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的可译性和等值性原理

2016-02-04 12:46沈双祺
山西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法语翻译原理

沈双祺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湖南 长沙410083



论翻译的可译性和等值性原理

沈双祺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可译性和等值性是翻译界公认的两大基本原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译者需在了解翻译可行性,把握翻译等值性的基础上灵活开展工作。

关键词:翻译;原理;可译性;等值性;法语

目前,全球共拥有数千种语言,因此翻译行为必不可少。国际贸易、外事关系、科教项目、出境旅游以及娱乐、信息技术、说明书等大大小小的事务都需要用到翻译。这些通常在幕后工作的译者们试图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观点和信息传递给另一种语言。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逾越文化差异的障碍,还要面对语言的变化、更新和发展。对于译者而言,仅认识语言是远远不够的。高质量的翻译工作不仅需要广泛的知识面,还需要对某些特定领域的深入了解。此外,翻译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艺术性。成功的翻译应兼具科学的严谨性和艺术的灵活性,这就要求译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正确、流畅地传达原作的思想、感情和气氛。翻译不同于创作,它要求尽可能等值地传递原文话语信息,不能删改和增减话语内容。但翻译也包含一定的创造性,因为它在技巧上摆脱了原作语言结构的约束,依靠语言环境寻求最佳方案来等值地表达话语信息。翻译包含创造性而又不是创造,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难点。

翻译学有两条基本的原理,就是可译性和等值性①,二者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翻译实践中最为基本而普遍的内在规律。怀疑这两条基本原理,就会曲解翻译的实质,影响翻译任务的完成。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翻译学的可译性和等值性原理,旨在帮助译者们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它们,克服语言差异,准确无误地传达话语信息。

一、翻译的可译性原理

参照乔治·穆南在《翻译理论问题》中的观点:翻译活动向现代语言学提出一个理论问题,如果人们认可当时流行的词汇、形态、句法结构观点,那么他们最终将信奉翻译是不可行的。但译者们真实地存在并从事活动,他们的成果也为人们所用。因此有人说“翻译的存在构成了现代语言学的丑闻。”但这种观点已经多多少少被抛弃了。翻译行为一直暗含在语言学中从未离开:当人们将一种语言的结构用另一种语言表述时,当人们进入比较语言学时,翻译操作不停地存在或隐含其中。然而明面上,在当时翻译作为明确的语言操作以及特殊的语言事实从未出现在大的语言学论著上。也就是说翻译还没有进入语言科学的范畴。乔治·穆南轮流以两种方式进行思考,一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否定翻译行为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二是从翻译行为的角度质疑语言学理论的有效性。最后他提出,一方面不能否定功能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不能否定翻译者们的贡献。语言学家们必须证实语言学想说什么、真正说的是什么,也必须证实翻译者们在翻译时实实在在做了什么。总而言之,当语言学在理论上试图否定翻译时,其有效性为什么没有被社会实践所质疑,这一点必须被检验。

乔治·穆南作为法国翻译语言学理论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将翻译纳入了科学的研究范围,为翻译研究登入科学研究的大雅之堂开辟了道路。在他之后,众多语言学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也成为翻译研究领域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可译性”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之间,通过翻译,将源语文本或单位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实现使用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群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可译性”则指“一种源语文本或单位不能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或单位,实现不了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译者的不懈努力,不可译渐渐变成了可译。②从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来看,人类的共性使得各种语言文字之间具有可通融性、可理解性,而各地区的人因地理条件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语言文字方面的不同,形成各自的语言。因为各种语言都是由使用该语言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创造并使之完善起来的,所以这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民族文化,为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服务,可以说,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语言的差异。语言虽然具有民族特点,但思维的规律是全人类的。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所形成和表达的思想,另一个民族也用其语言来形成和表达。语言作为形成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可以形成和表达各种思想,不管这些思想属于哪个民族,或首先用什么语言形成。以此为依据,翻译学中的可译性原理指的是可以用译语表示原语承载的信息,而不是个别语言的一一对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各民族语言所表达的一切思想都是可以翻译的。

二、翻译的等值性原理

等值性是翻译的另一条原理。它要求译文与原文要在意义上和风格上达到尽可能的高度等值。这种等值不是绝对的等同,因为在翻译中要用另一种语言丝毫不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一切,无论是表面的,还是深层次的意思都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能做到基本的、动态的对等。③

在翻译研究与各门学科相结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中,等值论也得到发展。尽管雅各布逊在1959年就已经提到过等值性,但这一概念的起源仍然难以确定。一些理论家承认这一术语首先出现在数学研究领域然后才进入翻译理论界。论证这一假设的事实是在数学领域,“等值”这一术语指的是可以相互代替并且不引起歧义的一种对称关系。其他的一些理论家,例如斯奈尔-霍恩比,则否定了这一可能性。他们强调的是在德语翻译中存在至少57种类型的等值性。不容置疑的一点是“等值”这一术语暗含了价值上的对等关系,这肯定了它在数学界的实用性。然而人们同样可以从语言学和翻译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翻译理论界最早的有关等值性的讨论点在于哪些应该是等值的:字词,句子,文章段落还是全文?回顾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翻译界大发展之前,文章是被视为单位线性序列,翻译则被看成类似于译码的操作,即将原文的每个单位用目的语的等值单位进行替换。现在根据不同的理论学家,“等值单位”这一概念可类似于一个字、词或是整篇文章。译者的任务是根据翻译将被应用的情境和对目标人群所起的作用建立最恰当的等值类型。译者在工作时需克服的一大困难是等值一词被大量文献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定义和分类。各种类型的等值相互交迭,也就是说它们被理论学家们赋予了不同的名字。但是它们许多指的是同一概念,或者仅存在细微差别。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达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其次还必须兼顾风格上的等值等。

(一)语言意义上的等值

翻译的等值性不是绝对的等同,因为在翻译中要用另一种语言丝毫不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一切,无论是表面的,还是深层次的意思都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但我们能做到基本的、动态的对等,即语言意义上的对等。有时,个别语言单位不对应,可以寻找相对应的其他语言手段,或在话语上下文中表现对应。例如Les élèves entrent dans la classe.如果从语境中知道是几名学生,那么可译为“几个学生”或“一些学生”;如果从语境中知道是多个学生,那么可译为“多个学生”,或用重叠词“纷纷”,译为“学生们纷纷走进教室”以示其多。再者,由于语言的民族特点,译文难以成为原文的等值物。如果可以追求形式上的一一对应,有时反而不能等值。总之,要适当取舍,善用正确的方法准确地传递原文的话语信息。

(二)语言风格上的等值

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在掌握了两种语言的意义之后,还要兼顾所译语言的原有风格,即利用语篇信息,摆脱个别语言单位的束缚,在话语整体的基础上表达原作的思想。④要达到语言风格上的等值,译者应仔细揣摩原作的表达法、感情等。翻译的风格可根据作品的类型进行更改。例如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依照原作者的风格或柔和、或激进、或讽刺,而实用性文件的翻译则应讲究简明客观。以法律文件的翻译为例,译作的风格应与当地司法体系的习惯用词相一致。叠词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节奏、结构、情感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征,以红楼梦中叠词的翻译为例,“……呼喇喇似大厦倾……”一句,翻译家李治华先生与妻子Jacqueline Alézaïs将其译成“Patatras ! Grand fracas ! On dirait que tout le palais s’écoule !”呼剌剌形容大厦忽然倒塌时的声音,渲染出大厦倾倒的声势。译文用拟声叠音词“Patatras,fracas”将拟声与动作“s’écoule”融为一体,无论是在节奏上,还是在声韵上都生义并显,形声兼备,⑤同时还把原文爽利、讥诮而又不乏哀悼的风格展现出来。

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应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文学翻译的等值只能是相对的。翻译中的等值实际是两种文化的综合性关系。等值翻译不仅仅追求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等方面的等值,而是依靠艺术的眼光和语言文化素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追求信息等值与效果的等值,最终取得翻译的最大等值率。

三、总结

一般说来,用任何语言表达的信息都可以译成另一种语言,这就是可译性。翻译是原著的再现。原著是意义内容、语言风格和语言表达的统一体,译文要如实地再现这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意义内容、话语风格和语言表述上再现原著,这就是翻译的等值性。这两大原则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今,全世界有不可计数的人在从事翻译这一工作。作为翻译工作者,在决定从事这一行业时就应该预备好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专业技能,不惧艰险,迎接挑战。然而,翻译同样充满着创造性和趣味性,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们接触到了不同的思想潮流、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许多人看来,翻译者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两个国家、两种语言实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桥梁,对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释]

①王德春.普通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35.

②卢忠雷.论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3).

③王德春.普通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36.

④张菊.运用翻译学原理论证语言互译的等值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7 (10).

⑤郭玉梅.汉语叠音词的法语翻译探讨[J].法国研究,2010(3).

[参考文献]

[1]Mounin,Georges.Les Problèmes Théorique de la Traduction[M].Paris: gallimard,1963.

[2]王德春.普通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34-343.

[3]卢忠雷.论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4]徐艳.试论翻译等值及其可能性[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0,12(3).

[5]张菊.运用翻译学原理论证语言互译的等值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7 (10).

[6]郭玉梅.汉语叠音词的法语翻译探讨[J].法国研究,2010(3).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121-02

猜你喜欢
法语翻译原理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提升法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