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反思

2016-02-04 12:46田雨
山西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化学初中

田雨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金子初级中学,湖北 恩施445000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反思

田雨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金子初级中学,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有效教学”涵义的阐述,分析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进行策略应对。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中“班级教学”模式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教学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人对“教学模式”逐渐产生了怀疑,于是走向了“教学设计”,目前被广泛运用,其中最典型的观点包括:教学效率、教师效能、活动效能、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让学生“动”起来等观念。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什么才叫“有效教学呢?”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1]。换句话说,“有效教学”的目标不是老师教授与否,而是学到与否,如果学生没学到,那么老师再怎么的辛苦、费力都是无效教学或者低效教学。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体现的是在学生层面,只有学生在认知方面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更上升一个层面就是学生的情感,要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其中影响因素很多:

(一)教师方面

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随着社会负面宣传读书无用论,或者某学科学了没有作用等观念,作为老师也人云亦云,这是肯定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

二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一名优秀的教师,交给的学生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知识的能力、方法。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创造性。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说过:“国内培养出了很多杰出的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是多么的突出,但思维方式是那么的僵化、偏执,社交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很痛心”。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自己的教学达到“有效教学”,必须懂得和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三是教师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简单的说就是教师的兴趣爱好,情绪控制能力、坚强的意志力,以及课堂合作意识、自我教育能力的表现。这反映出的是教师的本身个人素质,包括心理、身体、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很难培养出具有博大胸怀、大爱、宽容的学生,这只能让本来呆板的课堂更加沉闷,这就导致学生无心向学、开小差、打瞌睡频频出现,这使得我们的课题教学效率及其低下,何谈有效教学。

(二)学生方面

一是学生个体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动机与兴趣、智力与认知方式、性格与气质等方面[2]。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老师抛出的话题,有的学生能快速的反应,而有的不知云里雾里,由于初中教学是一对多的关系,如果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而是一位的进行宣贯,笔者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一般。

二是学习策略与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见学生们说:“课堂上我听懂了啊,感觉做这样的题就只需要套一个公式就行了,但真在做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学到运用公式的方法,更缺乏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题型稍微一变,就变成丈二和尚了。

三是课堂参与度。学生既是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一种新方法的运用,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这就要求学生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初中化学而言,由于九年级才开设这么课程,加之要中考,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很多学生却眼神飘忽不定,甚至低着头干自己的事情,这只能说他们没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他们的思维没有持续在课堂教学上,这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面分析的种种原因,笔者认为,以上随是普遍现象,但也有它的特殊性,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需要从这些普遍性中去寻找特殊点去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

(一)烂熟教材,融会贯通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有效教学,首要的就是专业基础必须过关,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是体现高效性的先决条件。例如,在讲授“化学与能源”一节时,我们可以通过《物理》课程中“有电流通过灯泡,灯泡会发亮”的现象,让学生对“化学反应发生时,要消耗反应物,并生成新物质”等知识得以理解,如果还是按照教案一板一眼的去教学,学生肯定没有兴趣。

(二)互相尊重,掌握个性

笔者始终认为:学生喜欢某一门课程,不是因为课程本身让他着迷,而是因为他喜欢这位老师,只要学生能从心理上接受这位老师,那他所教授的这门课程的有效教学就不会很低。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并能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是保证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

(三)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开放式的课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都会有学生向教师抛出疑问,如何解答?例如:学生在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略小于1/5,这与课本是不一致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解答。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分析:是不是红磷量不足?是不是装置漏气?是不是未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是不是导管中没有预先装满水。一层一层的解析,让学生从中学会这样去思考、验证和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2]张传喜.影响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因素[J].现代教育科学,2010,35(2) : 41-4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182-01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化学初中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奇妙的化学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