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音乐学创新研究的思考

2016-02-03 10:44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北方音乐 2016年5期
关键词:音乐学创新研究思考

宛 茹(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关于中国音乐学创新研究的思考

宛 茹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和其他学科研究相比,音乐学研究没有太大的区别,尤其是在研究成果原创性上更是如此。如果写作缺乏独创性,那么写作也将会失去意义,最终造成信息垃圾。进入新世纪后,学术界交流更加频繁,成果不断丰富,因此这给音乐学创新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本文中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音乐学;创新研究;思考

进入新世纪后,各行各业均崇尚创新,作为艺术之王的音乐也不例外,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中国音乐学创新研究,以启发国内音乐学的创思思考,提升其发展动力。

一、引用其他学界成果

音乐学有很多分支,大都是大学界流传下来的,和大学科也有密切的关系,如音乐美学、美学等等。同样,就知识谱线来看,音乐学下属的各学科会在其母学科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以音乐人类学为例,音乐人类学借助当代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获取丰富的资源,同样,人类学研究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料,如哲学、后现代理论学等,就对待历史资料上老看,使用的方式为“视界融合”;引进历史和语境的维度来对待传统概念;针对特定不同的文化族群,使用特定的方式。就学术发展角度来看,这些成果不仅对音乐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新创作研究的发展。因此,音乐学创新研究从其他学界成果中汲取营养是极好的选择。

二、拓展研究广度

受限于过去的束缚,政治统领音乐学学科和音乐自身,当时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和既定的方针下进行学术研究,这种研究只能称为半学术,最终研究成果只能用在特定的对象上,实现狭小的功用。如很长时间以来,革命精神都否定史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研究,有的对其进行简化或者改变本来面目。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更甚,上述观点只要比较下相关教材就可以明确得出这一结论。如音乐美学的研究被东欧深深的影响,反映论和情感论是得到肯定的内容,那时研究的领域也仅仅围绕上述两个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除了对各种现代思潮加以引用外,国外的研究拓展的领域更广,研究视角走出狭小,走向广阔,由单方面的研究走向多方面的研究。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然后到后现代之后,对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不断扩展。就专题研究而言,受益于视野的开阔,也改变了学术思维的单向度。民族音乐研究的过程中被现代人类学所滋润,切入对象更加多,方面更广。研究的音乐作品走出单纯的分析分化形态或者分析历史,走向音乐学分析,虽然还不是太成熟,但是毕竟研究的思路更加宽阔。来自于多元文化的音乐研究思想的影响,国内从只研究56个民族的音乐到研究世界各民族的音乐。诚然对世界各民族音乐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以及专门人才的培养,但是这一思想的出现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赞同,做法也会更加深入。

三、挖掘中国古代学术资源

对学术资源进行发掘一般都两个方向,一个是中国古代,一个是西方国家。我国古代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当前不仅仅是国内学者去发掘,国外学者对此也有很大的兴趣。和国外学者相比,我国学者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所以应用和挖掘古代音乐文献和资源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梳理文献和考古

梳理和考古我国古代文献,会让音乐学创新带来更多的机会。如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促进史学、律学、乐学等的新成果的出现,国内还有很多类似的挖掘,甚至对音乐史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考古发现让历史上悬案的解释也出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出土和考证《文字》,让道家传人——文字其人、其书的真伪得到验证。梳理古代音乐文献资料,除了对史料进行研究、注释等之外,以工作类别进行划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整理、研究蔡仲德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二)研究和引用古代学术资源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如果传统是一条河流,那么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在这条河流中源远流长。从“五四”运动之后导致的传统断裂,在新传统中政治话语占有的比例较高,认为古代传统文化是封建思想和残留,不断抛弃,导致文化传统从人们的生活以及思想中不断退去。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学术界对古代资源进一步挖掘,以便于引用和研究。如,研究《乐记》和《声无哀乐论》就出现了很多成果,其中的很多思想在音乐问题研究中也可以使用。如《乐记》的“声”、“音”、“乐”和“知声”等的划分,在现代音乐研究中加以引用,很多学者对音乐人类学的观念加以结合,很多学者结合音乐人类学的观念,对“乐”和“知乐”的维度和综合性加以重视。

四、开拓新领域

(一)新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

最近几年国内音乐教育体系在对一套新的视唱练耳课程进行推广,很多音乐学院子啊学生刚一入校的时候就要求唱民歌必须使用方言。不仅如此,一些教师把世界音乐引入编辑出版的视唱练耳教材之中,并要求有风格的唱。经过这一场改革开放,很多学者提出建立健全中国音乐体系,最近“中国基本乐理”的构建也初见成效。

(二)音乐批评理论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音乐批评理论没有被学者所重视,同时研究缺乏深度,当前,这一理论的研究出现突破性的进展,由于出现很多新的音乐现象,如流行音乐、新潮音乐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音乐批评的参与,因此出现音乐批评理论,逐渐形成相关优势。当前出现一些新的专注,并培养了一批相关研究人员,并建立健全音乐批评网络,上述做法为国内社会音乐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研究。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品位不断提高,作为百艺之王的音乐应该做出一定的改变,向更深的领域加以研究,音乐学创新研究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音乐素材,提升音乐品质,深化音乐感染力,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崔莹.追寻意义的世界——第八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述评[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1).

[2]郑苏.学科 学术 学生——三“学”之纲与21世纪的中国音乐学[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3]黄婉,宋瑾.我与音乐人类学:当下最关注的论题(七)——宋瑾教授访谈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4).

[4]向文,蔡际洲.湖北田歌结构的地理分布——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音乐学研究的初步尝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5(01).

猜你喜欢
音乐学创新研究思考
音乐学人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