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居家养老的切入口

2016-01-29 01:48王燕妮青松居家康复护理机构创始人
家庭服务 2016年7期
关键词:青松居家人群

王燕妮青松居家康复护理机构创始人

选对居家养老的切入口

王燕妮
青松居家康复护理机构创始人

2015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第一部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以前我们的人口年龄划分有一条线,这条线在发展中国家是60岁,在发达国家是65岁。好像一过了这条线以后,在我们心目中这个人一夜之间就变成老人。老人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失能、失智的风险都来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今天两亿多的老人按全国不同的统计口径,也就是四千万左右的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虽然这个数字很大,但所占比例是一小部分。不到60、65岁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也同样有功能障碍问题,或者有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所以从现在来看,我有两个观点:第一,我们发展的养老健康服务并不应该以年龄来去定义服务人群;第二,我们看人群是否需要服务,重点是看功能。

关注刚需人群

青松着重看这些人群里面刚需的人群,居家的人群是最大的,但并不是说居家的老人都一定需要我们提供的所有服务。再加上现在的支付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没有支付体系的保障,很多服务都不可能仅仅因为这个服务不错、很好,就能被当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来运作下去。

我们选的刚需人群就是患有疾病,或者老人有身体和心理的障碍,或者手术出院以后一段时间内急需照顾的老人,但是又没有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护理。因为养老护理很容易变成替代型的护理。这是很多机构、很多养老业的前辈比较忧心的,比如说用护理员,用一些生活照料的人去提供功能上的替代,老人哪方面做得不太顺手了,我们找人替代他做这件事。

青松发现,如果你替代他的功能,这个老人还可能存余的、有机会能够恢复的、能够维持的功能,只会加速下降,到最后形成越来越大的依赖。而这个依赖到最后不仅对他自己,对家庭,也是对社会成为巨大的成本。在支付体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很可能无解。青松找的是功能康复领域来做。我们只抓这一部分刚性需求,人群也足够大。在这样一个刚性需求面前,支付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大的问题。

从青松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做了很多把老人的教育、娱乐结合起来的探索,比如说教老人学电脑、学外语,在社区里组织老人参加各种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是锦上添花的、可有可无的,老人不会乐意为此付出费用。当他看到因为失能失智造成了自己还有家庭的不便,还有更大的潜在投入的时候,即使现在政府还没有这样的体系,即使是保险、长照险还没有出来,这些个体的家庭也愿意为之付出一部分成本。我们愿意从这方面重新定义我们面对的人群,而且选取了相对比较窄的入口来切入。

围绕老人所在场所提供服务

我们在经过前面几年的摸索之后,提出一个概念,居家服务不仅仅是换了一个场地,而是整个服务理念、管理体系都要180度转变。如果我管理一个机构,我的机构是我所有管理运营的中心点。需要服务的人、服务的团队和人才都要到我这个点上面来,我们统一去提供服务、去管理。但是居家服务不是,居家服务最终的目标是需要服务的老人在哪里,服务就应该围绕他去设计、去提供、去管理。仅仅一句话不足以描述这个过程中需要转变的管理体系、管理理念、用到的工具。我们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已经初步实现了,只要老人需要我们,他也许住在自己家里,也许在多个子女家里轮流居住,或者他住在一些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甚至有的在医院、在病床上,只要他需要我们这种专业服务,有这个缺口,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派我们的专业团队到病床边、家里等任何地方提供服务。这种服务不仅仅限于我们的康复护理,还可以帮助衔接其他的资源,提供围绕老人的各种健康类服务。

培养高效率复合型养老人才

我们的团队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都是科班出身。他们来自不同专业,到青松以后,我们没有像国外一样,把他们按自己的专业划分成一个一个学科团队,因为那种方式对于中国大规模的居家服务来讲,效率太低,我们摸索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办法。社工专业的没有问题,进入青松以后,我们培训成统一的团队,培训成专业型的护理人才。后面我们还有一套系统,让这些人才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去获取他需要的跨专业的必要技能和知识。同时,在团队里通过各种最新的学习工具,让大家持续学习、提升。不仅仅是岗前的这几周,而是不断在学新东西,把这些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到自己日常的工作里。

实现居家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

有一个重要的体会,居家服务要想规模化和可持续,必须标准化。但是大家都知道,服务标准化非常难。你给老人做某一个护理动作,你的手就是这个角度出去的。日本有很多这样细的操作规范,但是我们发现这并不现实。我们到底拿什么做标准化呢?我们把对老人提供服务的整个流程里面的每一个部分,切到尽可能小的颗粒,就像我们搭积木一样,将这一小块一小块的颗粒进行标准化。每个人评估之后,给他设计出康复护理的方案,根据服务进行再评估、再调整,形成个性化的方案。你把每一个个性化的步骤拆开,都是一个标准化的小元件,这样保证我们整个服务的过程可以达到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

这种标准化的好处是去专家化。如果你服务几千个老人,也像服务VVIP一样来做,是很难的。我们需要把专家特别顶尖的技能、知识,积累转化成一个新鲜人能够掌握的流程、体系,再给他足够支持他平时工作的工具。在这个过程里面,把专家的经验无形转移到这些新鲜人的身上,所以我们也是在这个领域第一个拿到ISO相关认证的企业。我们团队一直在考虑在管理过程中、在客户的体验中,能够做到换人不换品质,哪怕不同的时间,他的需求变了,也能够有标准化的体现。

猜你喜欢
青松居家人群
Experimental Study on Grinding Force of Electrostatic Coated Grinding Wheel
丰收歌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林青松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