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式瓶形式的历史发展与变化

2016-02-04 14:1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玉琮龙泉窑官窑

芦 瑶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琮式瓶形式的历史发展与变化

芦 瑶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随着这几年收藏热的兴起,收藏琮式瓶以宋代制品为最佳,香港春季拍卖推出的“官窑琮式瓶”以1650万元的高价成交。琮式瓶之所以名列“古董珍玩”专场拍卖中的首位。本文通过对琮式瓶的形式来源及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梳理,浅析琮式瓶不同时期特点及变化原因,从而更好地了解琮式瓶自身所存在的价值及对后世瓷器乃至工艺美术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玉琮;琮式瓶;八卦瓶

一、“玉琮”与“琮式瓶”

(一)“玉琮”作为祭祀礼器与权力地位的象征

玉琮作为新石器时期的礼器。《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1]中国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2]

经考证,玉琮距今4000至5000年,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从历史考证来讲,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因此推断玉琮作为祭祀礼器出现,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代表。

(二)“琮式瓶”阐释

琮式瓶,瓷质琮式瓶沿袭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内圆,上下通透,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为一种瓶。琮式瓶始于宋,具体而言目前定在南宋,北宋没有切确的史料、文物等发现,这种瓶式仿照新时期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琮式瓶的烧制,沿袭到元代,元代龙泉窑常见琮式瓶,明清时期烧造琮式瓶,烧制品种多样。清中后期琮式瓶有突破性的发展——“八卦瓶”的出现,随之琮式瓶的形制样式影响着同时期其他工艺制造的发展。

(三)琮式瓶产生原因

琮式瓶的产生一方面是宋代社会动荡,开采的难度加之交通运输的问题、使“琮式瓶”作为代替物代替“玉琮”这一祭祀礼器。

宋代仿古风的出现应该是琮式瓶出现的最重要的因素。从政治寓意角度看,玉琮玉璧等玉器都是国之重器,与青铜器一样是皇权与地位的象征,因此在宋代政治社会动荡的年代帝王象征自己地位的器物;从文化角度看,宋代出图大量周朝、汉代的古玉器,包括良渚文化玉等,这就滋长了仿制古玉之风,朝廷及士大夫热衷于收集整理,促使金石学的形成,金石学的发展最初是通过解读青铜器和碑刻上的文字了解商周历史,回复三代礼制。从社会现状角度看,北宋社会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作为帝王成为仿古造作的支持者,因此宫廷仿古造作引领同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

“玉琮”到“琮式瓶”的历史转变既与时代条件先天因素有关,又有社会政治文化的推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的转变是功能从祭祀转向装饰的重要阶段。

二、琮式瓶形制与历史沿革

(一)始于宋代,元代沿袭其工艺

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目前只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台北故宫博物院各收藏的南宋官窑琮式瓶是有实物断代证实,而对瀚海拍卖会上原收藏于杭州博物馆的琮式瓶是否是北宋的断代存在争议。不同朝代在器形上各有特点: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瓶体短硕;宋代龙窑琮式瓶瓶体瘦长。琮式瓶的烧制,元代沿袭下来,龙泉窑有生产琮式瓶,还烧制过连体琮式瓶。

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所谓“冰裂纹”者,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多角形的开片,显白色的纹路,由于机会不多,较为特殊。釉面出现的纹片原是一种缺陷,它由于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使釉面发生裂纹,但我们的祖先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作为装饰瓷釉的特殊手段,使这种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纹片碎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经过人工染色,从而达到所谓“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

进入元代,南宋官窑停烧。以南宋官窑为代表的“敦实厚重,大气磅薄”官家风格琮式瓶不再显见。元代龙泉窑续烧,琮式瓶式样基本沿用南宋造型,挺拔俊秀,端庄素雅,同时有所创新和发展。出现瓷琮式瓶式样有带座和不带座两种,饰茶叶末釉,造型古朴,工艺精良。目前考古发现中元代除龙泉窑外,尚未发现其他窑口烧造相同形制的琮式瓶。

(二)明清时期发展迅速

琮式瓶出现于南宋,龙泉窑、官窑仿照远古新石器时代玉琮加之改变而烧制的特殊瓶型,因此当时器形体型较大,最大高度可达40—60厘米,而进入明清时期的各式琮式瓶的高度均降到16—28厘米左右。

明清时期,琮式瓶是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常见瓶式之一。形制基本沿用了南宋龙泉窑创烧的瓶式特征,明代广东石湾窑多产此类瓶,多施月白釉。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带来经济文化的繁荣,朝廷集权统一,促使宫廷工艺迅速发展,因此明清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琮式瓶融入大量的创新元素,推动琮式瓶的进一步发展。

(三)清中期至民国初期达到顶峰

琮式瓶到了清代乾隆时又有创新式样,流行于后世,尤以同治、光绪年间的最为常见,形制古雅庄 重。[3]清代官窑大量烧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炉钧釉、仿钧釉、仿官釉、仿哥窑釉、粉彩、豇豆红釉、茶叶末釉、祭蓝釉、浅降彩等多品种,釉水肥润、釉色变化来改变琮式瓶的造型。清代后期琮式瓶出现保留琮式瓶的基本造型——瓶体圆口,短颈,方柱形长身,但是在装饰纹饰上发生重大的变化,瓶身四面利用传统山水花鸟风俗画装饰,瓶身运用绘画来装饰从侧面反映了琮式瓶功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清代琮式瓶形式演变——“八卦瓶”

(一)八卦瓶出现的原因

八卦琮式瓶是集古代玉琮和八卦于一身而制成的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玉琮在上古时代,统治阶级用于祭天,赏赐等特殊活动,含义高贵神秘的使命,到了宋代五大名窑就特别烧造这种器型的器物,供奉皇帝朝廷从事活动使用,高贵华丽、优美细腻,给心灵视觉以激情名贵、纯情冲击。

八卦瓶的出现一方面是从造型上来讲,基本的琮式瓶的形式中外壁自下而上的5节中形式有与八卦纹饰的相似之处,随着琮式瓶的祭祀功能的弱化,随之装饰功能的提升,八卦纹饰作为一种装饰纹饰出现在琮式瓶上。另一方面是在明清时期的在官府与士绅阶层的带动下,风水观念日益“深耕化”,民间风水活动十分兴盛。风水观念构成中国古代生态环境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以风水理论为核心的民俗观念,不仅作为民间民俗广泛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士绅阶层与官府的认可与信仰,促使民间风水活动的兴盛。因此八卦瓶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形式与社会意识而产生。

(二)琮式瓶形制影响其他工艺制造

清中后期,琮式瓶自身所带的特殊祭祀功能的弱化,封建社会中央集权达到顶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也进入巅峰时候,为了服务皇权中国宫廷工艺也进入登峰造极的状态。琮式瓶这一形式也作为一种造型融入到其他的工艺中。清代仿古造作很多是为了追随时尚,因此将琮式瓶的基本形制运用到其他物件。例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鼻烟壶。

四、结语

琮式瓶的出现发展到顶峰是功能、内容、形式、数量多方面发生的趋势变化。从皇权祭祀功能向装饰构建的转变,祭祀的古意逐步弱化,强调装饰功能逐步增强;从宋代单一器身的兽面纹饰向清代八卦纹的转变;从带有浓重的祭祀纹理装饰向风俗山水画融入其中的器身装饰转变;从单一釉种——青釉向青花、青釉、白釉、炉钧釉、仿钧釉、仿官釉、粉彩、豇豆红釉、茶叶末釉、霁蓝釉、浅绛彩等多品种转变,与此同时琮式瓶随着同时代工艺技术的发展加入描金工艺,画面内容题材也丰富起来。

[1]白虎通.文质篇[M].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1.

[2]故宫博物院.乾隆时期宫廷工艺仿古风格作品——琮式瓶[J]. 紫禁城,2002(12):46.

[3]冯汉.浅谈故宫藏明代仿汝、官、哥窑青瓷[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12):54.

K87608

A

芦瑶(1992-),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玉琮龙泉窑官窑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华西系玉琮功能新蠡测
玉琮谜踪
西夏官窑瓷器
此“官窑”非彼官窑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
古代玉琮的鉴定(下)
古代玉琮的鉴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