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

2016-01-31 03:59韩新明张诗媗
关键词:舆情引导能力建设辅导员

韩新明 张诗媗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高校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研究
——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

韩新明张诗媗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高校学生舆情是当今大学生群体思想状况的整体反映。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项工作中,辅导员的舆情引导能力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校辅导员的舆情引导能力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导致当前高校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的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舆情;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研究对校园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对自身的舆情引导能力建设,可以培养辅导员的理论应用能力、心理教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沟通分析能力等,从而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通过辅导员的舆情能力建设,可以提升高校的舆情引导水平,有利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高校舆情主体既包括大学生群体,也包括教师群体以及管理者群体,而大学生群体在舆情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最为重要。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逐渐转变为信息传递的主导者。但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群体,社会经验少、阅历浅等特点使他们对事件的认知难免失之偏颇,表达的方式往往比较过激。伴随着新媒体的到来,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面对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更难以分辨事情的真伪,容易导致高校学生对身边的校园事件或社会现象产生片面的认识和理解,受到错误的舆论引导,从而做出与身份不符的过激行为,对自身的发展乃至高校的稳定工作产生负面作用。在高校舆情群体中,辅导员即属于教师群体,也属于管理者群体,对大学生舆情引导具有积极作用。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指路人。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辅导员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更为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战略视角等特点。他们在工作中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学生保持紧密的接触,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和规范、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引导高校学生舆情的核心力量。所以,高校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的提高对加强大学生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

关于舆情概念的解析,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们有不同的研究视角,也存在不同的见解。张克生从民情的角度将舆情定义为国家决策主体在决策活动中必然涉及的、关乎民众利益的民众生活(民情)、社会生产(民力)和民众中蕴含的知识和智力(民智)等社会客观情况,以及民众在认知、情感和意志基础上,对社会客观情况以及国家决策产生的主观政治态度。[1]王来华从民众社会政治态度和国家管理的角度,认为舆情是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2]学者刘毅定义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己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3]舆情研究的著名学者陈力丹教授说:“舆情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非理性成分。”[4]基于对以上舆情概念的研究和界定,笔者认为,对高校舆情可作如下理解:高校师生员工等相关群体围绕高校内外某些焦点事件的发生和变化所产生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辅导员的舆情引导能力是指辅导员在高校舆情引导过程中所具备的素质和主观条件,其中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舆情研判能力、说服教育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

二、高校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现状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西南科技大学辅导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70份,收回问卷70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85.7%。此次问卷调查共有60人,其中男性23人,女性37人;在辅导员年龄层次分布上,20岁-30岁的有46人,占总样本的76.7%;30岁以上的有14人,占总样本的23.3%;在辅导员岗位工作年限上,3年以下的有38人,占样本量的63.3%;3年至5年的有15人,占样本量的25%;5年以上的有7人,占样本量的11.7%;在政治面貌的分布上,党员占总样本100%。辅导员在高校舆情概念的认识情况上,77.1%的辅导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22.9%的辅导员认识程度较低。

(二) 调查问卷概况

1.舆情引导方式分析情况

在舆情引导方式上,有12人选择只利用网络(QQ、飞信、微信)的方式进行引导,占总样本的20%;有2人选择只利用与学生干部的时时沟通的方式进行引导,占总样本的3.3%;有13人选择利用网络和学生干部交流引导,占总样本的21.7%;有9人选择利用网络和校园媒体(校园广播、电视台),占总样本的15%;有1人选择利用网络和个人沟通的方式,占总样本的1.7%;有1人选择校园媒体和个人沟通的方式,占总样本的1.7%;有3人选择同时利用网络、学生干部、校园媒体的方式,占总样本的5%;有8人选择同时利用网络、学生干部、个人沟通的方式,占总样本的13.3%;有11人会同时利用网络、与主要学生干部的时时沟通、校园媒体、个人沟通的方式进行舆情引导,进行谈话交流来及时传达信息和获取学生的基本思想动态,占总样本的18.3%。

表1舆情引导方式分析表

ABABACADCDABCABDABCD人数122139113811比率20%3.3%21.7%15%1.7%1.7%5%13.3%18.3%

备注: A网络(QQ、飞信、微信等)

B 与主要学生干部的时时沟通

C校园媒体(校园广播、电视台)

D针对个人,口耳相传

从调查结果来看,能够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舆情引导的辅导员较少,大部分辅导员能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获取,校园媒体的利用率较低,媒介素养不高,辅导员在舆情引导方式的选择上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网络平台利用情况

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舆情引导的过程中,通过对6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有2人不使用网络平台进行舆情引导,占样本量的3.3%;有31人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引导舆情,但仅限于日常信息的传达与获取,占样本量的51.7%;有27人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日常信息的传达与获取,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同时借助网络媒介与个别学生长期深入交流,完成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沟通,占样本量的45%。

表2网络平台利用率分析表

人数比率不利用23.3%利用3151.7%充分利用2745%

由图表及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辅导员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高校舆情引导,但仍存在较大的利用空间。近年来,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日益成为高校舆情的主阵地:校园贴吧、校园BBS、人人网、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的出现无疑将校园凝结成一张无形的网,拉近了学生、老师彼此之间的距离。辅导员也运用新媒体,在高校舆情引导中扮演了“普通网民”的角色,利用这个自由的网络平台,与同学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方便辅导员融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把握热点新闻和敏感信息,借此获取学生的现状。

3.热点舆论话题分析情况

再从调查问卷中校内外的热点舆论话题来看,有75%的辅导员能够积极加入学生的讨论话题,并控制舆论的走向;有25%的辅导员不参与学生讨论,任由舆情发展。在20-30岁年龄段中,积极参与舆论话题的辅导员有39人,占此年龄段中的84.8%;在30岁以上的年龄段中,积极参与舆论话题的辅导员有6人,占此年龄段的42.9%。

表3辅导员年龄段比率分析表

人数比率20-30(年龄段)4676.7%30以上(年龄段)1423.3%

表4辅导员针对热点话题讨论情况分析表

20-30岁(人数)20-30岁(占此年龄段比率)30岁以上(人数)30岁以上(占此年龄段比率)积极加入学生讨论话题3984.8%642.9%不积极加入学生讨论话题715.2%857.1%

在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中,有71.7%的辅导员会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引导学生的情感宣泄;有28.3%的辅导员缺少完善的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中工作思路不清晰。其中,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的辅导员能够及时制定应急预案的有29人,占此年龄段的63%;年龄段在30岁以上的有14人,占此年龄段的100%。

表5辅导员针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情况分析表

20-30岁(人数)20-30岁(占此年龄段比率)30岁以上(人数)30岁以上(占此年龄段比率)制定应急预案2963%14100%没有应急预案1737%00%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该校辅导员整体处于低龄化状态。这种低龄化现状对大学生的舆情引导是一把“双刃剑”。从优势上来讲,这些年轻辅导员大多是优秀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在校任职,他们刚刚走出学生时代,工作热情高,对学生事务比较清楚,知识文化丰富,思想比较前卫,头脑信息更新较快,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有亲和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相比高龄教师,他们在网络平台的运用上,能够更为充分和全面地针对舆论情况进行分析,会产生较为有效的引导作用。从劣势上来讲,低龄化辅导员涉世未深,缺少社会工作经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思想成熟度不高,缺少理智的思考,对自身角色认知不清晰,容易产生较大的职业压力,难以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反而会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舆情引导。

三、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外部环境

1.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平台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随时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这些“本我”性的见解和想法一部分有积极作用,能够起到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消极作用存在,容易将互联网名目繁多的资源、鱼目混杂的信息带入高校学习生活中,让大学校园不再是一片净土。比如,在网络中,一个简单的信息,经过多次的转发,加上传播者主观臆断的想象,就很容易把许多真实的信息变成谣言,导致此类敏感而带有目的性色彩的信息很难让大学生分辨孰真孰假,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辅导员舆情引导工作的难度。

在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引导过程中,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平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高校的舆情引导模式,但大多数辅导员只会运用新媒体发布日常事务工作,如:通知学生具体事件、宣传学校规章制度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工作中,辅导员未能充分利用网络QQ、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相关的讨论和交流,运用网络平台排解学生心理困扰或开展心理辅导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2.舆情引导机制不健全

在舆情引导工作中,辅导员作为引导机制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需要在组织机构、细节完备、措施应对等基础构建中做好充分准备。但是,从以上调查问卷中辅导员对高校舆情的基本认识情况来看,该校部分辅导员对高校舆情的概念认识模糊,在舆情引导工作中,针对校内外的舆论热点,引导往往就事论事,流于表面,缺少对相关人物和事件的精准定位,很少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视角思考。从西南科技大学辅导员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高校领导层对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培养意识不到位,导致辅导员对舆情的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和产生的隐性影响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引导机制。同时,部分辅导员缺少对校内外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了解,在舆情危机中缺少理性思考和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难以及时做出正面引导,容易造成校园舆情失控局面。

(二) 个人素质

1.舆情引导意识不到位

从以上对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高校辅导员年龄普遍处于低龄化,且在辅导员岗位的工作年限较短。正因为如此,涉世未深、工龄较短的辅导员很容易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同时,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杂,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导致辅导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自身职业生涯的具体规划,在对大学生舆情引导的教育意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长期以来,舆情引导都是针对校外的公共事件或媒体对大众的社会舆论引导,这种意识让高校辅导员针对大学生的校园内部舆情引导抱有侥幸心理,对大学生的舆情引导教育意识不到位而带来的负面效果估计不足,危机意识淡薄,存在很大漏洞。

2.媒介素养不高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传播者,受众)认识、接触、使用、制作大众传媒,并对不同的媒介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递信息的解析、评判能力。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校园学生舆情引导能力的建设。从该校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的现状来看,大部分辅导员已经具备基本的媒介知识,但对媒介的认知水平较低、媒介运用的能力不足、媒介批判以及媒介道德等方面素质不高,难以准确鉴别媒介信息的真伪。辅导员队伍整体还没有很好地利用校园媒体加强高校舆情引导,尤其缺少有意识地在校园论坛(BBS涪水含章、西科青梅)、人人网、微博等网络媒介深入开展工作,在新媒体的运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研判能力不足

高校舆情研判能力是指高校舆情主体(教师和管理者)针对校内外舆论情况的发展态势准确做出判断和进行研究的能力。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需要长期关注校园内外的舆论事件,能够及时把握舆论发展方向,并做出正确判断。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日常安全、宿舍晚未归、奖贷助勤、党建、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学风建设、校友工作等等,还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多数辅导员没有充足的时间提高自身的舆情研判能力;并且低龄辅导员的社会经验不足,对舆情信息的扑捉和获取还缺少高度的信息意识和敏感度,很难在突发事件中做出快速反映,不能高度重视信息的传播,不利于开展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

四、提高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的建设途径

(一)完善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平台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充分使用一切与学生相关的网络工具,深入掌握学生的网络动态,进而构建和完善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平台。如:加入学生专业群的话题讨论、关注学生的QQ、微博、朋友圈等个人动态,站在辅导员角度主动利用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及时对有心理困扰的同学进行精神疏导,对他们予以特殊的帮助。辅导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校园的规章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安全教育等;另一方面也要将学生对校园内部的相关意见和信息反馈给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消除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

同时,高校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结合校园媒体,重视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将其融入到辅导员的工作中,如:校园BBS论坛、官方微博、公众微信号等。辅导员和相关管理部门一并加强对其的科学管理,利用这个网络平台把握校内外舆情的发展态势,并依托校园网络媒体传播文明的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拥有舆情引导的主动权,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健全校内舆情引导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舆情引导机制仍不健全。据了解,只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少数高校成立了舆情研究中心、舆论研究所、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等舆情引导机构。6高校舆情引导机制的不健全,制约了辅导员在校内外突发事件工作中的舆情危机引导水平,使其难以有针对性地分析舆情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危及校园的和谐及稳定。对此,健全校内舆情引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应建立大学生舆情管理工作中心,将辅导员作为其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培养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力度,开展道德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负面信息。其次,针对大学生关注的校内外热点新闻,尤其是网络热门话题,辅导员应积极参与讨论,及时捕捉具有“倾向性”或“群体性”的信息,客观、全面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发展趋势,并控制舆论发展,成为学生的意见领袖,从而形成健康的舆论态势。最后,针对突发事件,还要做好应急处理机制,成立舆情指导中心,加强各部门之间对舆论的引导和监管。同时,建立网络管理的应急预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三) 加强辅导员舆情引导意识

辅导员舆情引导意识是提升舆情引导能力的前提。从当今辅导员的工作状态来看,辅导员往往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工作中,缺乏专业性的培养和建设,忽视了对自身舆情引导意识的提升。对此,辅导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将繁杂的工作内容有序处理,把舆情引导工作融入到日常事务工作中,随时加强舆情引导意识:可以在工作中针对热点舆论事件及时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通过引导学生中的意见领袖控制舆论方向;也可以借助与学生教学关系紧密的系主任或任课教师等促进舆情引导;还可以与领导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交流舆论现象,关注舆情发展态势。在工作之余,辅导员需要有意识地阅读相关书籍、积累相关的知识等。

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部门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将舆情引导意识传递给辅导员。针对舆情引导能力的相关内容,以讲座、座谈等方式传授给辅导员;把学校内部焦点舆情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处理方式的利弊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增强辅导员的舆情引导意识,进而改善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的建设途径。

(四) 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

辅导员应该从媒介意识、媒介知识、媒介认知、媒介运用、媒介批判以及媒介道德等方面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尤其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辅导员更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媒介平台展开日常事务性工作,了解和掌握媒介信息的特征,将“把关人”、“议程设置”等理论知识与网络媒介相结合。并针对大学生群体,及时掌握舆论的发展事态,对媒介信息内容进行准确的研判,及时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高校也有必要在辅导员层面建立媒介素养教育机制,运用激励机制等方式针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水平做出相应的考核和奖惩依据。

当然,面对纷繁芜杂的互联网世界,辅导员在舆情引导的过程中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具备应对负面信息的忧患意识,并要储备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学会利用大学校园的媒体平台——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报纸、周刊等进行舆情引导,这对高校的科研教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思想教育的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 提升辅导员的舆情研判能力

舆情研判能力的高低,对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和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在真伪难辨的海量舆论信息中,能否有效地分析和判断信息的正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其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取决于辅导员是否具有舆情研判的能力。因此,提升辅导员舆情研判能力,这既是对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辅导员在提升自身舆情研判能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相关专业的理论学习,如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从专业角度研究高校舆情存在的特点及解决办法。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分析高校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寻找舆情存在的根源,准确掌控校园舆情的传播。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辅导员媒介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在第一时间内发布相关信息,让所有辅导员都能够在相互交流的情况下,正确判断舆情的发展趋势,确保能够及时消除“信息茧房”,稳定学生舆论情绪,赢得舆论引导的话语权。

结语

本文在研究对象方面,仅以西南科技大学一所学校的辅导员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不能代表全国高校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的整体情况,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在研究方法上仅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较为单一,结论难免有失偏颇。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增加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现状样本,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采用更为标准的量化指标来发现辅导员舆情引导能力的不足,从而提出更为具体的措施来提升辅导员的舆情引导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舆情引导能力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作中,既需要学校对其给与高度重视,也需要学生管理部门积极搭建平台,更为主要的是要尽快提升辅导员的舆情引导意识,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辅导员的舆情能力建设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克生. 舆情机制是国家决策的根本机制[J]. 理论与现代化,2004(4):71-73.

[2]王来华,林竹,毕宏音. 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J]. 新视野,2004(5):64-66.

[3]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52.

[4]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11.

[5]杨阳. 探析新媒介环境中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94-95.

[6]杨丽英,庞丽媛. 舆情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09(08):33-35.

Research on the Capability Building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of College Counselors

——A Case Study o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 Xin-ming, ZHANG Shi-xu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Abstract:Public opin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overall reflection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s the direct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counsel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students to set up the correct value, world and outlook on lif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capabil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whole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current college counselors’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capabilit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of Technology, then puts forward the way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capability.

Key words:Public opinion of college; College Counselors;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Capability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15)06-0099-06

猜你喜欢
舆情引导能力建设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2011至2015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研究综述
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引导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