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养老服务业发展优势和潜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016-02-12 06:02黑龙江省副省长孙永波
中国民政 2016年5期
关键词:黑龙江服务业养老

黑龙江省副省长 孙永波

释放养老服务业发展优势和潜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黑龙江省副省长 孙永波

2014年以来,黑龙江省养老服务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养老机构项目建设、医养结合模式探索,还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候鸟式养老的宣传推介,在部分南方省份产生了强烈反响,吸引了一大批候鸟老人到黑龙江旅居观光,为黑龙江打造全国北方夏季健康养老基地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如何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释放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一道现实的课题。

一、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优势

一要强化政策创制和落地,着力解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近几年,黑龙江围绕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出台了不少有“含金量”的好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政策“成色”不足,还有一些“金子”始终没有发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缺乏“贯通性”。比较典型的就是医养结合模式中的“医保结算”问题。二是政策呈现“碎片化”。比较突出的就是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人社、教育、民政都分别出台了政策措施,但相互间的整合、衔接不够。三是政策还有“空白点”。比如,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已有相关扶持政策,但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体的扶持目前还是空白。四是政策“落地难”。主要集中在用地、补贴、税收、水电等领域。政策的创制,可以称为工作的“最初一公里”;政策的落地,则是“最后一公里”。政策创制不够科学,落实起来一定困难重重,再好的政策如果落不了地,也就如同废纸。为此,要下大力气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

二要有序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制,着力解决养老机构“进不去”和“吃不饱”的问题。目前,黑龙江省城乡公办养老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城市公办养老机构依靠政府投入,以收费价格低和设施条件好为优势参与市场竞争,挤压了民办养老机构的生存空间;二是农村敬老院建设缺乏规划统筹,导致部分敬老院床位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目前,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推进“公建民营”。今后,除保留提供“托底”保障的公办养老机构外,所有面向社会老人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都要逐步实行“公建民营”改革和“企业化”转制。对于农村敬老院,要进一步整合改造,将政府保障对象适度集中,实行分类保障,空余的机构和床位面向农村老年人开放,真正解决社会老人“进不去”和养老机构“吃不饱”的问题。

三要抓紧“互联网+”平台建设,着力解决“看不懂、跟不上、来不及”的问题。关于互联网,马云曾经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人对互联网的认识过程可能分为几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来不及。对于黑龙江来讲,“看不见”和“看不起”的阶段早已经过去。“看不懂”和“跟不上”才是当前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结果就是“来不及”,错失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良机。养老服务属于生活类服务,是通过直接为老人服务来创造消费的,而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对开展“互联网+养老”平台建设形成了倒逼,现在还“跟不上”必然导致“来不及”。为此,黑龙江省着重打造了养老云服务平台,力争将该养老云服务平台打造成养老服务领域的“淘宝网”“腾讯网”,为全省乃至全国老年人造福。

四要积极探索金融体系支持,着力解决财政“身板不硬”的问题。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介入,特别是在“财政身板”并不硬实的情况下,让金融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2月17日,省民政厅与省农村信用联社、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前期策划运作并达成合作共识的基础上,就开展养老项目发展贴息贷款业务、启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养老健康板块、建设全省养老产业云服务平台项目签署了三项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黑龙江在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业金融支持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用好这些政策、资金,全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养老服务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尝试在养老服务业建立产业基金、融资融券、众筹众投等资本运作模式,通过市场机制下的资本运作,推动养老服务业真正实现市场化、产业化。

二、大力推进候鸟式养老,积极创建全国北方夏季健康养老基地

创建全国北方夏季健康养老基地,是黑龙江“十三五”绿色生态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要继续以推进候鸟式养老为突破口,积极创建全国北方夏季健康养老基地。

一要狠抓宣传推介活动。今年的候鸟式养老宣传推介活动于2月下旬启动,和去年相比,今年有几个创新点和亮点。一是推介同时举办适老型绿色有机食品小型“绿博会”;二是旅游养老线路的精准化推介,包括“环镜泊湖”区域的整体打包推介;三是通过贸促会的沟通,动员推介目标城市相关企业和有意向投资养老服务业的产业界人士到黑龙江投资兴业;四是对闲置接待场所和公共资源的整体推介。同时,推动各地挖掘自身潜力,创造具有区域特点的养老产业品牌,力求形成“一地一品”的差异化竞争态势,并通过建设一批与旅游、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品牌养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龙头养老企业,开发一批全国知名的“龙字号”老年食品用品,共同汇成享誉国内外的“黑龙江养老”品牌,抢占产业发展的先机。

二要积极引入投资主体。黑龙江省发展养老服务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区位和生态优势,最明显的短板就是财力不足。陆昊省长在审签今年的候鸟式养老宣传推介方案时明确批示:要考虑引入投资主体。为此,要继续深化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投融资展会,并准备在“哈洽会”期间举办一次面向东北亚的养老产业博览会。要组织动员各地积极参与,主动对接,力争引进一批有分量的投资主体。同时,引导推动各地围绕开发特色老年食品、“龙药”系列老年药品和营养品,以及老年康复辅具用品等,加大产品研发和营销力度,力争形成养老服务领域“黑龙江制造”产业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继续扩大开放协作。要继续发挥黑龙江天鹅颐养联盟交流合作平台作用,积极吸引省内外企业、机构、社团、行业组织加盟,共商养老服务业发展大计,实现互利共赢。同时,要借助接壤俄罗斯、邻近日本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国际化养老服务业。近年来,黑河市依托五大连池的独特资源,发展面向俄罗斯的国际候鸟养老产业取得了初步成效,值得边境地区借鉴。此外,日本的养老服务业起步较早,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较高,各地要在养老服务业引进外资、开发产品、学习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与日本等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养老服务业领域构建开放搞活的黑龙江模式。

四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身体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刚性需求,被病痛折磨的老年生活是一种低质老龄化。因此,发展养老服务业一定要与医疗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近年来,黑龙江在这方面进步明显,得益于卫生、民政系统的密切协作。下一步,卫生、民政、发改、财政、人社、老龄等部门要进一步密切配合,力争在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推动养老机构向“医养结合”转型、发展社区居家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提高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打造医养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

三、全力推动协调式发展,努力增进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老年人的福祉

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全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因此,要注重协调发展,处理好产业和事业的关系,形成面向不同群体的养老服务供给。

一要探索建立社会困境老人养老服务保障制度,扩大托底范围。要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将政府保障对象由“三无、五保”老人向贫困家庭的高龄、失能、失独等困境老人拓展,通过建立困境老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提高既有的老年福利政策实施精准度,创制困境老人分类保障政策,使政府“托底”养老服务惠及更多的老年人。

二要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下力气对社区日间照料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争取建成具有“日托、短托”功能的居家老人“养老院”和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类上门服务的“配送站”,并优先引入社会组织、品牌企业来“公建民营”,使社区建设上的政府投入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要加快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体的扶持政策,从“场所提供、税费优惠、资金补助、人力资源、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帮助,使其形成体系、形成规模、形成产业。要加快推进“三社联动”,大力培育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真正形成“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养老服务新模式。

三要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劳动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空心化”及家庭“空巢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农村老人不仅“无人赡养”,还要“隔代抚养”,出现“养老危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认真看待这个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机构、农村社区、农村幸福院相结合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构建“以家庭赡养为基本,幸福院养老为补充,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敬老院托底”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让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村老年人。

新的任务必然带来新的挑战与新的希望。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任务部署、省“两会”精神,锐意进取,团结奋斗,才能不断开创养老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黑龙江服务业养老
养老生活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养老更无忧了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黑龙江弃风博弈
养老之要在于“安”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