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慰安妇问题:协议引分歧,和解尚难期

2016-02-04 03:08金嬴
世界知识 2016年2期
关键词:韩日慰安妇韩国

金嬴

岁末年初,慰安妇问题在韩日两国及国际社会再次引发热议。2015年12月28日,韩日两国外长宣布双方已就慰安妇问题的谈判达成一致意见,确认该问题得到“最终且不可逆”的解决。消息传出后,各方反应不一,在韩国国内出现了持续的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取消这一“屈辱”协议。2016年1月4日,两国外长隔空喊话,对协议的不同解读更是暴露无遗。

难产的、被催生的协议

韩日慰安妇问题由来已久。如果从1991年韩国首位慰安妇受害者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公开谢罪、给予经济赔偿算起,韩日在这一问题上的争端已经持续了四分之一个世纪。1993年时任日本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发表“河野谈话”,表达“歉意和反省”。1995年日本民间成立“亚洲妇女基金会”,向慰安妇支付慰问金。但是,在此过程中,日本官方始终坚持两点:第一,强调慰安妇的非政府性、非强迫性,故而日本政府不承担法律责任。第二,强调按照1965年的《日韩请求权协定》,日韩两国间的财产及赔偿权问题“已完全并最终得到解决”,故而韩方无权要求对慰安妇进行赔偿。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亚洲妇女基金会”要求接受援助者答应“放弃控告日本政府的权利”。

日本的上述态度和做法,自然招致韩国朝野的反对。自1992年1月起,二十多年来,每逢周三韩国民间团体即在日本驻韩大使馆前集会抗议。绝大多数慰安妇也拒绝领取慰问金,坚持要求日本政府正式谢罪,提供国家赔偿。2005年韩国政府首次宣布,1965年的建交条约只是解决两国之间的经济索赔和责任,日本仍要对殖民统治时期对慰安妇等犯下的非人道罪行负法律责任。2011年韩国宪法法院裁定,在韩日两国围绕慰安妇的赔偿请求权问题仍存在纠纷的情况下,韩国政府未努力解决问题,属违宪行为。2013年朴槿惠上台执政后,将解决慰安妇问题作为韩日首脑会谈的前提条件,韩日关系陷入僵局。

自2014年4月起,韩日两国开始就慰安妇等问题进行局长级会谈。2015年11月初,中日韩首脑峰会在首尔举行,作为东道主的朴槿惠也与安倍晋三实现了首次正式会晤。在这次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同意抓住201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历史机遇,加快解决慰安妇问题的谈判步伐。在这种“政治决断”的背景下,韩日慰安妇问题谈判出现转机,其结果就是2015年12月28日韩日两国外长公开宣布的慰安妇问题协议。

在共同记者见面会上,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表示,慰安妇问题是当时日本军方参与的、损害了众多女性名誉和尊严的问题,日本政府认识到对此负有责任,安倍晋三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慰安妇受害人表示诚挚道歉和反省”。双方商定,韩方将发起成立慰安妇受害人援助基金,日方将利用财政预算向该基金出资10亿日元。韩国外长尹炳世对此表示,若日方切实负起责任,韩方将确认慰安妇问题得到“最终且不可逆的解决”。虽然上述内容由两位外长口头发布,并未签署正式的书面协议,但一时间,“韩日谈妥慰安妇问题”仍成为爆炸性新闻登上了世界各大媒体。

“最终且不可逆的解决”?

协议公布后,韩国舆论旋即出现分裂。肯定方认为,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在慰安妇问题上承认负有责任,也是安倍首次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表示道歉。质疑方则表示,此次协议韩方虽设定了前提条件,但实际上是同意为慰安妇问题画上句号。此外,由于日方依然没有明确“责任”为法律上的责任,预计协议将很难得到慰安妇受害者和国民的认可。此后几天,这些疑虑连同媒体曝出的一些内幕,在韩国舆论场中连生波澜。

首先,曝光的日方谈判“价码”引发了韩国民众的抗议。媒体曝出,日本答应的10亿日元“支持资金”直接与其驻韩大使馆前象征受害慰安妇的“和平少女塑像”挂钩,不把塑像搬走就不给钱。韩国民间立即炸了锅,纷纷抗议这笔钱本是日本早就该承担的赔罪义务,现在却成了让受害国民众缄口不语的“封口费”,是可忍孰不可忍。压力之下,韩国官方被迫出面澄清,协议中不涉及“和平少女塑像”的移除问题。

其次,在日本的强烈要求之下,此次协议中加入了“最终且不可逆的解决”条款。安倍本人在与朴槿惠通电话表示道歉后,也强调道歉只此一次、到此为止。这种态度使越来越多的韩国人意识到,此次协议及安倍道歉并不具有什么“历史里程碑意义”。日本依然拒绝明确慰安妇问题上的法律责任,依然坚持赔偿权问题已经解决的立场,首相道歉也不过是回到22年前“河野谈话”的内容。协议和安倍道歉,也不过是一个顽固的右翼代表转变了调门。于是韩国媒体质疑,面对日本右翼这样降格以求,不是自欺欺人吗!

再次,韩国人发现这件事的背后始终有美国压力的影子,更加心生反感。对于韩日此次的协议,美国的态度显得分外热情和积极,白宫及国务卿均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祝贺。媒体分析,为了应对朝核威胁,特别是为了牵制在经济和政治上不断崛起的中国,美国比以往更加看重美日韩合作的重要性,但由于慰安妇问题妨碍了日韩合作,损害了美国的布局和利益,所以美国一直施加压力,敦促双方相互让步,解决该问题。此次协议达成,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当韩国民众看透幕后这些“非自主”、“美国控”的种种玄机后,感到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旧思路难启新时代

鉴于韩日美三方仍在就落实协议继续磋商,目前尚难以断言最终的解决方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此次韩日的慰安妇问题协议将很难在更大范围,尤其是韩国社会落地生根,更难以一揽子地解决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双方还要为此陷入漫长的博弈,期待中的“最终且不可逆”或将酿成极不确定的“新逆转”。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局面,主要是此次外交中的旧思维、老套路所致。

一是秘密外交和今天的公民社会格格不入。大多数韩国人直到揭牌都还蒙在鼓里,很多韩国媒体和民众大声质问:为什么慰安妇受害人对谈判毫不知情,她们的权利何在?那么多的慰安妇相关支持团体多年来奔走呼号,掌握了大量历史证据,谈判中却被排除在外,这究竟是为韩国慰安妇受害者争取权利,还是要向日本妥协?所以,当韩国媒体感慨“时光仿佛在倒流,又回到了50年前的秘密外交”时,实际上却是时光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

二是过去金钱主导的外交套路与韩国社会的现实格格不入。1965年日韩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签署了《日韩请求权协定》,韩国放弃了对日索赔权。在这一条款上落笔,对当时经济起飞前夕的韩国来说,是在急需经济援助情况下的不得已之举,那时候的韩国也确实得到了日本的几个“经援大单”,但也因此成了以后日本右翼不承认、不承担慰安妇问题罪责的主要依据。此次日本再次把本应体现反省诚意的一笔资金矮化为实际上的“封口费”,不仅令人重新想起过去“金钱主导”的时代,而且给人一种区区小钱就“打发”了韩国的印象,这自然令韩国民众感到屈辱。

三是美国的外部干预、日本的左右算计,同韩国的民族自尊心格格不入。“盟主指挥,两个仆从各让一步”,有韩国媒体这样形容此次韩日的外交之举,典型反映了韩国民众的情绪。自己受害,却始终不能得到伸张,最后是由于美国人施压,才要来日本一个不清不楚的“道歉”,形成了一个不明不白的“说法”,还要“最终且不可逆”。对历史罪责进行道歉意味着永远铭记历史教训,承担一份永久责任。日本不真诚的态度令韩国人难以接受。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韩日慰安妇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对韩日两国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法——以“常常”“往往”为例
在韩国走马观花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韩慰安妇拒绝日本“治愈金”
台湾慰安妇纪录片《芦苇之歌》赴日首映反响热烈等6则
朝鲜4月发卫星令韩日美紧张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