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铁时代肇庆的发展

2016-02-12 11:22罗建文中共肇庆市委党校广东肇庆526020
探求 2016年1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

□罗建文(中共肇庆市委党校,广东 肇庆526020)



浅议高铁时代肇庆的发展

□罗建文(中共肇庆市委党校,广东肇庆526020)

[摘 要]高铁快速、便捷的远距离运输能力作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为珠三角与大西南的经贸合作创造了重要的条件。肇庆要充分发挥位于珠三角地区的自然和经济地理条件,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把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既避免陷入高铁“过道效应”等影响,又可以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有利因素促进肇庆发展。

[关键词]高铁时代;比较优势;肇庆发展

一、高铁开通对肇庆的正面影响

(一)肇庆成为粤桂黔4小时经济生活圈的节点城市

缩短时空差距,粤桂黔形成了4小时经济生活圈。2014年12月26日,贵广、南广两条高铁线开通运营,从贵阳和南宁到珠三角最快运行时间分别为4小时09分和3小时19分,比现行铁路运行时间分别缩短16小时和11小时左右。贵广、南广高铁提供价廉物美的远距离交通使粤桂黔形成了4小时经济生活圈,为沿线地区释放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为三省区交通、产业、旅游、经贸等方面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肇庆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从自然地理上说,肇庆接壤广西,是珠三角最靠近大西南的城市,是珠三角沟通大西南水陆空必经之地和最便捷的通道,广东连接大西南的交通体系枢纽在肇庆。南广、贵广在珠三角交汇于肇庆东站,肇庆成为大西南进入珠三角的首个城市,得天时地利,在粤桂黔高铁4小时经济生活圈中占据门户城市优势。因此,肇庆占据珠三角核心区与西南诸省连通、沿海粤港澳开放区与西南内陆腹地连接的枢纽门户城市地位。

(三)肇庆成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13城市之一

高铁的“乘数效应”、“酵母效应”会使沿线城市的交通体系、商业体系、市场体系等围绕高铁发展,形成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合作将进一步紧密。

1.广佛肇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深化。广佛肇经济合作区位于肇庆怀集,是按照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的要求,打造广佛肇经济圈,实现广佛肇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合作区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2013年1月《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复,上升为省级战略,标志广佛肇一体化合作再上新台阶。

2.粤桂合作叠加东、西部政策促进两广发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引领粤桂合作。以广东肇庆市和广西梧州市为核心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粤桂经济合作的具体形式和主要产业园区,也是国家级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早在2011年就开始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以肇庆和梧州两市交界为中轴,肇庆市封开县城西北、梧州市白云山以东、沿西江两岸布局,双方各划50平方公里,作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设区域,其中两市交界处西江南岸的10平方公里作为启动区已经开始建设。

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进一步强化粤桂合作。2015年10月广西贺州市和广东肇庆市共建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以贺州八步、肇庆怀集交界为轴心,各划出一片区域进行共建,并成立管委会进行管理,打造东中西跨省区产业转移集聚地。其中,八步区划出45平方公里用于示范区建设。

粤桂合作主要依据肇庆和广西山水相连的地理条件,叠加享受珠三角先行先试和西部开发优惠政策启动建设。南广、贵广高铁开通,增强了粤桂合作基础,使粤桂合作不仅能发挥自然地理的作用,而且能发挥高铁人流优势,势必会促进粤桂的合作深度开展,也必然推动封开、怀集等粤西北地区的发展。

3.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建设有助肇庆跨省发展经贸。2015年9月,南广、贵广高铁沿线南宁、桂林、贺州、柳州、梧州、贵港、贵阳、黔南、黔东南,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共13个城市在佛山签署协议,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述13个城市将共同打造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共同打造以高铁为引领的综合交通网和新型城镇带,全面深化口岸通关改革创新,联手推进能源经贸、产业信息、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方面协同创新和深度合作。往后,三省(区)将联合以“一园三区”合作申报国家跨区域合作试验区,为全国高铁经济带建设探索经验。当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规划》获广东省政府批准实施,广东园是现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的具体形式,以佛山西站为核心,是泛珠三角合作的重要平台、珠三角辐射大西南的前沿阵地和大西南连结珠三角的主要载体。

二、高铁开通对肇庆的挑战

(一)“虹吸效应”和“过道效应”在现阶段影响肇庆的发展

所谓的“虹吸效应”是指高铁就如同一根管道,它能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吸来,也能吸走。而“过道效应”则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仅在当地轨道空行经过,而没有留在当地起到任何效应。肇庆是珠三角二线城市,广佛肇半小时经济圈内,高铁经济带产生的“虹吸效应”不仅使大西南优质资源被珠三角核心区吸走,大量的生产要素流向广佛经济圈,同时亦会使相对落后的肇庆成为被“虹吸“的对象。当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在佛山高铁西站的建成,将会使“虹吸效应”和“过道效应”在肇庆持续发酵,影响肇庆对大西南的吸引力。

(二)高铁沿线城市成为竞争者

高铁消除“远距离”的障碍,使广大人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在“同城效应”下流向最具吸引力城市。南广、贵广沿线13个城市,不可避免成为高铁经济的竞争者,发达地区和资源丰富地区的竞争力较强,必然会对其他城市进行竞争和挤压。

(三)丧失比较优势

肇庆属于珠三角经济区范畴,但肇庆整体上落后珠三角核心区,且经济发展是珠三角九市中最不平衡的一个。2014年端州、鼎湖、高新区和四会,人均GDP为66170元,超过全国和全省水平,为核心区水平的60%左右;而广宁、德庆、封开和怀集四个山区县,人均GDP为28270元,只有全国水平的60.6%,远低于粤东西北。肇庆这几个山区县,与大西南地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由于居于珠三角范畴内,劳动力成本和生活成本仍然高于大西南地区。因此,在高铁沿线城市中,肇庆的吸引力不强,竞争力较弱,既没有广佛的超级吸引力,也缺乏低成本和资源的竞争力。

三、融入珠三角城市群,发挥连接大西南门户城市的作用

(一)发挥作为珠三角城市的优势,融入珠三角发展

1.作为珠三角城市是肇庆最亮的名片。珠三角作为贵广、南广高铁带唯一的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区,沿线内陆的优质资源包括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物流、金融、结算中心都在向珠三角地区集聚形成“虹吸效应”。肇庆可凭借此等良机,加大“乘数效应”作用,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大量吸收集聚沿线优质资源,助力发展。

2.发挥自然地理和广佛肇一体化发展优势,形成与周边地区紧密的经济联系,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以近距离全方位合作推进肇庆发展。特别是以政治、文化等与广佛肇的一体化合作,推进经济方面的发展。

3.利用发挥作为珠三角城市的营商条件和市场环境,扶持企业在本地做大做强,培育大型企业,增强本地实力。

(二)分类指导两大板块,积极参与珠三角产业分工

肇庆经济发展上分成两大板块,即中心板块和山区板块。充分利用中心板块作为传统的珠三角经济区,与广佛毗邻的优势,承接转移企业,形成珠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区,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发挥其在肇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核心地位作用,带动全市经济发展。

对山区板块,要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突出优势,加快发展。怀集、封开,充分利用粤桂合作优势,全力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封开县特别是要利用毗邻梧州、作为粤桂合作主战场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叠加政策优势发展。怀集方面,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利用广佛肇经济合作区落户等条件,推进广佛肇一体化优势互补。德庆、广宁两县也可利用资源丰富优势,接纳转移产业,推进发展。

同时,两大板块紧密对接,形成产业上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局面;形成在经济格局中,优势互补,联系更加紧密。

(三)要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高铁降低了国际贸易带来的经济地理效应,地区竞争优势将主要取决于创新努力。肇庆创新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今后它在珠三角区域、粤桂黔高铁带的地位。在高铁时代,肇庆在扩大内需、推进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多方面与高铁带城市进行合作。

(四)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1.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是肇庆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实施差异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是肇庆避开高铁“过道效应”,避免成为人流物流的“驿站”的主要措施。

2.建设好载体。肇庆中心区无论是在地理位置或是发展水平上,都接近珠三角核心区,是肇庆交通枢纽所在地,也是肇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战场。因此,要把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载体建设在中心区上,更能增强吸引力。

3.转化比较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充分利用交通优势(二条高铁、一条铁路、四条高速)和区域产业分工优势(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带),以及土地等要素成本比较低、可供开发的空间大、生态环境比较好,加快历史文化节名城知名度比一般市要高等优势条件,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把“三种企业”吸引到肇庆落户,即把大西南准备进军珠三角核心区的企业吸引到肇庆落户;把珠三角准备到大西南落户的企业和把全国各地希望同时利用珠三角和大西南两种资源的企业吸引到肇庆落户。

(五)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底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肇庆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依据。肇庆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守住西江水。对凡是可能污染西江的工业项目和园区或者可能影响西江水质的农业和旅游项目,都不能建设。在加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强化旅游城市产业带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肇庆。

□责任编辑:周权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6)01—0023—04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罗建文(1971—),男,中共肇庆市委党校教育长、校委委员、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
中日贸易发展及展望
比较优势内生结构变动与政策干预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比较优势条件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论商业银行开展债转股的主要矛盾和信托公司推行债转股试点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