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2016-01-29 03:25张紫薇
学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流

张紫薇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合川区401520)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张紫薇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合川区401520)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试图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展现出对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得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问题;解决方法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语交际教学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其理解有偏差或不够准确深入而导致的。

(一)对口语交际理解不深刻

教师通常是让学生简单地交流几句,就布置成一篇习作。其中不乏写作水平很高的学生,但是如果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却未必能“伶牙俐齿”,可能会出现“茶壶倒饺子”的现象。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教学进度,口语交际课往往沦为形式,通常只抽积极的尖子生说说了事。长期如此,无意中扼杀了内向、成绩不拔尖的这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机会。还有的教师只在低年级着重注意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说话要说完整的话,这是很好的。然而,到了中高年级,由于课业繁重,教师也就渐渐忽视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更有的教师则根本不重视口语交际,让学生课后自己思考。还有一部分教师观念落后,认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天生的,又或者认为仅凭一两节口语交际课并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口才。

(二)口语交际评价困难

由于长期对口语交际的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往往评价内容片面,形式单一。实际上口语交际的落脚点最终还是在交际,而交际就不能脱离语境,不同的语境中面对不同的人,应该如何与其交流也是十分讲究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评价的是学生应怎样说,说的好或不好,脱离了语境和交际的作用,忽视了对学生在交往中的态度、习惯、方法等能力以及待人处事是否得体、非语言因素等方面的关注。从中也能看出交际不能脱离语境,不能干巴巴的就交际讲交际。想要口语交际课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就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创新了。

教师应针对口语交际中根据不同情境中交流作出相应的指导与点播。先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师:这道口语交际题的要求是:“又要开学了,小明需要交报名费了,如果你是小明,你将如何向母亲要报名费?”

生A:妈,要开学报名了,给我钱。

师:嗯,同学们觉得用这样的方式对母亲说合适吗?

其他学生(七嘴八舌):……

师:那我们让这位同学自己来感受一些吧。好了,现在A,你是一位辛勤劳作的母亲。B,你用刚刚A的语气来对他说一遍刚才的话。A仔细感受一下,待会儿和同学们讲讲你的感受。

(学生对话)

师:你的感觉如何?

生A:感觉很不舒服。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采用了换位的方式让学生感同身受的体味到了不同的说话方式差别是多么大,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又是多么明显。在不同情境中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气氛等等进行适宜的交流。其中包括语气、神情、语速、肢体动作、对方说话重点等注意事项。在情境中教学永远胜于干巴的说教。然而,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许多教师也不愿在评价上多费工夫。照本宣科,不贴近生活,采取问答体与学生进行的交际,多半都收效不佳。在如何得体地与他人进行交际方面,或许很多教师也有所欠缺,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专业素质。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解决方法

(一)加深对口语交际的解读

大部分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偏差,主要是由于对口语交际解读不深刻导致的。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忽视、浮泛、敷衍等问题的改变,需要教师从思想上进行根本的转变。口语交际是一个覆盖内容较广,也更为综合的教学板块。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课程标准的硬性规定,更不是为了热闹而举办的朗诵,演讲等活动的叠加。最终是要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交往,拥有健康向上的交际心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

许多教师仅仅让尖子生进行形式化的交流,忽略了口语交际的本质,交流需要广泛的互动。长此以往,无意中扼杀了内向、成绩不拔尖的这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机会。其实,胆小、沉默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与重视。所以,教师也要多分一些注意力给这些学生,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耐心引导,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直接将口语交际布置为习作的教师,则是完全没有意识到书面语与口语之间存在的区别。语文口语交际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书面语虽然是由口语发展而来,但它侧重于精确、严谨、规范化,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例如:

A:太阳西向,他的背影显得愈加高大。

B:太阳快落山了,他的背影也变得长了。

很明显,前者更加书面化,显然不是语文口语交际所提倡的。因此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头语,避免偏离口语交际的方向。能写并不代表能说,能说也不代表能说得好,口头上的交际并不能被取代。教师可以在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增加阅读面,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而随着年级升高,学业繁重,口语交际课也不能被抹杀,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要不断打磨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始终将口语交际放在教学中的正确位置上。

(二)加大口语交际占考试内容的比重

口语交际不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普遍重视,多半还是受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因为不考所以不重视甚至忽视。口语交际不能与阅读、作文放在同等的教学地位,无非是其内容太过松散灵活,考试所占比例较少、得分率不高,所以不能引起重视。并且,试卷中出现的口语交际题答案都是开放式答案,教师阅卷尺度把握不准,索性也就减少出或不出口语交际类的题目。种种理由相加造成口语交际得不到重视的局面。因此,扭转教师与学生的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将口语交际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加重,这样做从最本质上来看,不论口语交际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如何,也不至于使其在语文课上沦为被忽略的部分。

(三)重视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引导

口语交际沦为形式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教师简单、笼统的评价。口语交际交流中,教师的评价大部分为“说得好、说得不错、要是在如何说就更好了”。这些评价过于笼统不能引起学生重视与反思,收获不大。先来看一个教学实例:

针对小学语文第三单元《愉快的春游》中看图说说的课堂实录:

师:有哪位同学描述一下图画上春天的景色?

生:……(无应答)

师:A,你来说一下。

生A:春天的景色画得栩栩如生,大地附上了绿色,各种花也赶趟儿似的争奇斗艳,生机盎然。

师:嗯,不错,很恰当,语句很通顺。B,讲一下。

生B:这幅画可真美,树叶长出来,好多花儿也都开了。

师:……

通过上述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口语的运用呈现的种种问题。在问题讨论中教师游离于口语教学之外,不能深入学生的氛围情境之中;讨论活动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之间无实际交流,忽略了口语交际的多向性。有效正确的评价应是循循善诱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应针对口语交际中根据不同情境中交流做出相应的指导与点播。

循循善诱式引导学生,小学生由于受经验见识等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的就理解文本要求,而他们的模仿能力却很强,因此需要教师的适当示范。新课改教育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也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等多种方式,让评价方式变得灵活起来。

(四)丰富口语交际形式

口语交际本来就一个涵盖面很广的课,所以它的授课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一节好的口语交际课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努力用心。对于不贴合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教材内容,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改进,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小学尤其是低学段的学生注意力较为分散,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所以,我们需要顺应儿童心理规律,创设较为真实现实的、可操作性的、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情境,这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语言发展规律、把握口语交际教学交际性、情境性和互动性特点。教学没有固定方法,但是教学有一定的方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机智小游戏、情景对话等方法,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各种资源进行创新,引起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

口语交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改善打磨的过程,只要教师针对目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所存在的问题,运用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和训练,就能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庄小惠.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与评价,2015(6).

[2]郁存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7).

[责任编辑张翼翔]

G62

A

1673-9132(2016)34-0118-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66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交流
情景交际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