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助推勐海茶产业大发展

2016-01-26 13:20何青元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勐海勐海县毛茶

何青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 666201)

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助推勐海茶产业大发展

何青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 666201)

在勐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勐海县正全力推进“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文章分析了勐海茶产业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提出2016年工作重点为完善工作制度,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茶叶品质,加强品牌建设,建立流通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促进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此助推勐海茶产业大发展。

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茶产业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勐海县紧紧围绕 《建设 “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和《勐海县“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的要求、任务和目标,全力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名片和建设“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强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勐海名山名茶”和“勐海企业”三个品牌,着力“生态普洱、科学普洱、安全普洱、放心普洱、满意普洱”五个抓手,深入落实十项举措;勐海县普洱茶产业呈现出百家争“茗”、百花齐放、“兴兴”向荣的大好发展态势,面对全国茶产业经济整体下行和茶叶价格下滑的压力,全县茶产业实现了平稳持续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普洱茶加工水平及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品牌效益明显提升,提质增效成效显著,实现了茶园面积、毛茶产量、精制茶产量、产值、品牌、税收、茶农年人均纯收入、从业人口等多个中国普洱茶第一,已初步建成了中国最优质的普洱茶基地。

1 勐海茶产业基本情况

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3.85万公顷,采摘面积3.40万公顷,毛茶总产量2.38万吨,平均公顷产毛茶705公斤,毛茶平均单价42元/公斤;成品茶总产量2.88万吨,成品茶平均单价125元/公斤。工农业总产值46.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0.1亿元,工业产值36.08亿元,实现综合产值94.2亿元,年平均农业每公顷产值2.96万元 (亩产值1974元),茶农来自茶叶的年人均收入5050元;上缴茶叶税收 2.48亿元,占全县税费总收入45.37%,其中勐海茶厂上缴茶税收2.2亿元,占89%。截至目前,全县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的各类茶叶经营主体户3415户,其中种植、初制所2222户,精制加工185户(获生产许可),茶叶销售企业1008户,全县涉茶的有效商标1301件。通过4年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建设,全县茶园面积由2011年的2.57万公顷增长到2015年的3.85万公顷;毛茶产量由2011年的1.38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2.38万吨,成品茶总产量由2011年的2.2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2.9万吨;工农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13.1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6.2亿元;茶农来自茶叶的平均收入由2011年的1850元增长到2015年的5050元;成品茶平均单价由2011年的60元/公斤增长到2015年的125元/公斤;税收由2011年的1.2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48亿元。

勐海县2015年获“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百强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称号;2014年“勐海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勐海县荣获“中国西部最美茶乡”称号。勐海县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规模以上茶企9家;中国驰名商标2件(大益,七彩云南),中国名牌农产品1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在科研基础建设方面,勐海茶厂技术中心实验室获得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在勐海县挂牌,为勐海县茶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加强生态茶园建设,提升“勐海味”认知度。一是开展林茶间种与套种技术。2015年共开展林茶间作和珍贵树种间套种2.53万公顷,毛茶品质得到稳定提高。二是加强茶技培训和保护古茶树的宣传工作。全县共开展培训26期、培训茶农3000多人次,发放“勐海县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和《西双版纳古茶树保护条例》7000多册;发放130台割草机、2.5万片诱色板、15万株茶苗、57.5吨茶叶专用肥等多种茶园管理物资。三是建设名山名茶特色示范区域。全县已初步建成格朗和乡、勐宋乡、布朗山乡、西定乡、勐混镇等5个名山名茶专业化乡镇,以及南糯、帕沙、贺开、班盆、老班章、老曼娥、新班章、章家、那卡、章朗、曼迈、曼糯等名山名茶特色示范村和古茶精品园。最优质普洱茶基地和 “勐海味”(泛指勐海地区茶叶特有的滋味和香气)认知度得到大幅提升。

(2)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一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强监管和指导工作,全县近两年质量抽查监督合格率达95%以上。二是不断加快建设诚信体系和普洱茶标准体系,并在骨干企业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三是加强产品认证。全县共计有机食品认证企业7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四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3)提升企业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勐海茶厂、陈升茶业、雨林古茶坊茶业加工产能大幅提升,勐海茶厂2万吨二期工程已竣工,陈升茶业新厂房、雨林古茶坊茶业新厂、沱茶厂新厂房均已投入使用,新增产能1万吨以上;全县2015年实现茶叶工业总值36.08亿元,其中勐海茶厂收购毛茶1.2万吨,精制茶生产5200吨,实现生产总值20.8亿元,缴税2.21亿元,成品茶平均单价273元/公斤。目前全县产值超亿元茶叶企业有4家,分别是勐海茶厂、陈升茶业、七彩云南茶厂、雨林古茶坊茶业;产值3000万元到1亿元企业6家,分别是八角亭、茶树王、神益、宝和祥、沱茶厂、朗河。产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为拓展市场、打造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4)强力打造三个品牌,突出“勐海味”特色优势。强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勐海名山名茶品牌”和“勐海企业品牌”三个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勐海味”品牌培育模式。一是注重品牌文化建设,运用先进的营销理论、品牌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升勐海普洱茶产业品牌的影响力。二是大幅提升名山名茶的品牌附加值,如老班章古树毛茶平均价3000元/公斤,老班章村茶叶农业产值达1.5亿元,茶农户均收入达到80余万元;南糯、帕沙、贺开、老曼娥、那卡、曼迈等名山名茶古树毛茶平均价达400元/公斤以上,全县古树毛茶产量900吨左右,古茶园农业产值达3.5亿元以上。三是成品茶结构不断优化,成品茶产量和高品质普洱茶比重明显提高;“勐海普洱茶”已成为云南茶叶的骨干代表产品,“勐海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四是全县茶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实力规模快速扩大,茶企品牌效益更为突出。

(5)加大勐海普洱茶品牌宣传,积极开拓营销渠道。一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共同做好勐海普洱茶品牌宣传。勐海县主干道路以及在景洪到勐海主干线增设宣传牌,同时通过报纸、媒体和网络等大力宣传勐海普洱茶品牌口号和品牌建设理念,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消费市场。二是带领勐海县知名茶叶企业开展宣传活动,参加茶业交易会并举办“勐海普洱茶”新闻发布会。三是勐海县茶企积极构建营销网络,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推广“勐海茶+互联网”。四是充分借助媒体加大勐海普洱茶宣传。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古茶园、古茶树的保护有待加强

古茶园、古茶树的保护乏力还有待加强。保护和技术落实不到位;掠夺式采摘依然突出。只采不养,树势退化严重;人为砍伐古茶树生境附近树木,执法不严,古茶树原生境生态堪忧。

3.2 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生态茶园建设措施落实不够好,任务较重。全县低效茶园还有近6600公顷,占茶园总面积的20%,这部分茶园主要分布在勐海镇、勐遮镇、勐阿镇、勐满镇和部分山区乡,平均毛茶单价低于20元/公斤,尚缺乏更有成效的提质增效措施。部分农药使用得不到有效监管,毛茶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毛茶品质、品牌附加值和平均单价还有待提高。近两年来新植的近1.67万公顷的林茶间作,由于缺乏后期管理技术的跟进,生态效益还有待提高。个别企业的自身质量管理水平较低,存在茶叶质量安全隐患和市场风险,企业质量意识还有待提高。

3.3 多数企业发展相对落后

一是勐海县茶叶企业小、散、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茶产业品牌多,“抱团”意识不强,集中品牌打造上认识不到位,市场竞争还有待加强。二是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企业十基地十合作社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建立尚处于初级阶段,精制厂、初制所、茶农之间经济纽带松散[1]。三是企业营销手段落后,多数茶企的营销手段仍比较单一,没有建立起稳固的企业营销队伍,普遍缺乏主动走出去搞营销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能力[1]。四是知名品牌数量少,龙头企业的拉动和带动力有待加强。对于“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的获牌只是起点,还需和“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共同发挥引领作用,形成全县上下支持、重视及企业积极参与的合力。

4 2016年工作重点

(1)完善工作制度、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把茶产业作为勐海县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并结合城镇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规划,制定好十三五规划;突出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为路径,把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纳入中心内容,确保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可行。二是各职能部门要在茶园提质增效,高优生态茶园建设,茶叶技术培训及科技推广,初制加工标准化建设,龙头企业培植,茶叶专业村的设置,种植大户的培育,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多渠道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增加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四是继续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与乡镇茶叶示范样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五是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茶产业发展,充分调动广大茶农、茶企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增加茶叶生产投入。六是扩大招商,引入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和重大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在国内、省内享有声誉、富有知名度和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促进全县茶产品质量效益提升和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七是加强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大勐海茶叶的生态、资源、土壤、气候、内含成份、保健机理等独特性研究与创新,为勐海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不断提升茶叶品质、确保茶叶质量。一是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全面夯实茶园基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以“林茶间作”,全面建设生态最优和普洱茶原料最优的基地,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在茶园中的施用,提高毛茶品质。二是推进初制加工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标准化、清洁化、节能化生产,茶科技进村入户,加大培训,打造特色,突出“勐海味”,立足质量,树立形象和标杆,全面提质增效,提升名山名茶附加值和品牌效应。三是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茶叶质量整治工作机制,建立统一的普洱茶质量标准,定期开展质量状况调查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系统,加强质量监管。加快筹备建立检测平台,加快计量基础建设、认证认可等工作。营造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和“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示范企业的准入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技术规范要求,突出“勐海味”特色。

(3)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强力打造品牌和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把“勐海茶”商标打造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重点扶持企业争创品牌,深度挖掘茶叶品牌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促进茶产业向品牌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打造著名茶叶企业品牌。重点打造好20个名山名茶品牌,建设好5个集茶园、产品展示、观光为一体的精品茶庄园。二是加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宣传推介。充分借助媒体和渠道,挖掘、丰富和弘扬“勐海普洱茶”文化。借助“大益”“陈升号”“七彩云南”等商标的影响力,加大勐海普洱茶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勐海普洱茶的整体品牌形象。充分发挥县茶叶协会的作用。依托旅游景区景点,开拓“勐海茶、勐海味”市场,在景区设置茶叶品鉴专区和产品展示专区,积极倡导推广生态、绿色、健康的普洱茶生活方式,使勐海真正成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4)加快流通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建设。一是提升勐海工业园区的效率,结合特色茶叶专业化乡镇建设,加快茶叶集群产业的发展,推进茶叶流通环节向优势区转移。二是强化信息收集、整理与发布工作;鼓励扶持企业、购销大户到主要茶叶消费区域设立销售窗口和专卖店,形成点、片、面相结合的销售网络。三是努力培植“勐海普洱茶”的专业化营销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勐海普洱茶”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专卖店、网上交易等新型销售模式,构建“勐海普洱茶”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渠道。四是继续努力构建10个国内勐海普洱茶的区域营销展示中心,以广东、北京、上海为重点辐射源,以龙头茶企为主体,按照“南征北战”方针,引导组织茶企稳定南方市场,努力开拓北方市场,依托香港、韩国市场,拓展以东南亚、俄罗斯为重点的国际市场,重点培育一支达万人的专业营销队伍,为拓展市场奠定基础。

(5)促进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一是深入挖掘、整理民族茶文化,重点突出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等独具特色的勐海民族茶文化和勐海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全方位、动态化拓展茶叶功能,加强茶旅结合,不断提高勐海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丰富“勐海茶王节”内涵,打造“勐海茶王节”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文化、技能与贸易交流。三是加快贺开古茶庄园、普洱茶都、国际茶城、南糯山哈尼古茶文化园、布朗山班章古茶文化园、茶马古道景区、茶禅世界等茶文化项目建设,全力提升“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茶文化内涵和品牌知名度。

[1] 江凤琼,梁名志,王立波.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35-7336.

Construction of China's First County of Pu-erh Tea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M enghai Tea Industry

HE Qing-yu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Menghai 666200,China)

Menghai County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s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build Menghai into“China's First County of Pu-erh Tea”and “National Tea Industry Famous Brand Demonstration Zone”.This paper introduces tea industry in Menghai,main countermeasures,achievements,problems and key work in 2016,including improving the work system and increasing supportefforts,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ea and building brand,establishingmarket system andmarketing network,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of tea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which will finally boost the developmentof Menghai tea industry.

China's first county of Pu-erh tea;MenghaiCounty;Tea industry

TS272.5;F307.12

A

2095-0306(2016)05-0027-04

中国茶叶加工 2016(5):27-30

2016-06-21

何青元(1971-),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茶叶加工、茶树新品种选育。

猜你喜欢
勐海勐海县毛茶
安化七个山头的土壤肥力状况及黑毛茶品质比较分析
基于HS-GC-IMS法研究干燥方式对黑毛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Taxonomic Revision of Raorchestes menglaensis (Kou,1990) (Amphibia:Anur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from Yunnan,China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六一”节慰问活动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勐海县总工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企业
“荒野茶”红茶品质形成探究
勐海甘蔗温水脱毒种苗试验研究
打造“勐海茶”品牌 做强普洱茶产业
——“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