镇甲子山、高兴镇白云山、碑廓镇圣公山等8个万亩流域30多个千亩片的产业格局,综合推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北方绿茶第一县的位置。

2.1 把政策扶持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岚山区立足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加快土地流转和资源整合,以茶园精品片区为重点推进产业规模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实现四个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产业发展中的政策配套。岚山区出台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茶叶发展实行优先扶持政策,并配套政策、资金、项目和技术等方面扶持奖励措施,每年拿出1000万的财政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对茶叶品牌建设、质量认证、产业化发展、良种建设、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奖励,促进茶叶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二是种植管理的设施配套。实施茶园建设管理中的深翻整地、水利设施、生产道路及防护林网等前置配套措施,加快推进山、水、林、园、路综合治理,先后投入资金3.6亿元,实现了重点茶园片区生态建园、微喷灌溉,全区90%以上的茶园实现了路网、林网及水利设施的综合配套。三是生产管理的技术配套。岚山区通过不断研究实验,成功解决了茶树北方越冬难题,确定了“保护地栽培确保幼龄茶园成园质量,土肥水优质管理提高茶树越冬能力,林网配套综合防护提高茶树越冬成效”的越冬管理综合解决办法,破解了北方茶叶发展的技术难题,巩固和发展了日照绿茶产业。同时也整理出来北方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茶树品种选育和茶叶机械化生产等技术方案,为茶叶富民强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四是加工销售的网络配套。实行加工销售合理配置,建成了薄家口、后黄埠等20余处茶鲜叶市场;重点建设了碧波、祥路碧海、万平等10多处规模较大的茶叶清洁化加工厂,形成了大中小茶叶企业配套的加工网络;以济南为中心、省内地级城市、省外省会城市为基础,建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北方各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

2.2 以质量安全作为茶叶产业生存的根本底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岚山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建设。一是宣传指导提升茶农质量意识。岚山区采取“科技下乡”“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茶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并定期聘请省市主管部门及高校茶叶专家开展“绿色防控技术”专题培训,推广茶叶绿色防控、优质生产及清洁化加工技术,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二是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水平。在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源头控制的同时,采取企业(品牌)+合作社+标准化+基地(茶农、加工户)的产业化模式,实行生产经营中农资配置、技术服务、生产管理、收购加工的“四统一”管理模式,用组织化生产的手段综合提升管理质量。全区50多处基地通过了“三品认证”,茶园认证面积4800公顷。三是示范引导推进质量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生产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先后建成了浏园、祥路碧海等20多处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普及推广杀虫灯、粘虫板等茶树病虫害物理防控和农业防控措施,强化茶叶原料生产、收购和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

2.3 将品牌建设定为拓展市场的关键措施

在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岚山区积极推进茶叶品牌发展战略,实施了以稳定面积、提升质量、完善配套、加强宣传、强化监管为内容的“茶叶产业品牌提升工程”,加快茶叶市场建设进程,实现茶叶生产高产、高质、高效。一是以科技提高品牌建设质量。岚山区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市技术示范推广,与多所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关系,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全面提升了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借鉴南方经验生产出红茶、黑茶、白茶和乌龙茶产品,其中白茶和红茶多次获得“中茶杯”评比特等奖、一等奖。二是以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茶博会、展销会及新闻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茶叶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全国省市茶叶博览会、展销会及茶文化活动等,提升品牌外埠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岚山茶叶在省内外营销网点达到600多个。三是以旅游丰富品牌建设内涵。岚山区创新开发了“日照百里绿茶长廊”生态旅游,以重点产茶镇为中心,以各具特色的茶叶生态园、茶文化风情园、茶叶生态度假村、茶叶博览馆等,将茶叶生产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及本地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以高质量的茶区旅游扩大茶叶区域品牌的对外宣传力度,丰富岚山茶叶品牌的对外影响力,以推进茶叶市场开发建设水平的综合提升。

3 “十三五”茶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岚山茶叶产业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又与全国其他地区茶产业相互关联。实现岚山茶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立足岚山茶产业实际,着眼国内茶叶产业总体发展态势,逐步推进产业优质高效健康发展。

3.1 总体工作思路

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茶叶产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

推进茶叶良种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着

力推进岚山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2 产业发展目标

2020年,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1.2万公顷,采摘面积1.08万公顷。良种比例和无性系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30%以上,“三品”认证茶园面积达到65%以上。省级茶叶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市级达到20家;茶叶规范化农民合作社发展到30家,家庭农场示范场达到20家。

3.3 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3.3.1 创新营销体制,全面加强市场开拓,推动茶叶营销由产品型向商品型发展

营销水平低,经营模式落后成为影响岚山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实现岚山茶产业良性发展必须加快推进茶叶市场建设。一是创新茶叶营销模式。以质量、档次和品牌为突破点,发挥品牌在市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集中扶持8~10个茶叶重点品牌,采取团队营销、旅游推销、网络直销等多种渠道销售模式,全面推进电商发展,择优扶持10家电商企业,推进市场销售水平提升。二是改善茶叶产品结构。从种植形式、加工方式、分类包装入手,丰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细分产品类型,提高茶叶产品的商品化水平,用多元化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完善市场营销机制建设。通过政府管理、企业自律、合作开发建立一套质量标准、价格调节、品牌宣传相统一的营销管理体系,形成以产地市场为核心,各中心城市品牌店、电商旗舰店为辐射,有序建立营销网络,稳步推进茶叶市场化进程。

3.3.2 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质量管理措施,实现茶产业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化

质量安全是提升茶叶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销售空间的基本保障。一是全面强化茶叶标准化生产。以无公害茶园生产为最低标准,加强茶园综合管理,集中建设一批茶树病虫害千亩绿色防控示范区及生态茶园片区,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和原料生产质量。二是强化农业生产资料源头控制。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渠道管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有效降低茶叶化肥使用量和农药残留量;强化茶叶生产中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测制度,有效避免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三是加快茶叶质量认证工作。重点强化三品认证和生产许可认证的宣传、认证和管理工作,全区茶园90%以上实现三品认证,20家龙头企业完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有效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四是提高茶树品种性状。重点提高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力度,组织2~3处茶叶繁育基地开展本地适生茶树良种资源的普查、选育和推广工作,打造5~10个千亩良种改造示范区,从根源上改善茶叶品质,进行机械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产流水线作业,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

3.3.3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监管机制,推进茶叶产业实现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

茶叶产业化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产业优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扶持产业优质发展。优先扶持5~8个产业规模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茶叶企业尽快实现企业转型,从过去的综合经营中解脱出来,重点推进市场营销方面的建设;采取政策引导和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推行“企业+标准化+个体加工户+茶农”的模式,实现标准化条件下的分类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二是强化茶叶行业综合管理。探索建立茶叶联合体,在主产区建立茶叶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中心,建立技术服务、行业管理、综合协调、信息交流及检验检测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三是完善产业合作发展机制。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自律、优化组合等措施,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茶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茶农、加工户和小微企业资源有效整合,以有效的产业化手段推动茶叶标准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四是加大茶叶产业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大力引进技术、外来资本和管理力量,搞好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以及茶叶产业综合体方面的建设,提高本地茶叶产业综合建设管理水平,以优良的资本力量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共同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Based on Reality and Promoting Innovation of Tea Industry in Lanshan District

MIAOWen-jing,HOU Jian

(Tea Industry Management Office of Lanshan District,Rizhao 276800,China)

Lanshan District,Rizhao City is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green tea,North China's largest production base of green tea.Tea industry become one of the features in Lanshan District 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industry.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period,Lanshan Districtnotonly focused on scale,production quality and brand,butal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infrastructure andmarket.We strived to build the “Scale of ten thousan Mu tea garden and centralized tea planting land”industry.In the coming “13th Five-Year Plan”period,the district aims at construction of high-yield,high-quality,efficiency,ecology,safety of tea industry and plans to promote developmenton varieties,mecha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 and brand bymarketoriented and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Tea industry;Development;Innovation;Review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period;Prospect in the“13th Five-Year Plan”period

TS272.5;F307.12

A

2095-0306(2016)05-0009-04

中国茶叶加工 2016(5):9-11,26

2016-07-06

苗文景(1973-)男,山东日照人,农艺师,多年来致力于岚山区茶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岚山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岚山情,漪水韵
海韵茶语 味道岚山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岚山赏枫(环球360)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