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茶产业现状与“十三五”展望

2016-01-26 13:20张广成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阳十三五茶园

张广成

(信阳市浉河区茶产业发展服务局,河南信阳 464000)

浉河区茶产业现状与“十三五”展望

张广成

(信阳市浉河区茶产业发展服务局,河南信阳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是浉河区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更是关系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民生产业。概述了浉河区茶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显著成就,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提出茶园管理、标准化生产、质量保障、品牌建设、产业融合等五项发展重点。

信阳市浉河区;茶产业;概况;十三五

信阳产茶历史悠久,信阳茶叶的栽培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著名淮南茶区。信阳市浉河区是“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也是“信阳红”红茶的发源地。茶产业作为浉河区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十二五”期间,全区围绕特色支柱产业,建基地,育龙头,树品牌,拓市场,强合作,增效益,不断提高茶产业发展水平。

1 2015年茶产业基本情况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浉河区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浉河区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区)”“全国农业(茶叶)标准化示范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09年以来,连续七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区)”。

2015年全区茶园面积达4万公顷,可采摘面积3.33万公顷;茶叶总产量3.1万吨,其中红茶0.625万吨,综合产值54亿元。2016年“信阳毛尖”品牌价值57.33亿元,仅次于“安溪铁观音”,位居第二。

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社240多家。信阳毛尖集团、文新茶叶公司、广义茶叶公司入选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全区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已注册商标82个,知名茶叶品牌15个,其中“龙潭”“文新”“广义”等为中国驰名商标,“五云山”“浉河”“傲胜”“贤峰”“南湾湖”“两潭”“德茗”“茶都”“彦远”等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获得SC认证的中小型初制加工企业28家,较大规模加工厂16家,茶叶种植加工大户500余家,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社240多家。

2 “十二五”以来茶产业发展成就

2.1 技术研发获实效,茶树品种更丰富

“信阳红”红茶创制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成果荣获省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研制投产的“信阳红”和“丹桂信阳红”红茶,有效利用了夏秋茶鲜叶资源,为茶农带来了每公顷均增收3万元的显著效益;着力推动信阳毛尖传统手工工艺与机械制作的创新融合,形成了信阳毛尖机械制茶新工艺,开发了高、中、低档系列茶叶产品;引进多茶类加工技术,丰富产品类别;成功育种与推广本地“信阳10号”和外地“安吉白叶茶”品种,提高了产品品质。

2.2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积极推进茶叶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构建茶叶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在信阳毛尖集团、文新茶叶公司等大型茶叶企业试点推广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有效推进了浉河区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立了茶园绿色防控系统,以生态防控作为防虫防病的主要控制手段,同时及时发布茶园病虫情报,让茶农提早预防,减少经济损失;对投入品加强监管,禁止在全区内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禁间隔期内采摘茶叶,从源头上严把茶叶安全关;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巡查,严把茶叶产品质量关。

2.3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销售渠道拓宽

坚持“促进融合、产业带动、政策支持”的原则,把发展茶叶电子商务作为推进茶叶流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积极引导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入驻淘宝、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中心城区、主产区各类茶叶门店600多家,省内外大中城市茶叶门店1000多家,销售渠道得到迅速拓展。

2.4 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茶文化繁荣发展

创办的“中国十大名茶论坛”已上升为全国性的茶事活动,为信阳茶“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了重要平台;在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掀起的“信阳红”宣传推介高潮,使“信阳红”迅速红遍全国,饮誉大江南北,迅速提升了浉河茶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贵州省都匀市缔结友好合作城市,通过名茶联姻、优势互补,积极促进了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的茶文化进校园活动,促进了茶知识的普及和茶文化的传播;建设茶楼、茶馆、茶社,营造茶文化氛围,使文化融入城市发展,融入市民生活;以茶为主题的生态游正成为市民休闲的新选择。

2.5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集群初现

浉河区注重开发新产品,在巩固扩大“信阳毛尖”名优绿茶产业的同时,开发了信阳红茶、丹桂信阳红、信阳观音、信阳白茶、信阳黑茶等其他茶类,在茶叶加工环节立足创新;加强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以“旅游、参观、购物、餐饮”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在消费环节寻发展;大力发展产业集群项目,制茶机械、茶叶包装产业初具规模,品类涉及茶叶筛选机、茶叶揉捻机、茶叶杀青机、茶叶炒条机等四大类型的绿茶制作机械,以及纸品、铁罐、木艺等多类型茶叶包装系列。

3 “十三五”茶产业发展展望

3.1“十三五”目标

(1)生态茶叶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区茶园面积稳定在4万公顷以上,生态有机茶园达到2万公顷,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80%,更新改造老茶园2万公顷。

(2)茶叶产量产值效益。到2020年,茶叶总产量达到4万吨,涉茶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实现每公顷产值15万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3)茶叶企业、品牌和市场建设。到2020年,全区培育3~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个中国名牌农产品、5~8个中国驰名商标,建设2个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交易市场和3~5个交易额亿元以上的茶叶交易市场。

(4)茶产业集群和茶产业园区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军医学研究所孵化基地、信阳国际茶城、云龙包装工业园、文新茶叶科技园等项目,基本形成茶产业加工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同时建设一批茶叶深加工、贮藏、包装、物流、文化旅游等关联产业,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浉河区茶叶产业化集群,实现茶业综合产值过300亿元。

3.2 重点任务及主要工作

3.2.1 加快推进生态有机茶园建设,积极引进优良品种

严格保护茶区现有的树林和植被,在茶园四周、大力植树造林,推广“茶-林、茶-果”复合型生态茶园模式;在茶园间种桂花、桃树、李树、樱桃、银杏等树种,不断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在茶园中科学饲养家禽,放养蚯蚓,合理间作蔬菜、绿肥等,建立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努力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茶园。

加快推进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力争每年达到2000万株茶树良种繁殖能力,加快推进低产、衰老茶园换种改植;加强本地良种的选育,重点做好“信阳10号”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工作;同时优化品种结构,针对性地引进适合信阳茶区、抗逆性强的“乌牛早”“白毫早”“中茶108”等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

3.2.2 大力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强化产业龙头培育

完善茶园操作道路、蓄水池、沟渠、水电、防护林带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标准茶园建设;配置水泵、耕作、修剪、采摘等生产机械,添置加工设备,改善生产环境,推进标准化生产、机械化采摘、自动化加工、规范化管理。到2020年建成100家左右的标准化初制加工厂,建立规范的茶叶生产规程,严格操作,确保标准化、清洁化生产。

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做大做强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大户、龙头企业等现代经营主体,推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集聚性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带动效应,推行以订单、合同、股份等为纽带的利益联结机制和 “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逐步形成茶农生产鲜叶、茶厂规模加工、企业品牌营销的专业化分工新格局,让茶农在产业化经营中分享到更多利益。

3.2.3 建立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加强茶园绿色防控体系建设

引导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和SC、HACCP、GAP、ISO90001等质量安全认证;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完善田间作业、原料来源、工艺流程、产品检测记录和销售档案,严格茶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监管,加大产品抽检力度,形成较为完善的质量安全预警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建立检测中心或购买农残速测设备,做到抽样检测常态化。

加快推广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导向,大力加强绿色防控体系建设。积极示范推广杀虫灯、糖醋、色板、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杀灭害虫,保护天敌,维护茶园生态系统平衡。

3.2.4 做强区域优势品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推广,打造“信阳毛尖”“信阳红”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公共品牌引导,企业品牌跟进,有效引导区内品牌的整合优化,打造“龙潭”“文新”“广义”等优势品牌,培育驰名商标,创建“浉河”“傲胜”“贤峰”“德茗”“两潭”等区域知名品牌;强化“信阳毛尖”和“信阳红”公共品牌监管,深入开展品牌、商标侵权专项整治活动。

坚持“巩固传统市场,大力拓展省外、境外市场”的指导思想,加大公共营销体系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构建茶叶现代营销方式;组织茶企开展境内外展示展销,建立品牌专卖店、超市专柜、连锁营销和茶馆茶楼等销售网络;引导、帮扶企业做好电子商务销售,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展品牌宣传月、宣传周营销活动,形成浓厚的茶叶电商市场氛围;重点支持建设3~5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多样的现代化区域性茶叶交易市场。

3.2.5 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协同推进茶全产业链建设

全面、系统地构建信阳茶文化,搜集各种茶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开展以信阳毛尖为中心的信阳茶文化研究,广泛搜集各种信阳茶叶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的资料,成立信阳毛尖茶博物馆或展览中心集中展示,丰富中华茶文化的精髓并为广大茶爱好者了解信阳茶文化创造条件。

树立大茶业、全产业链理念,拓展茶产业链。支持并组织茶文化、茶事节会等活动,大力宣传优势品牌、茶产品功效和茶文化知识,拉动茶消费,发展茶经济;在抓基础实体产业的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效有序推进茶衍生产业的发展;支持茶馆业、茶休闲、茶养生、茶旅游等建设;支持茶教育、茶艺培训、茶研究等中心基地建设;支持涉茶行业组织工作,增强茶产业发展协同发展能力,积极推动浉河茶叶大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 Industry in Shihe District and Its Prospect for 13th Five-Year Plan

ZHANG Guang-cheng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Services of Shihe District,Xinyang 464000,China)

Shihe District has a long history of tea production and tea culture.As the traditional,advantage 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in Shihe District,tea industry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farmers'livelihood and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of the tea industry in Shihe Districtduring the period of“12th Five-Year Plan”,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goals in“13th Five-Year Plan”,enphasizing five major aspects for development such as tea plantation management,standardized production,quality assurance,brand building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Shihe District;Tea industry;Overview;13th Five-Year Plan

中国茶叶加工 2016(5):17-19,38

2016-06-20

张广成(1963-),男,河南信阳人,国家一级评茶师,主要从事茶叶经济方面的研究。

F326.12

A

2095-0306(2016)05-0017-04

猜你喜欢
信阳十三五茶园
茶园飘香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信阳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