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电子牛群档案建立的意义

2016-02-04 00:37蒙牛乳业宿迁有限公司
中国乳业 2016年6期

文/高 健(蒙牛乳业宿迁有限公司)



牧场电子牛群档案建立的意义

文/高 健
(蒙牛乳业宿迁有限公司)

摘 要:电子牛群档案是牧场运营管理的基础,牧场的合理分群、发情奶牛受配情况的监控以及牧场的绩效管理均与牧场电子牛群档案有直接关系。目前电子牛群档案的应用从以往的育种档案,逐渐发展为牧场育种与牧场牛群生产性能测定的监控,同时将每头牛的单产、乳指标与牧场电子牛群档案建立衔接,有效地调整了泌乳牛TMR日粮,提升了牧场个体牛的生产性能,改善了牧场的管理。因此,建立和完善牧场电子牛群档案对牧场的效益运营和绩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奶牛分群;牧场管理;电子牛群档案

随着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系统化及数字化管理将成为未来牧场管理的3 个主导方向。2015年中国奶牛养殖业经历了历史性转变,全国有90%以上的小区升级改造为牧场,奶牛日粮混合方式绝大部分均已采用TMR统一饲喂,这些重大养殖变革表明中国原奶食品安全源头监控已经更加完善。但由于牧场在转型过程中投资过大,导致很多牧场瞬间经营受到重挫,原因主要有2 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瞬间的资金流出,另一方面来自于牧场的前期基础管理较差。很多牧场管理者(非场长)对自己牧场拥有多少头牛,多少头产奶牛,牧场人牛比例及牧场公斤奶成本一无所知,而单纯靠国家部分资金扶助及不确定的奶量来维持牧场的运行,当养殖危机来临时,牧场管理者很容易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牧场的具体情况,了解市场的局势变化,才能够及时调整公斤奶成本及人牛比例等关键性因素,才能够适应市场不确定的变动。而牧场电子牛群档案的建立是牧场运行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1 为何牧场要建立电子牛群档案

1.1从牧场运营管理角度分析

牧场电子牛群档案就如免费聘用了一位过目不忘的场长。一个牧场要运行,首先要有怀孕的牛、发情的牛、分娩的牛、产奶的牛等。以往的牛群档案主要以纸张记录为主,容易出现丢失,或者更换牧场管理者后,需要重新验胎再次建立,最后导致配种延期、干奶延期、空怀时间较长等一系列问题,而牧场电子牛群档案的建立可以帮助牧场主了解各阶段牛群结构,分析某阶段牛群结构的异常变化并及时解决,帮助牧场配种员及时跟踪预发情牛、预配种牛及预分娩牛的状态变化,防止漏配及产死胎等现象。

1.2从食品安全角度分析

牧场电子牛群档案的建立可以辅助牧场合理安排新产牛上厅挤奶时间、末乳牛合理干奶时间等,从而降低新产牛过早上厅及末乳牛上厅比例高导致的原奶酒精阳性乳、低酸乳及高体细胞乳等相关问题;同时利用电子牛群档案及单产数据,可以保障泌乳牛群合理分群,减少高中低混群后粪污清理困难,牛体卫生差而造成的牛乳微生物污染等现象。

1.3从牧场牛群健康角度分析

牧场电子牛群档案可以辅助牧场合理分配牛群结构,依据泌乳时间及奶量变化将牛群分为高产、中低产、干奶及围产不同圈舍,这种合理分群不仅可以提高日粮配方针对性和合理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利用牧场的牛群产奶高、吃得多、粪尿多的代谢特点,集中处理高产奶牛粪便,减少整个圈舍粪污污染现象,从而提高了乳房的清洁和健康,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电子牛群档案建立也可以帮助牧场兽医提早防控乳房炎,及时隔离乳房炎病牛,防止使用同一挤奶杯而导致交叉感染。

2 如何建立牧场牛群档案

牛群档案的建立是一项非常繁琐的事情,不仅要求数据准确,同时要求项目记录非常完整。牛群档案是由繁育档案与牛群生产性能档案2 部分组成。目前国外在牛群档案的基础上,建立了DHI牛群档案信息,从而更加准确的提高了个体泌乳牛全年生产性能分析,为培育优良的奶牛品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国内DHI牛群档案信息并未得到有效完善,很多牧场基础牛群档案未得到定期更新,导致很难为以后的DHI牛群档案建立提供良好基础。电子牛群档案建立程序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2.1 牧场牛群耳号的建立及补充

牧场牛群耳号一般包括5 位数字,前2 位代表出生年份,后2 位代表出生序号。牧场犊牛占全群比例10%左右,因此建议使用3 位数字代表出生序号,同时也可根据牧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2 牧场繁育档案的验证及完善

在小区转型升级为牧场,或牧场配种员工作交接的时候,经常会碰到牧场繁育档案中预产期、受孕情况等与牧场牛群现实情况差距较大,造成牧场后期管理较为困难的情况。牧场繁育档案项目包括耳号、出生日期、胎次、发情次数、配种次数、最后配种时间、配种精液来源(公牛号)、受孕验胎时间、预计分娩日期、实际产犊日期、产犊性别、预计干奶日期、实际干奶日期、流产史次数,受孕后返情次数等。

2.3 牧场牛群生产性能档案完善

牛群繁育档案是牧场配种员进行奶牛配种、发情、验胎,治疗及建议淘汰劣质牛的必备工具。牧场好的配种员,每个月都会统计全群不同结构牛群数量及分布,以针对性地查找占比不合理的阶段牛群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同期发情、改善初配体况及日龄、使用性控精液和早期受孕检测试剂等。在电子牛群档案中,除牛群繁育档案为必备外,牛群生产性能档案也同样非常重要。牛群个体生产性能档案包括:每月日均单产、总奶量、乳蛋白、乳脂肪、脂蛋比、矫正奶量;高峰期日均单产;305 天奶量;持续力及成年牛当量;体细胞数及体细胞评分等。

2.4 数据更新及备份

牧场管理过程中有时会依据行情,引进奶牛或淘汰劣质牛,因此电子牛群档案中应该详细记载并备注原因,不仅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为年底死淘率及淘汰原因分析提供较好的依据。电子牛群档案的保存备份同样很重要,既需要专人统计和分析,又需要管理者做好备份,防止因电脑问题或负责人更换导致数据损失等现象。

3 小结

牧场电子牛群档案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牧场的管理,同时利用每月的牛群结构及死淘率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帮助牧场实现年终评比。电子牛群档案也是辅助牧场管理者调整牛群结构及数量的最可靠工具,帮助排查不合格乳及体细胞超标乳的工具,帮助牧场合理分群提升单产,实现公斤奶成本均衡的工具。

作者简介:

高健(1986-),男,畜牧师,从事奶牛营养及原奶品质监管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