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多措并举推进肉牛产业行稳致远

2016-02-02 20:12孙岩吉林省柳河县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6年21期
关键词:养牛母牛肉牛

文|孙岩(吉林省柳河县畜牧总站)

柳河多措并举推进肉牛产业行稳致远

文|孙岩(吉林省柳河县畜牧总站)

柳河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半山区,是我国东北肉牛优势区域的重点肉牛养殖大县,也是农业部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工作的主要项目县。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北方农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养牛业形成了巨大冲击。针对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所面临的疲软和颓势,柳河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积极打出“稳增长、调解构、促改革”的组合拳,通过调查、引入、研发和落实与肉牛产业紧密相关的六大项目,集结了更为强大的持续发展动力,使全县肉牛产业及时止跌、企稳、回升,呈现出行稳致远的调整发展态势。

一、靠政策落实稳住基础母牛群体

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新一轮的农村人口大迁移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现代农民就业与谋生的门路不胜枚举,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远远高于在家务农的数量,很多村落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无论是养牛的意愿、用途、能力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民以户为单位的散户散养传统养牛模式渐行渐远。自2010年以来,全县基础母牛的养殖量急剧下降,至2014年,全县的基础母牛存栏量基本跌入低谷,只有将近3万头,仅相当于柳河县养牛高峰时期的40%左右。但是,养牛作为柳河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根基,欲重振肉牛产业,必须稳住和逐步扩大肉牛基础母牛核心群体资源。

因此,全县上下形成高度共识,将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列入全县重点项目加以全力推进。恰逢中央财政安排9.4亿元资金启动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的良好契机,柳河县乘势而上,狠抓政策落实,充分调动农户对母牛饲养的积极性,强力遏阻肉牛基础母牛存栏持续下降、架子牛供给不足的下行趋势。

通过该项目的拉动,县域范围内的活牛价格逐步抬升,使一般性母牛养殖户的养殖收益不断显现,主动投资肉牛基础母牛养殖的农民明显增加。据统计,近年来,柳河全县的肉牛基础母牛养殖总量每年均有5%以上的正增长,已经摆脱了肉牛基础母牛存栏量结构性下挫的窘困局面。综上可以看出:通过扩群增量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农民已重拾养牛的信心,并步入了肉牛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轨道,肉牛现代化家庭牧场养殖模式逐步兴起。从而使全县肉牛产业逐步企稳回升,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靠良种补贴保住优势种用资源

柳河县自2008年开始实施优质肉用能繁母牛良种冻精补贴项目,至今已经连续执行了8年。每年由吉林省畜牧总站从国家认定的种公牛站,统一采购优质肉牛冻精4万剂,在项目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县畜牧总站根据《吉林省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全县良种冻精补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相关信息记录档案,建档立卡,完善系谱追溯和种质基因优化组合体系。在冷冻精液的选择匹配上,进一步扩大遗传资源基因关系的远源品系属性,为基层的肉牛品种繁育提供更多的可选空间。

此外,还从国外引进品种更加优秀的德系西门塔尔种质资源,选择柳河万兴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进行新品种适应性繁育试验。通过三年的试验观察,德系西门塔尔肉牛新种质改良柳河县原有西门塔尔(苏系)肉牛所产生的后裔,显现出更加优良的生产性能及产肉性能,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长期以来,柳河县的肉牛繁殖改良工作在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的推动下,在科学务实的肉牛繁育理念的指引下,肉牛的优势种用资源得以有效保持和进一步优化,备足了发展现代肉牛产业必不可少的丰沛源头活水。

三、靠技术推广抓住产业发展核心

柳河县在肉牛产业的维稳复苏过程中,始终抓紧技术支撑这根主线,在筛选、普及系列化肉牛生产经营主推技术上狠下功夫,严格把关,让众多投资兴业的“牛老板”不为技术犯愁,使其能够全身心抓管理、拓市场、提效益。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得益于柳河县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贯彻和落实。

柳河县自2012年开始承担并贯彻实施《吉林省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至今已连续开展了6年,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项目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吉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各年度《全省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柳河县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进行项目的具体领导和总体调度。在项目的具体推进过程中,领导小组结合柳河县肉牛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主动针对肉牛产业进行优先侧重安排部署,着重在基地选择、示范户比例、人员配备、资金投入、技术归集、培训安排、应用辅导等方面向肉牛产业做了较大倾斜。六年来,全县所有肉牛养殖业者,基本接受2次以上的全县畜牧专业技术培训,使其在肉牛养殖兴业的道路上困惑更少、底气更足、信息更畅、学习更快、效益更高、发展更好,也从根本上抓住了肉牛产业发展的核心。

四、靠职业培育把住农民创业脉络

柳河县畜牧总站作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自2014年以来负责开展全县畜牧业方面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通过对全县畜牧业发展需求调查和农民兴业创业的意愿考察,决定拿肉牛专业培育,作为全县畜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先行先试的突破口。

在具体培训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各年度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养牛”“如何养好牛”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上,根据《吉林省各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做到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集中培训采取“理论、实训、参观”三步走策略,每个环节用时都在1周以上,理论学习方面坚持集中强化讲授和学习、实训方面做到走进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和领会、参观方面实行不定期、重需求的因应式观摩参访。生产经营型培育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再进行为期2年的后期跟踪指导。专业技能型培育同样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再进行长期的学员归档管理和业务跟踪互动,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常态化更新和提高。

五、靠设施改进握住资源转化关键

柳河县是农业大县,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粮食年产量55万吨,年可提供饲料粮30万吨,饲用饼粕9万吨,各类秸秆150万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原料保证。秸秆资源虽然丰富,但在综合利用上,仍大部分处在简单粗放式物理加工状态,不但利用率较低,而且有效利用效率也不高,甚至造成了春秋季节大面积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乱局。要想提高秸秆资源转化利用效率,必须在秸秆加工设施、加工方法和使用技术上多下功夫,从根本上解决秸秆资源科学转化利用的关键。

1.实施“草变肉”项目。为加大秸秆饲料开发利用工作力度,提升全县草食畜牧业发展水平,自2013年开始实施吉林省“草变肉”工程项目,将“草变肉”工程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青(黄)贮窖项目18个,青(黄)贮窖总容积1.95万立方米,投入建设资金238.28万元,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48.75万元,年可加工各类秸秆饲料1.5万吨,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通过实施吉林省“草变肉”工程项目,一部分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建设了更加坚固耐用的青(黄)贮窖,从而使秸秆资源的有效转化利用更加方便实用。不但大幅度提升了秸秆资源转化利用效率,而且还从根本上解决了东北地区肉牛冬季优质粗饲料资源供给不足的难题。

2.引进秸秆膨化机械。柳河县爱武肉牛规模养殖基地于2015年10月引进1套秸秆膨化机组,通过半年多的肉牛育肥应用试验观察发现,经过膨化后的玉米秸秆在提高了营养价值的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适口性,在有效地提高饲喂效益的同时,减少了粗饲料浪费,说明节粮型畜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推广前景。秸秆膨化机械在肉牛养殖应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在保证肉牛育肥生产性能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是一项高效开发利用秸秆资源的切实可行措施。

3.推广秸秆发酵技术。“秸秆发酵生产高蛋白饲草技术”是河北农业大学朱宝成教授多年潜心研究的高科技成果,并进行了充分的试验示范和生产推广,现已取得稳定的应用效果。经处理的普通秸秆可以大幅提高粗蛋白含量。柳河县于2016年5月开始试验推广该技术,购入秸秆多功能特种复合菌剂2吨。该技术应用起来极其方便,不需要苛刻的硬件投入,通过菌剂发酵秸秆,充分降解木质纤维素,使无机氮转化为菌体蛋白,积累挥发性脂肪酸,富集益生菌。不仅大幅提高了秸秆高效开发利用可观的实际效果,还切实增强了肉牛养殖过程中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很高的普及推广价值。

六、靠自主创新拖住成本上涨脚步

柳河县具有丰富的林业及林下草地资源,山地总面积为335万亩,占辖区面积的66.73%,其中森林245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4.14%。通过《林下草地肉牛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推广和应用,既可以使林下草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又可以大幅降低肉牛养殖成本,还可以提高肉牛的健康水平及肉牛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暖季进山放牧,冷季归舍精饲”的肉牛育肥组合养殖模式,使肉牛的综合生产指标高于当地纯舍饲养牛,在前几年我国农区养牛存栏量显著下滑的趋势下,可以进一步调动农户养牛的积极性,促进比较疲软的肉牛产业快速复苏。

猜你喜欢
养牛母牛肉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肉牛口炎咋防治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