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中公共文化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2016-02-02 15:42冯伙带
神州民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民众群众活动

冯伙带

(云安区文化馆 广东 云浮 527500)

当前社会中公共文化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冯伙带

(云安区文化馆 广东 云浮 527500)

经济条件的改善,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容要创新,形式要更新,这是大部分民众的呼声,尽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活动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质量上也朝着满意的方向发展。但是以更高标准来看,还是存在着或宏观或微观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为我国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着力解决干扰新时期公共文化活动举办的一系列因素,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将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公共文化建设 活动组织 困境 建议

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文化活动也出现了新的走向,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己经成为当前公共文化活动的主旋律。但是在公共文化的组织过程中,由于社会原因和人文原因的影响,这些公共文化活动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有的引不起人们的参与兴趣,有的收到的实际效果不大。在这一背景下,认清形势,积极组织和开展文化活动,己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进行探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达到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的。

一、当前社会中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公共文化活动少

公共文化活动数量少是当前很多地方面临的一大问题,缺乏核心的组织人员,时有时无,时间和地点不固定,缺乏稳定的参与人员。公共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内容,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方特色明显的群体性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真正感受到国家建设所取得了巨大成果;另一方面,公共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活动的开展是党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国家的文化政策和群众政策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给广大民众,他们的反应和最终效果决定着国家文化建设的成果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程度。但是观察我国很多省份城市和农村群众文化的开展情况可以发现,公共文化活动数量较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举办时间不固定,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对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意义不是非常明确,导致在实际组织的时候没有规章可循,在思想观念上比较随意。

(二)公共文化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可有可无,人们认识的高度不够。在经常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地方,存在着失衡的局面。一般来说,公共文化活动包括节日庆典时候专门组织的集体活动,平日里民众自发自愿参加的娱乐活动,个人化的身心放松等内容,在仅有的这些活动种类中,民众花费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远远大于花费在精神娱乐活动的时间,甚至有些地方的人民是常年不读书不看报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分为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此外,我国公共文化消费结构的不合理还表现在文化消费的形式较为单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难以摆脱陈旧的文化消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公共文化消费结构的不合理程度,鸿沟的存在加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信息差,拉大了他们综合素质之间的差距。

(三)城乡公共文化活动质量差距悬殊

在公共文化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大。富裕的经济条件为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满足了人们场地、设备等的购买需求,一些大型的民间赛事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如果当地的整体经济状况不好,就会造成集体活动无法举办的困境。相对来说,城镇比农村更具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条件,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城镇居民都比农民有着更高的文化需求,他们对活动的质量也比较看重,一般的活动难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渴求。对农民来说,他们最大的需求是温饱问题,随着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这一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对文化需求的重视,也不懂得如何通过常规的文化活动的举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使得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在公共文化活动的质量方面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二、改善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的对策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制度方面的硬性限制,当然与民众自身素质低下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在寻找解决对策的时候,需要从引起问题存在的原因入手,明确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以及公共文化建设的国内外背景。在考虑到这些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组织

为了让群众文化活动拥有一个完善的“舞台”,相关部门必须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公共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加强基层公共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提升文化站点的环境,以此来满足公共文化需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基层公共文化力量太过于单薄这一现实,并针对自身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创建规划,为基层文化工作建设提供保障。比如,凡具有一定文化专业技能,热心文化事业,自愿奉献时间和精力,为基层民众提供公益性、经常性文化艺术服务的,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能坚持止常工作的志愿者,都可在当地文化馆中请注册登记,加入公共文化辅导员大队,承担各类公共文化的辅导任务。实践表明,有健全的设施和组织,公共文化活动便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

(二)创新公共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任何一种文化要想生存、传播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一味地墨守陈规是行不通的,其结果必然是走向消亡。对于公共文化活动而高,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这里的创新既包含内容创新,又包含形式与手段的创新,既要有“阳春白雪”般的高雅形式,又要兼顾“下里巴人”的大众形式。首先,利用传统节日。在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时,组织部门和个人应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底蕴,抓住国人的怀旧情结,举办清明踏青、植树、“一七夕”音乐会或舞会等。其次,推进网络化。时代的发展,对公共文化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实现网络化目标。再次,突出地域性。中华大地不仅物产丰富,文化形式也多种多样,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形式。所以,在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因势利导,积极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有机结合起来,为公共文化活动赋予新内容、新形式,尽量满足广大民众求知、求乐、的需要,为新型文化强市(县)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疏通党群沟通渠道,建立党群信任基础

畅通有效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是连接党与群众的重要途径,民众利益表达机制是否畅通,直接影响着党群关系。新时期,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方式和内容不尽相同,比如在经济发展中获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政治参与愿望强烈,但在经济上没有独立的社会群众,则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是否有损益。因此,疏通党群沟通,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将民众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多与民众商讨有利于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政策措施,党员干部应多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多与民众面对面地探讨发展致富的路子。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带领民众致富,如此,才能够取得广大农民对党组织的信任。

结语

在服务型政府理念提出并被大力倡导的社会环境下,公共文化工作的推广力度必然将会被推上重要位置,各部分和主管单位的责任也将随之而增加。公共文化活动的筹划和举办是一项非常复杂、漫长的工作,需要群策群力、长期推进,在谋划、组织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履行职责,耗费时间和精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推动公共工作走向更好的未来,也才能体现出人人共建、共享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孙宝涛.新时期应如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印.现代妇女(下旬),2013 (6);

〔2〕陆锡潭.周密策划、精心组织是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3);

〔3〕王瑶瑶.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团.才智,2011 (36);

〔4〕戴冬屏.浅谈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印.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

冯伙带(1969--),女,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现任云安区文化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民众群众活动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