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系统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与创新社会管理*

2016-01-27 01:53李玉龙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

李玉龙, 侯 彤

(沈阳大学 a. 工商管理学院; b. 国际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4)



城市生态系统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与创新社会管理*

李玉龙a, 侯彤b

(沈阳大学 a. 工商管理学院; b. 国际学院, 辽宁 沈阳110044)

摘要:从城市生态系统视角对和谐劳动关系与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尝试通过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提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比较研发矩阵模型,以期对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缓解劳资冲突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 和谐劳动关系; 比较研发矩阵模型; 治理方向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的劳动关系变化日趋复杂。2010年以来,广东深圳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广东南海本田汽车罢工事件等,更成为近年来中国劳资矛盾的标志性事件。劳资冲突不仅影响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也影响社会管理的有序进行。学术界对劳动关系问题研究由来已久,继20 世纪40 年代韦伯夫妇(S. & B.Webber)和康芒斯(J.R.Commons)之后,有关劳动关系的概念、方法和理论渐趋成熟,到20世纪50 年代末,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劳动关系理论体系。国外学者如Baum,Singh[1]等展开对劳动关系体系构成要素的研究,国内学者如王晓华[2]、郭志刚[3]等一直关注劳动关系调整方式、和谐劳动关系内核与模式等问题,亦有更多学者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劳动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笔者基于上述现实背景与学术背景,尝试通过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提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比较研发矩阵模型,以期对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缓解劳资冲突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 研究对象分析

1. 沈阳市两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比描述

沈阳市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随着转型发展速度加快,新型企业,高科技企业比率逐年增多。沈阳市于2006年、2010年,进行了两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78 734个,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长62.6%。全部产业活动单位88 697个,比2004年末增长54.1%。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22.9万户,比2004年末增长35.1%。2004年,第二、三产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五区,拥有法人单位2.5万个,产业活动单位3.0万个,个体经营户9.8万户,分别占全市的52.4%、52.8%和40.5%。2008年较2004年增幅较大,第二、三产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市内五区及于洪和东陵两个郊区,以上七个区共有法人单位56 016个,产业活动单位63 424个,分别占全市的71.1%、71.6%。2008年末,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合计221.3万人,比2004年末增长25.6%。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1.5万人,增长27.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9.7万人,增长23.4%。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制造业92.1万人,占41.6%;建筑业22.2万人,占10.0%;批发和零售业21.0万人,占9.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4.4万人,占6.5%;教育12.6万人,占5.7%。

普查结果表明,沈阳市各种经济成分正以较快的速度共同发展。从法人单位登记注册情况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合作、外商投资单位的比重已超过60%,国有经济及集体经济成分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已明显改变。

2. 沈阳市劳动关系现状

调查发现,自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驻沈阳市单位依法用工意识明显增强,个体经济以外的用人单位基本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其中包含工资支付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等内容。尤其是规模以上(以500万注册资金为基准)的企业都能实现100%的劳动合同签订,依法用工、按章管理的用工体系基本建立。2010年以来,沈阳市通过开展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特殊岗位资质证书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基本技能,已有74.7万名劳动者持有职业技能证书。劳动合同签订率主要表现为“两升”,即劳动合同签订率和集体合同覆盖率上升。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到96%,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在98.5%以上,个体经济与劳动者签订简易劳动合同的比例达到90 %以上,城镇相对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在85%以上。集体合同数量也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开展“四个覆盖”(工会组建、职工入会、职代会组建、集体合同签订)活动得到明显增加,截至2013年9月底,共新签集体合同762份,签订总数达到1 323份。劳动者由单纯追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转向追求劳动合同的履行质量。2012年末,已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用人单位达到26 000家,参保人数达到110.5万人,在各类企业工作的本市农村劳动力的参保率超过90%,外来农民工参保率在80%以上。工作流动性大的建筑领域,民工工伤参保率达95%以上。

必须指出的是,各类企业间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仍存有较大差距。从各类企业参保情况可以看到:国有、集体企业参加企业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外资企业参保率达98%,民办非企业单位、乡镇、私营等企业参保率大约80%,服务行业参保率在70%左右。从参保人数来看:国有、集体参保状况最好,参保人数总体到位率达95%以上;外资企业参保人数到位率也已达到95%;但街道、私营等已参保企业参保人数总体到位率只有80%;个体工商户及服务行业参保人数到位率约65%。劳动者单纯要求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的愿望,正在向要求依法按实申报缴费基数上转变。

上述数据表明,由于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驻沈阳单位用工规模的增加、维权受理渠道扩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劳动保障监察案件不断减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量使用低端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仍普遍存在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的情况。总体上,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仍然存在。在建筑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仍有待提高。

3. 沈阳市劳动关系新趋势

近年来,沈阳市劳动关系呈现一些新趋势。

(1) 在投诉举报案件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履行劳动合同、支付报酬等,劳资纠纷中要求补办社会保险、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给付工资及福利待遇、要求支付赔偿金、提高工资待遇、同工同酬、年休假、公休假、高温费等新内容大量涌现;在这些新生问题中,劳务派遣纠纷和要求“绩效奖金” “提成工资”等纠纷涨幅明显。

(2) 诉求金额与方式多样,诉求金额跨度加大,从几十元至数万元不等,少数个案诉求款项达数十万元,用人单位违法用工与劳动者过度维权现象并存。举报投诉方式上增加了诉讼、上访、信访、各级领导信箱、12345政务服务中心等。

(3) 劳动关系主体意识增强且分层化明显,劳动者维权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企业员工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80后”“90后”逐渐成劳动力大军的主体,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维权意识、法律意识有了显著的增强,需求也渐趋多元化,除物质需求外,精神需求也明显上升。

三、 基于城市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比较研发矩阵模型构建

笔者是基于城市视角来研究和谐劳动关系的,受学者王如松[4]、宋雅杰[5]等人启发,城市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当今世界,若干重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城市、人及社会。广义范围看,尽管城市系统与人和社会是三个不同性质的系统,但三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各自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其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制约,因此,基于城市生态系统视角研究和谐劳动关系问题必然要置于其他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才更具有逻辑性与完备性。因此,笔者尝试研发一个城市生态系统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矩阵模型,据以解决微观层面的和谐劳动关系与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为最终建立一个城市生态、社会生态、人类生态三方共赢的和谐发展局面而努力。

在构建此模型的过程中,如何获取相关信息是一个重要内容,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和质变量数变量三种调研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结合对沈阳市企业的相关调查数据、以及城市视角下劳动关系相关文献分析,初步确定包括数量和质量的9项相关变量,在宏观方面确定经济效益、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三个指标;在中观方面确定参与度、决策度、公平度三个指标;在微观方面确定劳动报酬、工作条件、发展空间三个指标。各项指标释义如下:

宏观方面:①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的子指标有收入、利润等。对于国家来说,其经济效益指标有GDP、财政收入等,对企业来说有企业收入、企业利润、税金等;②社会和谐是指人们在社会中能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双赢互利。其包括安全感,幸福感等;③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注重长远的发展模式。

中观方面:①参与度是指人们积极参与事情的程度,在劳动关系中,各方的参与程度;②决策度是指人们对事情的掌握程度,并对其决定的权利。在劳动关系中,各方对事件的决策权利;③公平度是指员工能够被公正对待的程度。如果员工被不公平对待,势必影响员工心理、情绪和行动,势必对和谐劳动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微观方面:①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劳动报酬是劳动关系中,员工最切身的利益,与和谐劳动关系密切相关,劳动报酬包括工资、福利等;②工作条件是指员工在工作中的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的总和;③发展空间是指员工在以后的工作和职业过程中的上升空间,其对员工的未来发展、职业生涯有重大影响,在劳动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 沈阳市劳动关系治理方向

笔者在分析沈阳市劳动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城市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和谐劳动关系与创新社会管理比较研发矩阵,据此提出沈阳市劳动关系治理方向如下:

1. 正本清源,从源头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

①健全的组织形式。应逐步构建以就业、监察、信访、调解、仲裁、为一体的综合维权模式,合力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②加速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整体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规模以上(以500万注册资金为基准)非公企业中,沈阳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签订率上升近15%;③规范相关企业劳动合同,对建筑施工企业、加工制造业企业,以及餐饮服务业企业劳动合同进行规范。同时,加大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力度,并在劳动监察执法中实行执法与服务相结合、监察与预防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促进了企业规范用工。

2. 标本兼治,多方共建劳动关系和谐

①要不断发挥“三方协商”机制作用,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注重实效”原则,选择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成立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的示范单位,突出以点带面,强化示范带动,促进各类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②及时制订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具体标准,规范日常管理、监督检查等一系列程序。

3. 重点突出,有重点地推进劳动关系和谐

①率先在全市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并建立清欠农民工工资联合执法机制;②加快推行网上监察、网上信访,及时有效化解劳资矛盾,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③完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Baum J A C, Singh J V. Organizational Niches and th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Found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5(4):483-501.

[2] 王晓华. 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20-23.

[3] 郭志刚. 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核与模式[J]. 财经科学, 2008(5):88-94.

[4] 马世骏,王如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 生态学报, 1984(1):1-9.

[5] 宋雅杰,程慧俐,周慧,等. 创建“大鹏国家级生态共生区”的探讨[J]. 特区经济, 2010(4):37-39.

【责任编辑王立坤】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and Innovative Social Management from Perspective of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LiYulonga,HouTongb

(a.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 International School,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Abstract: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and innovative social management are studied from perspective of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Through case study and comparative study, a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trix model for the construction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and innovative social management is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and to ease labor conflicts.

Key words:urban ecological system;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trix model; governance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F 249.26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和谐劳动关系
浅析左权县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研究综述
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的完善措施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思路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