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研究的现状及策略

2016-01-29 03:25谢灵路
学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小学教师研究者

谢灵路

(1.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省繁昌县平铺镇金盾希望小学,安徽繁昌241209)

农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研究的现状及策略

谢灵路1.2

(1.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省繁昌县平铺镇金盾希望小学,安徽繁昌241209)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潮流,农村小学教师因为缺乏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研究技能,实现“教师成为研究者”困难重重,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很多农村小学选择与师范院校合作研究,文章主要就农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提出解决策略。

农村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教育科研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经验型向教育研究者型转变。“教师成为研究者”作为被引入的观念,在国际上是一项非常流行的教育改革活动,但在国内中小学的开展并不是很乐观,尤其在农村。农村一线教师发表教育论文很少,参加课题是少数个别骨干教师的事,而且往往教育科研的成果不高,有效率低,因为一线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开展研究的专业技能,为此,很多农村学校尝试与师范院校合作研究,实现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最终目标。农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研究,以什么角色参与合作?以什么形式合作?仍然是需要认真探究的。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历史发展

从1926年贝克汉姆(Bukingham)的“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到1975年斯腾豪斯(Stenhouse)的“教师即研究者”,再到后来埃利奥特(Elliot)的“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和凯米斯(Kemmis)的“教师即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人们对于教师的“研究者”角色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对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涵理解也日益丰富,即成为研究者不仅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应是“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1]

1993年ERIC收录了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词条解释,并开篇对其进行了定义说明:教师成为研究者被收录在有关教育改革的近期文献资料中,它能够激发教师成为修订课程的合作者,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使教学专业化,并能影响政策日渐完善和成熟。该词条明确指出教师研究植根于行动研究之中。[2]20世纪90年代“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观念传入中国以来,学者们对它展开的很多研究,不少教师也进行了教育研究并取得成果,但这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只是个别少数,大多数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没有参与进来。

二、农村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角色的转型势在必行。农村教师处于相对落后的地方,尤其需要尽快转变角色。以前农村教师唯一任务就是教学,将课本上的内容加以过去的教学经验教给学生,是“消费者”“执行者”,现要向“生产者”“研究者”转型,成为研究者对农村小学教师的意义十分重要。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其反复练习巩固,不如从问题入手研究分析,彻底解决问题,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到实践中,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再研究,良性循环,小学教师将不断成长。

三、农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非常有效,可以让教师对教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参与研究主要是属于教育行动研究,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实践中遇到过很多问题,而问题就是研究的前提,中小学教师具有成为研究者的有利条件,但是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往往因为理论知识基础不深、研究时间较少、自主研究技能不够、信息消息相对闭塞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展开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研究成为趋势,师范院校里有专业的学者、研究者,理论基础扎实,独立开展科研能力强、眼界开阔,可以给中小学教师理论指导,技术支持。师范院校研究人员要进行教育科研,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但相对的缺乏教育实践活动,与中小学合作可谓是双方共同的选择。

四、农村小学与师范学院合作研究的现状

(一)农村小学教师研究者身份缺失

农村小学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与师范院校合作研究,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在合作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并不是研究者,小学教师依赖大学研究人员,通常都是大学教育科研人员制订方案,小学教师去实行,研究者身份缺失。

(二)农村小学教师研究者身份缺失[3]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教师在与师范院校合作中研究者身份缺失的原因有社会大环境下的影响,主要受农村小学教师、师范学院研究员自身的特殊性影响。

1.农村小学教师的特殊性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很高,但教学理论知识不足。因为农村条件艰苦,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来农村工作,很多农村小学的本科师范生的专业水平能力不是很扎实;小学教师教学对象年龄小,问题很多,需要教师耐心地对待,这需要小学教师花费很长的时间与小学生们交往,没有时间去做研究;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学校里女性教师占大多数,女教师们因为照顾子女、家庭的原因,也没有时间精力做研究。

2.师范院校教育科研人员的特殊性

师范院校教育科研人员的学识高,长期搞科研,并不从事教学实践工作,与中小学教师联系不紧密,不了解一线教师,不信任一线教师,常常把研究的活包揽了,然后指派任务给一线教师们去做,比如设定一个总课题,分很多子课题,中小学负责子课题,提供数据等。

五、农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研究策略

中小学与高校合作研究历史也比较久了,其中中小学教师研究者身份缺失的状况引发很多学者关注,但农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时间还是比较新的,现在依然很多农村小学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自身的研究能力和理论书评,对农村小学教师研究者身份缺失现状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一)农村小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农村小学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想法,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在农村,又在小学,自己的能力有限,教育科研那都是专业人士做的,我们肯定不行。教师要有自信,虽然自身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深度不够,但教师研究是行动研究,基层教师具备成为研究者的条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问题资源,这些是理论研究者所欠缺的。教师需发自内心的愿意去研究,尝试独立申请、承担课题,可以向高校、社会引入帮助。

(二)师范院校教科人员观念的转变

师范院校的教育研究人员要信任基层教师,如果仅仅是基层教师为其研究项目提供数据,利用基础教师进行测评,会让基层教师比较被动,没有什么参与感,不愿意配合,可能得到的反馈信息不准确,研究无法顺利进行。师范院校的教科研人员还需经常与基层学校联系,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研究。

(三)多种方式合作

农村小学与师范院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建立讨论组,围绕研究问题经常展开讨论;农村小学与师范院校结对选送一线教师去高校学习,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与水平;双方学校探讨课题,共同合作,以合作人的平等关系一起研究。

农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研究与双方有益,基层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最终目的,基层学校领导层为这一目的提供各种支持,教师成为研究者了,学校也将发展起来符合时代要求。

[1]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J].教育研究,2003(11).

[2]牛丽丽,杨玉强,刘超.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研究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教师研究者身份缺失现象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责任编辑张敬亚]

G64

A

1673-9132(2016)34-0194-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112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小学教师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