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

2016-02-12 16:59沈忠新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治安公共安全安保

沈忠新

(上海铁路公安局,上海 200071)

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

沈忠新

(上海铁路公安局,上海 200071)

铁路公共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铁路公安机关的责任,也是铁路企业的责任,更是国家公共安全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公安自身、路内协同、路地联动安保工作机制,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

公安管理;铁路公共安全

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既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出:要尽快补齐社会共治方面存在的短板,把各方面的力量动员发动起来,打造社会治理力量新的增长点,开创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局面。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要求:要把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促进公安工作转型、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重要载体。铁路是大众化交通工具,是流动的小社会,铁路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与时俱进、创新理念,积极构建由铁路公安、铁路企业、沿线地方共同参与的铁路安保工作新机制,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才能有效弥补铁路公安资源短缺、警力紧张的短板,才能适应信息化、动态化治安形势和高铁安保工作新常态。

一、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的理念

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善于运用新的手段和载体,协调铁路企业,依靠沿线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把铁路内部单位和沿线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把铁路干部职工和沿线群众发动起来,把各种社会资源力量利用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作用发挥起来,形成“上下齐心、内外协同、左右联动、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努力打造铁路治安防控新的增长点,不断开创铁路治安防控新局面。

(一)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是铁路公共安全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铁路是国家的公共设施,是人民群众出行的大众化交通工具,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旅客进出车站、乘坐列车。铁路公共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已成为老百姓倍加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到铁路声誉,而且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形象以及公众对铁路公共安全的信心,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铁路治安与沿线地方组织的大型活动安全紧密相连,尤其是执行重大任务、重要节点安保时,很多对象都要乘坐列车进出,铁路安保是当地大型活动整体安保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级公安机关都会以活动举办地为中心,在铁路构筑安保圈防线,采取“外圈保内圈,内圈保核心”,实行“远端卡控、源头控制”,加强到达列车及其途经沿线的治安管控,严格出站旅客安全检查,严防各种危险人、危险物、危险事从铁路渠道流入当地,为活动安全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因此,必须路地联手,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进而促进社会公共安全[1]。

(二)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是确保铁路公共安全的关键

铁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站、车、线、场点多线长面广,就影响铁路公共安全的因素而言,其主要源头均来自社会。特别是受境内外暴恐活动的诱发刺激,铁路已成为暴恐袭击的首选目标,一旦袭击得手,危害大,影响大。近年来,先后发生了昆明火车站“3·01”、广州火车站“3·06”“5·06”、乌鲁木齐南火车站“4·30”暴恐案件。从站车查缉情况看,仅2015年上海局就核查涉恐人员数百名,这些人员在管内沿线上海、杭州、义乌、苏州、常州、南京、徐州等地乘车,暴恐活动对铁路的现实威胁日益增大。同时,由于社会上各种不稳定因素存在,个别极端分子借铁路发泄不满,对铁路实施捣乱破坏,拦车断道、置放障碍等。各种不法分子到铁路上拆割盗铁路设施设备、盗窃运输物资和旅客财物以及携带危险、违禁物品进站上车,精神病人在铁路上滋事肇祸,所有这些危险人、危险物、危险事,均来自社会,严重危及铁路公共安全。只有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同管住这些危险人、危险物、危险事,才能确保铁路公共安全。

(三)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世界高铁看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外交的一张“黄金名片”。中国高铁看上海,上海铁路局地处长三角,跨越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现有13条高铁线路,运营里程达3250公里,占全路六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高铁大局。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管内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将开通高铁,“十三五”末上海局高铁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占全路五分之一,承担着东部铁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高铁对线路设施设备、沿线治安环境等要求极高。一次设备故障就可能导致全线瘫痪,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媒体广泛炒作;任何细小的安全隐患和治安问题,都可能酿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一次安全事故就可能毁灭高铁事业。李克强总理在视察铁路时指出:要坚持安全第一,保证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安全。确保高铁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高铁发展事业,事关党和国家的形象,它不仅仅是铁路企业的责任,也不仅仅是铁路公安机关一家能够担当的责任,而是国家公共安全的责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资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确保高铁公共安全[2]。因此,只有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借助社会资源,发挥整合效应,有效弥补铁路自身安全发展的短板和不足,才能确保铁路公共安全,适应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为高铁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的实践

近年来,我们立足铁路实际,着眼高铁时代,以“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的理念为引领,不断创新铁路公安工作,积极推进公安职能转型,发动路内外各种力量,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圆满完成了重大活动、重大任务和重要节点的安保任务,有力维护了铁路公共安全。

第一,从公安职能转型的实践看,坚持正确认识、严格履行公安机关职能,该公安机关干的坚决干好,不该公安机关干的坚决退出来,新形势下该由公安机关承担的坚决担当起来,积极推进了治安、警卫、内保、刑侦工作“四个转型”,把线路防护栅栏的加高加密、养护维修、隐患整治和车站站台两端卡控、高铁应急疏散通道管理以及内部安全防范等,理应由铁路企业承担的职能,全部移交给铁路企业,并建议路局在全路率先恢复了站段内部保卫组织,使公安机关从大量庞杂的非警务活动中解脱出来,把有限的警力和主要精力用在公安主业上,有效缓解了警力紧张,提高了警务效能,逐步建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第二,从大型活动安保的实践看,近年来,我们先后完成了上海亚信峰会、南京青奥会、乌镇互联网大会和南京首届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北京“9·3”阅兵典礼、北京APEC峰会期间的铁路安保任务,确保了春运、暑运、“五一”、国庆黄金周等重要节点的安全,无论是我局作为安保任务的主战场,还是外围防线,上级公安机关都要求在铁路构筑安保圈防线,路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坚持“外圈保内圈,内圈保核心”,紧紧围绕“管住危险人、管住危险物、管住危险事”,严格落实各项安保措施。特别是上海亚信峰会,我局在上海站率先启动了铁路公安、地方公安联合武装巡逻机制,南京青奥会首次建立了公安自身、路内协同、路地联动反恐防范“三项机制”,乌镇互联会大会尝试在核心区车站出口处,利用地方人员、设备、技术和资源优势,联合开展重点人员查控,既确保了铁路公共安全,又为地方筑牢了安全屏障,实现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第三,从专运警卫任务的实践看,当前,高铁专运警卫日益频繁,任务重、难度大,单靠铁路难以独立完成。特别是2015年11月,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苏州举行,17位中外国家领导人同乘一趟高铁专列,大型活动安保与要人警卫交织,任务非常特殊,在全路乃至世界铁路专运警卫史上前所未有。面对空前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在上级统一领导下,首次由铁路牵头,成立了国家层面的高铁安全警卫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由铁路公安、路内单位、沿线地方共同参与的“大警卫”工作格局,健全完善了区域联动、合成作战机制,空中、地面、水下安全警卫措施整体推进,确保了任务的胜利完成,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四,从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看,我们在加强铁路自身安全防控的同时,主动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对接,在明确铁路与地方管界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了路地联勤联动机制,既分工负责、各负其责,又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打破了管界壁垒,消除了接合部空当,形成了工作合力。积极推进铁路治安综合治理,把铁路公共安全纳入沿线地方“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工作设计中,发展了平安志愿户,组建了志愿护路队,设立了护路宣传联络站,培育了护路治安积极分子,充分利用地方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强沿线重点人员管控、矛盾纠纷化解和安全隐患整治,有效弥补了铁路公安警力不足,维护了铁路公共安全。

三、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的机制

面对反恐形势严峻,各种矛盾交织,周边情况复杂,大型活动不断,高铁警卫频繁,新线快速发展,风险隐患叠加,公共安全问题多发,任务繁重、警力紧张的新常态,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指示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反恐防暴新形势、铁路治安新变化和高铁安保新常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密结合铁路治安实际,创新公安自身、路内协同、路地联动安保工作机制,更好地协调推动各方力量,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放大效应和倍增优势,不断提升铁路治安防控能力,全力维护铁路公共安全。

(一)创新公安自身安保工作机制

铁路公安是维护铁路公共安全的主力军,要紧紧围绕“管住危险人,管住危险物,管住危险事”,严密各项安保工作措施,认真抓好组织展开。在常态条件下,一要管住治安面。紧紧盯住大中客站容易发生问题的广场接合部、进站口、安检口、出站口“四大关口”,坚持公开用警、武装用警,科学安排车站警力,落实特警驻站,用好特保辅警,合理设置固定岗、流动岗、钉子岗和联勤岗,充分发挥警车、警灯、警亭、警犬、移动警务室等各种警务资源的作用,以最大限度的岗位前置和警力前移,努力打造“一分钟处置圈”,严防各种案事件的发生,确保面上治安平稳有序。二要管住危险人。建立大情报系统,将网上逃犯、有前科劣迹者、违法犯罪嫌疑人等人员信息,与旅客实名制信息进行自动碰撞比对,及时掌控违法犯罪嫌疑人员进站乘车的动态信息,实施分色分级管控,进行“点对点”精确防范、精确打击、精确查处。指导督促车站严格落实实名制查验,对“票、证、人”不一致的,坚决不放其进站上车。发挥铁路公安优势,大力加强站车查缉,及时盘查可疑人员,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三要管住危险物。严格落实“全覆盖”安检要求,对旅客及其携带的行李物品,做到件件过机、人人过门、个个手检“三个百分百”,严防漏检漏查。督促铁路严格落实实货制要求,加强货物安全检查,对品名与货物不一致的,严禁运输。适时组织治安大清查,加强对重点部位、复杂场所的检查,及时发现处置危险物品,消除安全隐患。四要管住危险事。滚动开展不稳定、不安定因素排查,落实重点人员管控,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加强风险源头控制,严防出现危及铁路公共安全的苗头。对发生的各类警情,要及时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消除影响。在重大活动、重大任务安保期间,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要以活动举办地为中心,构筑铁路安保圈防线,坚持“外圈保内圈,内圈保核心”,加强源头控制和远端卡控,加强列车安全防控,加强出站旅客安全检查,严防危险人、危险物、危险事通过铁路渠道流入当地,为确保活动举办地安全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创新路内协同安保工作机制

铁路企业是铁路反恐防范、内部治安和安全防范的责任主体,是维护铁路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一要健全组织机构。铁路企业要重视内部治安和安全防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制,落实人员装备,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展开、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已经恢复的站段内部保卫组织作用,配齐人员装备,健全制度机制,牵头落实内部治安和安全防范工作。二要出台政策规定。铁路公安机关要主动与路局加强沟通协调,既要“文来文往”,书面向路局提出意见建议,又要“人来人往”,不厌其烦当面报告,不断推动路局层面出台有关铁路尤其是高铁安全的办法规定,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撑。要抓住国家修改《铁路法》的契机,立足于维护铁路公共安全,积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三要加强宣传发动。铁路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宣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内部安全防范意识,自觉主动做好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四要抓好工作落实。铁路公安机关要加强检查指导,督促推动基层站段严格按照路局的办法规定,认真抓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特别是要严格落实安检查危、实名验证和通道管理,加强反恐防范、内部维稳工作,做好重点人员管控和矛盾疏导化解工作,维护铁路内部安全稳定。铁路企业要把维护铁路安全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日常检查考核,切实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自觉维护铁路公共安全[3]。

(三)创新路地联动安保工作机制

要紧紧依靠铁路沿线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政法委、综治委和公安机关,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共保铁路公共安全。一要理顺组织领导体系。要借助中央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安机关统一组织指挥,理顺领导指挥体系,打破条块管辖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互助互补”,合成作战,攥指成拳,充分发挥“1+1>2”的整体功效,不断提升铁路公共安全防控能力。二要完善联勤联动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由路地公安机关、铁路企业、沿线企事业单位、武警部队参加的联勤联动机制,互派联络员,落实办公场所,配齐人员装备,互换通信器材,加强协调对接,及时通报情况,保持信息畅通,协调统一行动,尤其要落实特警、武警常态驻守铁路大中客站制度,共同维护铁路公共安全。进一步完善车站、线路联勤联动机制,并将其延伸拓展到货场、编组场,打通路地阻隔,形成工作合力,联合巡查防范,共保安全稳定。三要实施治安综合治理。要认真借鉴苏州领导人会晤、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安保工作的经验做法,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把铁路公共安全纳入沿线地方“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地方人力、技术和资源,加强铁路治安防控,实现铁路治安的综合治理。四要加强矛盾风险控制。铁路公安机关要积极主动配合沿线地方,滚动排查两侧重点人员、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督促配合地方落实好管控、化解和整治措施,严防出现危及铁路公共安全的苗头。地方公安机关要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基层基础工作优势,主动开展矛盾化解、治安防控和打击整治,充分发挥在维护铁路公共安全中的拳头作用,以铁路治安防控工作带动沿线地方治安防控工作,以沿线地方治安防控工作来支撑铁路治安防控工作,实现路地治安防控工作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以“互助互补、共建共享”的良好成效来维护铁路公共安全。

[1]黄明.加快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水平[J].公安研究,2015(12):13-17.

[2]吴军.关于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思考[J].公安研究,2015(9):24-26.

[3]刘乐国.立足成体系建机制重实效解决好防控体系效能发挥的“最后一公里”[J].公安研究,2015(11):71-76.

责任编辑:仪宏斌

D631

A

1009-3192(2016)01-0049-04

2016-01-02

沈忠新,男,浙江嘉兴人,上海铁路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治安公共安全安保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Me & Miss Bee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跟踪导练(一)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猴”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