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2016-02-01 10:05郭永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瘿病皂角刺证治

郭永一,吴 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郭永一,吴 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系统观察2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发现本病初期以六郁为主、气郁为先,多为肝火旺盛证,治以清肝泻火法;中期邪实伤正,以火旺阴伤为主,多为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清火法;后期多虚实夹杂、阴虚气耗为主,辨为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法;气滞、痰凝、血瘀等有形实邪贯穿疾病全程,故化痰散结法各期均可应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证治规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1],临床以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最为常见,本文主要研究 Graves病。中医并无甲亢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常将其归属于“瘿病”“瘿气”“瘿瘤”等范畴[2]。随着本病病情的发展,其辨证分型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深入探讨Graves病不同时期的病机特点及证治规律,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1 病因病机特点

1.1 初期六郁为主、气郁为先

Graves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等相关。我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关于瘿病的记载。《诸病源候论·瘿候》认为:“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瘿病与情志内伤和环境因素的关系,这与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是一致的。

Graves病初期,多因长期恼怒忧思,久郁不解,或突受精神刺激,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于颈前;或五志过极化火,灼津成痰,痰气壅结于颈前;或因气滞或痰气壅洁,深入血分,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结于颈前而成瘿病[3-4]。即在 Graves病初期,气、血、湿、痰、食、火六郁均可壅滞于颈前而发为瘿病,而这其中又以气郁为最基本的病机。《难经·八难》提出“气者,人之根本也”,气郁不畅可变生诸证,如气郁影响血行可致血郁,影响津液输布可致湿郁、痰郁,影响脾胃受纳运化可致食郁,气郁不解又易生热化火,而这些由气郁为主引起的气、血、湿、痰、食、火六郁结聚于颈前所引发的疾病即为瘿病,可见Graves病初期病机可概括为六郁为主、气郁为先。

1.2 中期邪实伤正、火旺阴伤为主

Graves病中期,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机常发生转化,肝气上扰,痰气郁结日久可化火,易致肝火旺盛;气滞或痰气郁结日久均可化火,并在此基础上病情深入,可形成瘀血之候,不同有形实邪相互夹杂,病情渐趋复杂;Graves病病至中期多以火热为盛,日久若火热上炎则致心阴耗伤;若火热下劫则致肝肾阴亏,出现各种虚的病理变化,此即中期病机所谓的邪实伤正,以火旺阴伤为主。如《医学入门·瘿瘤》所述:“七情不遂,则肝郁不达,郁久化火化风,证见性情急躁,眼珠突出,面颈升火,脉弦,震颤,肝火旺盛,灼伤胃阴”,讲的也正是这一病机变化。

1.3 后期虚实夹杂、阴伤气耗为主

Graves病至后期迁延不愈者多有阴伤气耗之象,即《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义。Graves病后期,无论是疾病本身所致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或因服用抗甲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均为患者自身免疫方面缺陷或免疫功能异常。从中医学角度解释,即为机体正气亏虚、阳气不足。阴阳互根互用,阳损气耗及阴,可致脾肾两虚、水液不化、气机不行、血液停留,而更见气滞、痰凝、血瘀之象。此期患者多虚实夹杂,病程日久火盛阴伤耗气,即为病机中的虚象;而其兼夹各种气滞、痰凝、血瘀之症状,即为虚中所挟之实。如此反复,痰气、瘀血及火热之邪与阴液耗伤互为因果,阴虚则经脉枯涩、痰火愈炽,从而进一步耗伤阴液,形成恶性循环。葛爱华[5]等对100例甲亢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认为Graves病后期以虚为主,虚中夹实,气阴两虚多见,痰阻水停瘀滞为次,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2 随证施治

2.1 初期:清肝泻火法

初期Graves病症见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或软或韧,胸闷心悸,心慌手抖,急躁易怒,失眠健忘,怕热多汗,消谷善饥,形体消瘦,体质量下降,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数。辨证属心肝火旺证,治则以清肝泻火、疏肝解郁、软坚散结为主,多用银花、连翘、生地、玄参、夏枯草、天花粉、黄连、皂角刺、浙贝母、麦冬、赤芍、生甘草等组成基本方。取银花、连翘清热泻火解毒;生地、玄参、麦冬滋阴清热,养心安神;赤芍活血化瘀;黄连清胃火;夏枯草、皂角刺、浙贝母疏肝化痰,软坚散结;诸药合用配合甘草以调诸药,共奏清热泻火、软坚散结之功。在此基础上,若肝郁气滞著者,加柴胡、香附、枳实疏肝理气;消谷善饥、胃火亢盛者,加石膏、黄芩清泻胃火;甲状腺肿大明显,伴结节、突眼或有舌质暗紫、脉弦涩等症状者,可重用皂角刺、浙贝母、夏枯草等散结消瘿之品或加用丹皮、川芎、广郁金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此期甲亢辨证多为心肝火旺证型,需清肝泻火以消瘿,然清热泻火药多为苦寒之品[6],苦寒易伤脾胃且易化燥伤阴,故组方中需配伍生地、麦冬等调补脾胃、滋阴润燥之品,且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2.2 中期:滋阴降火法

甲亢中期症状变化不甚明显,可在上期症状基础上伴明显甲状腺肿大,挟有结节或囊肿、腺瘤,可有眼球突出、目胀多泪、腹胀便溏,女子可伴痛经血瘀块,月经周期紊乱,舌红苔少或苔花剥,脉弦细数,或在上述实证的基础上伴有失眠多梦、盗汗、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虚热症状。辨证多由初期的心肝火旺证逐渐向痰瘀互结证或阴虚火旺证转变,治则以滋阴降火、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临床常用玄参、银花、连翘、生地、地骨皮、夜交藤、夏枯草、枳实、浙贝母、皂角刺等。此期由于患者多伴结节、突眼,或有兼夹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阴虚症状,故在前方基础上重用地骨皮、生地、浙贝母等滋阴清热降火、软坚散结之品。若见目胀流泪、畏光羞明者,选谷精草、决明子、密蒙花、青葙子等清肝明目;咽喉不适、痰浊盛者可选用陈皮、半夏、生薏苡仁、苍术等健脾化痰;若伴结节、囊肿、腺瘤者可加炮山甲、地龙、莪术、白芥子、三七活血增强软坚散结之力;若症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者则可加旱莲草、女贞子、肉苁蓉、怀牛膝、淮山药等增滋阴补肝肾之功。

2.3 后期:益气养阴法

Graves病至后期,心慌手抖、多食易饥、怕热多汗等症状多不明显,而可见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纳呆、食欲不振、心悸气短,女子月经量少或月经后期,舌红苔少或无、脉细数无力等一系列气阴两虚症状,辨证多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治则用益气养阴、补脾益肾之法。常用基本方黄芩、连翘、生地、玄参、山萸肉、夏枯草、赤芍、麦冬、太子参、牡丹皮、丹参、生甘草等。此期患者由于病情严重、病程长或长期服用西医抗甲药物等多易出现肝损、药疹、粒细胞减少等症状。若伴肝损可加垂盆草、茵陈、五味子等以利湿退黄、保肝降酶;伴过敏性皮疹可加僵蚕、蝉衣等以抗过敏、祛风止痒;伴粒细胞减少可加黄芪、党参、当归、仙鹤草、山萸肉等补气血、益肝肾;伴失眠多梦可加合欢皮、夜交藤、酸枣仁等养心安神。

Graves病整个病程无论早中后三期均可见气滞、痰凝、血瘀等有形实邪[7],即《外科正宗·瘿瘤论》“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故病程中均应配合使用化痰散结法治疗,临床辨证选用理气、化痰、散结、消瘀类中药如枳实、半夏、皂角刺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典型病案

患者,王某,女,21岁,2013年10月30日初诊:患者2周前出现明显的心慌手抖,多食易饥,怕热多汗,近1个月体质量下降4 kg,平素急躁易怒,LMP 2013年10月23日,时有痛经。症见心率110次/ min,手抖,颈部肿大,面红,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甲功 TSH0.01uIU/ml,FT3 28.59 pmol/L,FT4 72.74 pmol/L,TPOAb>1300 U/ml,TRAb38.46 mIU/ml。西医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Graves病,中医诊断瘿病(肝火旺盛证)。Rp:PTU 100 mg tid;中药处方:银花10 g,连翘10 g,生地10 g,玄参10 g,夏枯草10 g,天花粉10 g,黄连3 g,皂角刺10 g,浙贝母10 g,车前子(包煎)10 g,麦冬10 g,赤芍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2周后复查甲功、肝功和血常规。

2013年 12月 3日二诊:复查甲功 TSH0.009 uIU/ml,FT3 10.18 pmol/L,FT4 35.94pmol/L,TRAb7.17 mIU/ml;肝功ALP 140U/L;血常规(-);症见心慌手抖好转,痰多,时有便溏,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给予 PTU原量继服,药方上方加焦山楂10 g、炒麦芽10 g、柴胡10 g、香附10 g、玄胡索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4年 1月 10日三诊:复查甲功 TSH0.013 uIU/ml,FT3 7.28 pmol/L,FT4 21.47 pmol/L,TRAb6.70 mIU/ml,肝功能、血常规(-);症见心慌手抖不显,颈部不适减轻,舌红苔薄黄脉弦。给予PTU原量继服,12月3日中药去玄胡索加苍术6 g、厚朴6 g、仙鹤草10 g、茵陈10 g、女贞子10 g、益母草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4年 2月 28日四诊:复查甲功 TSH0.541 uIU/ml,TRAb4.38 mIU/ml,肝功、血常规(-)。心慌时作,多梦易惊,时感疲劳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气阴两虚证,调整 PTU 100 mg,bid,方药:党参10 g,白术10 g,淮山10 g,茯苓10 g,半夏10 g,陈皮10 g,黄连3 g,苍术10 g,山萸肉10 g,夏枯草10 g,黄精10 g,仙鹤草10 g,砂仁(后下)3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4年 4月 29日五诊:复查甲功 TSH2.922 uIU/ml,FT34.56 pmol/L,FT42.922 pmol/L,TRAb2.41mIU/ml,肝功、血常规(-)。患者时感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给予调整PTU 50 mg,bid,中药原方14剂继服。

4 讨论

本例患者符合本文所总结的 Graves病证治规律,即随着病程的发展,病机初期多以六郁为主、气郁为先,中期邪实伤正以火旺阴伤为主,后期多虚实夹杂以阴伤气耗为主。证型由最初的肝火旺盛证逐渐向气阴两虚证转变,治法也由清肝泻火法逐渐变为益气养阴法。此案例所反映的证治规律符合临床各大医家所总结 Graves病的辨治规律[8-9]。本病治疗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上述证治规律辨证施治,具有缩短疗程、减轻西药毒副作用、减少复发等优势[10]。

综上所述,Graves病的证治规律可总结为,初期以六郁为主、气郁为先,多为肝火旺盛证,治以清肝泻火法;中期邪实伤正、火旺阴伤为主,多为阴虚火旺证,治用滋阴降火法;后期虚实夹杂、阴伤气耗为主,辨证多为气阴两虚证,治疗多用益气养阴法;整个疾病过程中均贯穿有痰凝、血瘀、气滞等有形实邪,故应配合运用化痰散结法。此规律只是通过观察临床200例 Graves病的总结,仅为一家之言,并非这一疾病标准的证治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Graves病患者,具体临床辨证还需依据患者不同症状和体质选方用药,以求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1]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2-721.

[2]周仲瑛,金实,等.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15-322.

[3]杜积慧.孙敏从肝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4):273-275.

[4]陈广滔,高天舒.高天舒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8,28(4):247-248.

[5]葛爱华,张秋霞.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10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4,22(3):51-52.

[6]高学敏,张廷模,等.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83-95.

[7]王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析[J].光明中医,2008,23(2):141-142.

[8]喻茂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J].江西中医药,2004,35(2):34-35.

[9]张小玲.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76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2):19.

[10]王建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经验[J].新疆中医药,2011,29(6):24-26.

R581.1

:A

:1006-3250(2016)04-0422-02

2015-06-14

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BL2013040)-甲状腺结节诊疗体系的规范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BM2012064)-中西医结合诊治优势病种(甲状腺结节)疗效评价示范应用研究特色业务建设

郭永一(1990-),女,江苏无锡人,在读硕士,从事中医内科学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吴 敏(1957-),女,江苏南京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Tel:15365151208,E-mail:wumintcm@ 126.com。

猜你喜欢
瘿病皂角刺证治
浅谈中医“五辨”思维在瘿病诊治中的运用
皂角刺侧柏膏治斑秃
皂角刺侧柏膏
皂角刺黄酮研究进展
基于数据挖掘的血液病从虚劳论治的证治规律研究
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有效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有关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
张娟教授治疗瘿病验案一则
《理虚元鉴》劳嗽证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