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2016-01-31 17:16康洪华张凤驰马丽艳辽宁省建平县医院感染科辽宁建平1224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0期
关键词:病毒学拷贝聚乙二醇

康洪华 张凤驰 马丽艳(辽宁省建平县医院感染科,辽宁 建平 122400)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康洪华 张凤驰 马丽艳
(辽宁省建平县医院感染科,辽宁 建平 122400)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80例基因1b型CHC患者,疗程48周,随访24周,评价疗效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65.0%,82.5%,90%,82.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型CHC疗效良好;治疗中不良反应普遍能耐受。

慢性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具有隐匿性,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HCV感染都缺乏明显的症状体征,急性HCV感染慢性化比例高达50%~85%[1]。如不及时治疗,慢性感染可致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我国HCV以基因1b型和2a型较为常见,其中1b型为主,HCV基因1b型的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高将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抗病毒治疗通过持续抑制或清除体内的HCV,阻止肝病进展。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80例基因1b型CHC患者,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18~70岁,40岁以下20例,40~60岁54例,60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44.7岁。诊断符合2004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CHC的诊断标准[2]。入选标准:血清抗-HCV阳性>6个月,HCV RNA>1.0×103拷贝/毫升,其中12例HCV RNA>1.0×106拷贝/毫升,68例HCV RNA 1.0×103~9.99×105拷贝/毫升,基因1b型,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总胆红素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ALT低于10倍正常值上限。排除标准:①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②合并重要脏器病变(心、肾、甲状腺疾病、器官移植及精神病等);③失代偿期肝硬化者;④对干扰素、利巴韦林或其成分有过敏史;⑤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者。

1.2治疗方法: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µ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按体质量给予800~1200 mg/d,分3次口服,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甲功、自身免疫指标、HCV RNA、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腹部彩超、心电图等。治疗开始后的4周内每周复查血常规1次,以后4周复查1次;每4周检测肝肾功能、血糖;在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检测HCV RNA,最低检测下线为1.0×103拷贝/毫升;每12周检测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指标。治疗结束后12周及24周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HCV RNA等。

1.4疗效判定:病毒学应答包括:①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4周时血清HCV RNA阴性(HCV RNA<1.0×103拷贝/毫升);②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治疗12周时血清HCV RNA阴性;③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即治疗结束时HCV RNA阴性;④持续病毒学应答:即治疗结束至少随访24周时,HCV RNA阴性;⑤无应答(NR):指从未获得EVR、SVR或ETVR者;⑥复发:指达到ETVR,停药后HCV RNA又被检出。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差异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疗效:80例患者中均完成了48周疗程及24周随访观察。52例(65.0%)获得RVR,66例(82.5%)获得cEVR,72例(90%)获得ETVR,66例(82.5%)获得SVR,8例(10%)无应答,6例(7.5%)复发。

2.2安全性指标:治疗初期,部分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治疗期间6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部分患者出现Hb和PLT下降,在使用提升白细胞制剂及调整干扰素剂量后,完成了治疗疗程;1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指标异常,其中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者,应用优甲乐对症处理,2例亚临床甲亢和4例亚临床甲减者疗程结束24周后恢复正常,4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者治疗结束24周指标有所下降,但未恢复正常;3例皮疹,皮肤科治疗后好转,其他不良反应有乏力、体质量下降、食欲减退、脱发、失眠等,治疗结束后均恢复。

3 讨 论

目前在我国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仍是CHC初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基因1型患者的疗程为48周[2]。SVR是判断CHC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学界普遍认为基因1型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所获SVR较其他型感染者更低[3],本研究显示80例患者中66例获得SVR(82.5%),高于国外报道,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年龄较轻,依从性好:年龄可影响CHC抗病毒临床疗效[4],本研究中60岁以上仅有6例,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依从性好。②病毒载量低,本研究80例患者中68例HCV RNA<1.0×106拷贝/毫升,有报道,治疗前HCV RNA水平越低,获得SVR的概率越高[5]。③宿主IL-28B基因某些位点的多态性与CHC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6-7]。我国IL-28B基因位点rs12979860的CC等位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欧美,CC等位基因利于干扰素治疗后的应答[6];④HCV RNA检测试剂灵敏度不高,最低检测下线为1.0×103拷贝/毫升。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甲状腺功能紊乱、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较普遍,但均能耐受,药物安全性好。

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型CHC80例,SVR率82.5%,疗效较好 。治疗中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不

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

[1] Mata M,Kanda T,Yu M,et al.APASL consensus statements and management algorithms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Intern Hepatology,2012,6(2):409.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194-198.

[3]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 J Hepatol,2014,60(2):392-420.

[4] Huang CF,Chuang WL.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in the elderly[J].Kaohsiung J Med Sci,2011,27(10):533-537.

[5] 徐严,斯庆图娜拉,郎轶宣,等.聚乙二醇干扰素a-2a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3):165-169.

[6] Ge D,Fellay J,Thompson AL,et al.Genetic variation in IL28B predicts hepatitis C treatment-induced viral Clearance[J].Nature, 2009,461(7262):399-401.

[7] Thomas DL,Thio CL,Martin MP,et al.Genetic variation in IL28B and spontaneous clearance of hepatitis C virus[J].Nature,2009,46 1(7265):798-801.

R512.6+3

B

1671-8194(2016)20-0054-02

猜你喜欢
病毒学拷贝聚乙二醇
病毒的基本性状一课的教学设计
病毒学研究性教学研究
唐氏综合征是因为“拷贝”走样了
病毒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83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分析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