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媒国家队新时期一体化经营管理道路
——新华社信息事业深化改革述论

2016-02-03 06:26文/李
传媒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华社经济信息

文/李 月

探索传媒国家队新时期一体化经营管理道路
——新华社信息事业深化改革述论

文/李 月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新华社等三家中央媒体调研考察,并亲自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推动事业转型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的“要坚持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的新要求,深入推进采编经营“两分开”,深化经营体制改革,以总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网为三个经营主体,调整完善各项重点业务布局,为全社经营事业走集约化、一体化发展铺路。2016年4月26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的正式挂牌,是新华社经济信息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华社经济信息业务整合基本完成,也为新华社新一轮经营体制改革打响了第一枪。

发挥国家通讯社优势,打造中国经济信息事业领航者

新组建的中国经济信息社,是新华社对涉及经济信息业务的原经济信息编辑部、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等部门和企业进行整合而成。同时它又将各分社所有信息业务全部剥离到中国经济信息社成为子公司,组成一个全新的市场主体,全面负责新华社经济信息采集、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和用户服务等,把国家通讯社的资源优势和通过改革创造出来的体制优势结合起来,探索一条经济信息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力争成为中国经济信息事业的领航者。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信息提供商都是建立在通讯社业务架构基础上的,汤姆逊、路透社、彭博社、美联社、道琼斯等莫不如是。新华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其发展经济信息业务,在组织架构、采集网络、内容资源、传播渠道等方面都有着天然的优势。

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新华社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为新华社经济信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华社遵照小平同志重要指示,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经济信息事业。1985年1月,新华社开设经济信息服务专线,播发综合性经济信息。经过30多年建设发展,新华社构建了覆盖多个经济领域的经济信息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了“新华财经”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丝路”信息产品、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指数和征信业务、经济智库服务等主要业务和产品,在海内外拥有2万多家用户,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服务领域最广、产品种类最全的经济信息服务机构之一。

新华社社长蔡名照提出要把经济信息业务作为全社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努力把中国经济信息社建成与我国经济地位相适应、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信息服务机构,引领中国经济信息事业的发展,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还对中国经济信息社提出五个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一是发挥通讯社架构优势。充分运用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的网络和资源,依托新华社在国内外的239个分支机构、5000多名采编人员,以及中国经济信息社近千人的专业团队,在世界重点地区和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设立专门信息采集机构,建立完善覆盖全球的经济信息采集加工体系,成为国际权威的经济信息总汇。

二是构建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彻底清除事业体制残余,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中国经济信息社成为完全的市场竞争主体,实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潜能和创新活力。

三是打造先进适用的产品体系。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引领,完善覆盖宏观经济、金融、行业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按照“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四是建设高端专业的人才队伍。面向国内外广泛招贤纳士,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国际化的发展平台,吸引凝聚内容生产、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建设一支水平一流、服务专业、结构合理的专门队伍。

五是开展广泛深入的务实合作。秉持开放理念,打造合作平台,与国内外信息服务机构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市场、资本等方面的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享中国和世界经济信息市场发展机遇。

整合国家通讯社资源,打造全新的经济信息服务生态系统

上世纪80年代,新华社率先创建经济信息事业,发展至今,虽然不断会有分路出兵、各显神通的现象,但也已构建起相对全面的经济信息产品体系。通过重组,中国经济信息社资源得以整合,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国家队“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求,以“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为事业发展方向,发挥通讯社架构优势,构造先进适用的产品体系,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信息服务生态系统。

其中,新华财经作为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是国家“核高基”项目,主要为国内外金融机构提供资讯、数据、交易等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并重点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信息支撑。而新华丝路则是以“一带一路”为核心内容的多语种数据库,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内外参与者提供“双通道”的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企业“走进来”。新华指数致力于开展指数研制、发布、推广、维护等服务,针对政务、商务、金融等领域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新华征信提供企业信用咨询、信用调查、信用评估等服务。政务信息作为其传统信息服务的重要板块之一,未来也将为政务用户提供权威的管理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在服务市场与企业的同时,中国经济信息社也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提供专项调研、战略研究等高端信息咨询服务。

此外,中国经济信息社作为新华社经济智库建设主体,履行经济思想库和智囊团职能,《国家高端智库研究报告》《经济分析报告》等研究成果在中央和业界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同时,行业信息产品集群重点在能源、旅游、农业、海洋、房地产等领域,提供行业监测、产业研究、项目对接等服务,与之匹配的是基本形成的新华社经济信息一体化管理与运营格局。重组后的中国经济信息社包括新华财经、新华丝路、政务信息、行业信息、舆情监测、战略咨询、新华指数、新华征信等十多个产品集群和服务平台以及十多个专业分公司,它们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国内的31个分公司,海外200多个信息采集机构既负责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又在第一线开拓市场,联系用户。

这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体系互为支点,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引领,充分利用新华社遍布全球的信息采集网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军世界一流信息传媒集团方阵

新华社在确定经营管理深化改革方向时把经济信息作为全社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并在《“十三五”时期新华社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新华社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因此必须要下最大的决心把经济信息事业搞上去,这是建立在对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和传媒信息发展新业态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决策。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不断推进,海内外对中国经济信息的需求更加旺盛。然而,与我国国际地位相比,与国内外需求相比,特别是与占据世界经济信息相对垄断地位的路透汤姆森集团、彭博社相比,新华社作为传媒国家队,在中央“国家站位、全球视野”的要求下,其经济信息事业发展还很不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

业内专家分析,国内外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动力来推动,而信息作为现代金融机构的重要战略资源,将在所有经营要素中发挥主导作用。众所周知,所有的资金流都伴随着信息流,与金融相关的信息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的中枢神经。海内外对中国经济的需求更加旺盛。可以这样说,全球经济70万亿美元,中国经济10万亿美元,虽然总量上只是百分之十几,但是它为全球经济带来的新增需求达到30%,是全球经济的最大火车头之一。新华社经济信息事业的加速发展完全可以由此开启。

中国经济信息社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信息社重新启航,是新华社一次带有创新意义的改革。现在,海内外对中国经济信息需求非常旺盛。背靠国家通讯社的优势,通过改革,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专注于经济信息的开发,为用户提供咨询、数据、分析、交易和撮合信息服务,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信息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经济信息社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业内人士对新华社信息事业的改革重组也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认为,新华社是中国经济信息事业的开创者,中国经济信息社是新华社在经济信息领域全力打造的经济信息服务的国家队,业界高度期待这个国家队为我国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全方位、高质量、高效能的信息支撑,让用户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大变局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衷心希望中国经济信息社能够对我国信息服务事业起到引领作用,并承担起提升我国经济信息服务水平、保证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重要使命。

作者系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政务信息事业部总经理

猜你喜欢
新华社经济信息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