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学生创新阅读之探微

2016-02-01 01:12陈琳
文理导航 2016年3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语文学习

陈琳

【摘 要】创新是新时期人们所热议的话题,也是人们都在充分实践和思考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形成学生创新阅读,路径之广泛,意义之深刻,探究内容之丰富,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语文学习;创新阅读;策略思考

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必须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如何从以上比较明确的目标去思考和实践?如何形成学生的创新阅读感悟?现结合自身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谈几点肤浅的看法,期求抛砖引玉。

一、形成学生创新阅读需自主地感悟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阅读学习也还需要通过广泛的实践来完成。阅读教学的创新,就算是三年级的学生,从一定角度讲,也应当是可以实现的。学生阅读感悟的创新作为教师是教不出来的,只有让学生在阅读感悟的实践中实现创新创造。这就告诉我们:形成学生创新阅读需学生自主的感悟,就是小学中年级学生也需要其自主的感悟。离开了小学生自主的感悟,那阅读的创新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徒有虚名了。所以,在平时的阅读中,作为教师必须以尊重学生为第一原则,不要将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冰雪融化了是水,这是常识,孩子们说冰雪融化后是春天,能没有道理吗?就不值得去肯定吗?小学生如果在阅读感悟中得到倾斜性的肯定或尊重,那么求异思维的创新性阅读理解的活力,就会完全被激发出来。

有人说,对于小学生的创新阅读,我们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因为阅读感悟都需要求得新发现。窃不以为然,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感悟,只要是从没发现到有发现,那就完全可以说是创新。设置这样的门槛,小学生容易跨得进,也十分容易跨得过,也自然会促使学生去充满自主地进行阅读感悟的创新。譬如教学《望庐山瀑布》,这是一首朗朗上口、重在写景、意境优美的山光水色之名篇时,笔者注重在学生基本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去想象,让学生自主感悟瀑布与银河之间的关系,自主感悟诗人把瀑布比作银河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从瀑布的形状、色彩,还从瀑布的光泽上发现作者用比的原因之所在。

二、形成学生创新阅读需高度地互动

综观三年级的两册教材,课文的语言文字规范生动,插图构思也较为精当且绘制精美。综合运用语文课程文本之资源,把文和图有效地融为一个整体,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阅读感悟。这就更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让小学生去增加互动的对象,即把与教师的互动增进为与学生、教材中的文本和插图、教材文本的作者和编者之间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可以使得学生的视域范围扩大,所能够发现的内容更为全面,创新阅读的可能性也就会更大。譬如教学《翻越远方的大山》,课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刘翔奔跑跨栏的雄姿图,另一幅是刘翔获取冠军举起鲜艳国旗的兴奋而又自豪的画图。教学时,笔者不仅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还让学生去阅读这画面。让学生把作者的自叙与画图进行比照,便发现刘翔之所以能够翻越那远方的大山,完全是他不畏艰难的结果,更是他敢于挑战的结果。

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已经是十分之先进,尤其是电子白板技术进入我们的课堂后,形成学生创新阅读高度互动的资源就显得更加丰富起来了。有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让学生能够互动的面更为广泛。譬如教学《赶海》,这是一篇生动展示赶海之无穷乐趣,表露作者对大海和生活无限热爱的文章。现在的学生不要说去赶海,就是一般的水流也很少去打交道了。虽然文中的插图再现了课文中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去体悟,但如果在教学中利用好现代媒体,巧妙呈现一些学生所乐意接受的东西,那学生就完全可以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创新阅读。教学伊始,笔者先播放了《大海啊故乡》,比较理想地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为创新阅读做了比较好的铺垫。教学过程中还呈现出了大海退潮时的视频影像,这样声形并茂的呈现,起到了较好的陶冶感染的效果。此时,学生不仅能看到文字和图画,还能耳染目濡到海水的涌动、浪花的跳跃、哗哗的海浪声。为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热爱,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三、形成学生创新阅读需气氛的和谐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有其小学生的特质,他们易于激动、好于表现。但有时也似乎与6月的天相似,说变就变,这很不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阅读。鉴于此,对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课堂,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就比较多了。窃以为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保持创新阅读的亢奋状态,这也必须是我们所努力坚守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

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应当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完全平等,也应当取决于学生所探究的问题适当,还应当取决于学生的探究是多种可能下得到的肯定和承认。应当说平时的阅读创新,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平等已经建立起来,因为教师接受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感染。但不少优生和学有问题学生的地位却不尽然是平等的,问题学生在一些问题的探究上体现不出正确和创新,得到的是不懂事孩子们的嘲笑,这些学生也就容易产生自卑。那课堂阅读的创新探究就变成了一些少数孩子的专利。这算不上本真意义上的气氛和谐。

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创新,而让小学生去钻创新感悟的牛角尖,把本不属于孩子探究的问题硬是塞给一个个孩子;我们也不能为了所谓的创新,把本是学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硬让学生去绞尽脑汁,这容易形成小学生的苦闷心理,致使小学生创新探究犹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平时的阅读创新需要形成这样的局面:一个个小学生的手都能够举得高高,一个个小学生的嘴巴都可以去张得大大,一个个小学生的脸蛋都显得那样得灿灿烂烂。这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气氛和谐,也才可以真正获取学生探究之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教育研究,1998

[2]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6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语文学习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