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的生成逻辑、本质属性与现实指向

2016-02-12 11:22吴丽清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探求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成逻辑本质属性三严三实

□吴丽清(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510520)



“三严三实”的生成逻辑、本质属性与现实指向

□吴丽清(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建设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这是党风建设内在逻辑发展与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相结合的产物,从而开启了党风建设的新征程。“三严三实”的本质属性,是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化、具体化,因此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指向和针对性。全面践行“三严三实”将为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驾护航。

[关键词]三严三实;党的建设;生成逻辑;本质属性;现实指向

“三严三实”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提出的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系统理论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最新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三严三实”的生成逻辑

“三严三实”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党建思想的逻辑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的理论论述,形成了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关于党建最新的理论成果。“三严三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党的建设最新成果之一。

(一)理想信念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没有坚定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党的理想信念,党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党的理想信念建设这个根本问题,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本质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置于党的建设的全局性的战略地位。2012年11月,他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2013年1月,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时又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2]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又进一步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3]通过系列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性的战略高度论述了理想信念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二)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不是孤立的,它需要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建设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法治国家和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等十八个方面的内在关系,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和理论,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提供了系统完备可靠的政治、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无论是党的理想信念建设,还是党的政治、组织和制度建设,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践行和实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的建设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就看党的作风,即党风。党风是党的建设的“试金石”。党的指导思想科不科学、符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党的理想信念坚不坚定、党员的理论信念坚不坚定,党的政治路线正不正确、组织强不强大、制度完不完备等都必然在党风上得到体现。但是,党风与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之间并不是简单机械的(建设)实践—反映关系,而是能动的实践—反映关系。一方面,党风对党的建设水平和建设成效的反映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是没有问题的,党的工作也是有成绩的。党有几十万党员,他们在领导人民,向着敌人作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是大家看见的,是不能怀疑的。”[4]也就是说,党的建设是有成效的。但他接着又讲党“还是有问题的,而且就某种意义上讲,问题还相当严重”“我们的党风还有些不正的地方”。这表明党的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并不意味着党的作风就没有任何问题,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实践—反映关系。另一方面,党风对党的建设具有较强的能动反作用。党风是对党的建设的抽象和概括性的反映,这种反映特性体现了党风对党的建设具有能动性,不仅能动地反映党的建设,而且能动地反作用于党的建设。党风与党的建设存在的能动的实践—反映关系,使党风不仅成为党的建设的“试金石”,而且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并且将党风建设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首先,从思想认识上系统阐明了党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到“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等一系列论述,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党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次,从行动上切实整顿党风。从“八项规定”到整治公款送礼、吃喝等不正之风,从整治“四风”问题到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从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系列举措,将党风整顿不断推向深入,使党的作风焕然一新。

无论是从思想上提高全体党员对党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还是从行动上整顿党风中的不良现象,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要求党坚持群众路线,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总的宗旨。这些要求落到实处,体现在行动上和思想理论上,就是要求所有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由此可见,“三严三实”的生成逻辑从根本上来说是党的建设的内在逻辑,“三严三实”是党的建设内在逻辑发展与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二、“三严三实”的本质属性

“三严三实”作为党的建设逻辑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对党员的内在要求;“三严三实”又是党的建设内在逻辑发展与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宗旨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三严三实”是党的宗旨的时代化、具体化。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否实现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是衡量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5]也就是说,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分析党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形成适应中国需要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理论,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意味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高度概括化、抽象化的价值追求,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在对中国历史和实际研究基础上,转化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奋斗目标。因此,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首先要求根据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地回答“服什么务”、“怎么样服务”这两个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纵观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4年历程,先后三次面临并回答这两个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

(一)党成立之初至新中国成立时期

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分析党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科学回答了“服什么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怎么样服务”的问题。科学的回答是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中国共产党在其成立伊始,正是在科学回答了“服什么务”、“怎么样服务”这两个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才准确地找到了革命的对象和革命依靠的力量,才能够带来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十八大前后

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分析其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指向,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服什么务”的时代新课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总体小康的发展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先后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等系列重大问题,而且还经受住了国内政治动荡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挫折带来的巨大压力,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崭新道路,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怎么样服务”的历史课题。

(三)党的十八大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有了许多新变化。首先是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6]其次是国内各项改革步入“深水区”。习近平在2014年2月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记者布里廖夫专访时说“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再次,社会矛盾集中突出多发。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7]又次,生态环境承受巨大压力。最后,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巨大冲击和挑战。根据《人民论坛》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普世价值论、民粹主义等连续4年或以上位列中国十大社会思潮,近两年又分别形成了宪政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这些社会思潮的存在和发展演变,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势面前,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也必须以更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才能排解困难,推进发展。党中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前进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构想,又一次把握住了时代发展动脉,科学回答了在新时期、新阶段“服什么务”的历史性课题,紧紧抓住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实现这么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党,在于党能否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这又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党是否能将自身建设成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崇高的奉献精神的组织。因此,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目标,就必须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来要求党、必须以更加踏实的作风来开展工作,也就必须让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三严三实”。这样,“三严三实”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新时期、新阶段“怎么样服务”的问题。

“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目标,与“三严三实”一起,共同回答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下“服什么务”、“怎么样服务”的问题,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了时代化、具体化。因此,“三严三实”从本质上来说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三、“三严三实”的现实指向

“三严三实”既然是党的宗旨的时代化、具体化,自然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指向和针对性。

(一)“三严三实”属于党风建设范畴,是当前党风建设的集中体现,直指党风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同志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要整治和改变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整治和改变这些问题的切入点,而突破口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习近平在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时指出:“当前影响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是作风问题,必须突出改进作风这个主题。而作风又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聚焦,我们就聚焦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8]“三严三实”是在整顿和改变党内存在的问题,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三严”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提高理想信念修养、以身作则,戒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三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戒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三严三实”形式上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扩展和延续,内容上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发展。

(二)“三严三实”是党在应对和化解各种挑战和危险时形成的

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危险和挑战。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9]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当前党所面临的危险和挑战,仍然需要通过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来化解。“三严三实”不仅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原则,而且也是对党员干部修身、从政和创业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三严三实”为指导,切实提升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和改变工作作风,形成优良的党风,就能够极大地推进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能够从容地化解党所面临的危险和挑战。

(三)“三严三实”着眼于反腐建设,配合党的反腐工作,共同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成立94年、执政66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拥有8千多万党员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迈进。党的主流是好的,但一些党员的腐败行为也不容忽视。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10]一些腐败大案要案触目惊心,严重危害党的机体,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

反腐的要害在制度,制度的根本在防腐。没有制度性的反腐,腐败现象就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没有防腐的制度性建设,反腐将跌入总反总腐、甚至越反越腐的怪圈。

反腐的抓手在党风,党风的提升靠纪律。反腐需要依靠制度建设,不仅在于制度能够使反腐常态化,更重要的是制度能够让人预期腐败行为产生的后果,起到抑制腐败、防止腐败的作用。但制度本身也有缺陷,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在大力推进制度反腐、防腐的同时,也要把握住党风这个防腐的重要抓手。所有的腐败都是党风不纯、不正的表现。狠抓党风建设能够有效配合反腐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清扫腐败产生的温床。要狠抓、抓好党风,需要有严格的党组织纪律。“三严三实”就是抓好党风的纪律规定。它不仅要求党员干部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和严以用权,还要求他们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和做人要实。这样的纪律要求能够带来清正廉明的党风和踏实实干的作风,构筑起防止腐败的“河堤”。

“三严三实”作为党风建设的逻辑结果,源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宗旨的时代化、具体化;“三严三实”具有清晰明确的现实指向,全面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将为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2][7][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23.73.394.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61.

[4][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1.820.

[6]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1—10.

[8][9]习近平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八点要求[EB/OL].新华网,2014—10—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09/c_127075546.htm.

□责任编辑:周权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6)01—0033—06

收稿日期:2015—12—12

作者简介:吴丽清(1976—),女,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生成逻辑本质属性三严三实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属性及实地考量——基于浙江省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论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
美国政治极化的层次界定与生成逻辑
具有党校教学本质属性的社交群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