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2016-02-13 04:33蒋柱武陈礼洪
天津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蒋柱武,刘 涛,陈礼洪

(1. 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福建福州350118;2.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092)

应用技术型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蒋柱武1,刘 涛2,陈礼洪1

(1. 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福建福州350118;2.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092)

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研究应用技术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评价等问题。通过建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3个理论课程平台,并辅以“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任选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校内专业能力训练和校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的融合提升。建立以“学习产出”为主轴的教学测评体系,使培养方案符合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大幅提升给排水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工程教育认证 学习产出 培养质量 应用技术型

专业认证是确认高等学校开设的专门职业性教学计划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合格标准的评估过程,是为进入专门职业的人才产品提供的质量评价和过程保证。[1]给排水工程教育在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知识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进行给排水工程实践、集成和创造的应用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以适应给排水工程场所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学生进入工程和非工程市场的职业而继续学习做好准备。给排水工程教育的不同实践形式和职业发展造就了排水工程科学研究员、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和技术员等4个不同层次的职业人才。当前,职业市场对给排水专业人才的需求重点是技术工程师和技术员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给排水领域生产活动的基础知识、技术基础、专业技术及技能,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组合人力、物力和智力制造出符合要求的结果或将这种结果进行合理的复制。[2]

应用型人才与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区别只是人才类型的差异,而不是层次高低的差异。[3-4]从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角度来说,两者都是国家不可缺失的人才。从提高生产效益和工程水平上看,应用型人才的作用更为突出。评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习产出,是专业认证评估十分重要的环节,[5-6]而这恰恰是国内高校较为薄弱的一环。因此,参照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通过优化给排水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建立“教学过程-学习产出-培养目标”闭环的质量控制体系,大力提升给排水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水平,以满足给排水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类别的紧迫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外专业认证的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工程教育界和工业界的桥梁,是注册工程师制度建立的基础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也是促进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国际流动的重要环节。从1992年起,建设部启动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工程、建筑工程管理6个工科专业的评估,开始探索我国工程教育类似国际上的专业认证工作。[7]2006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计认证了406个专业点。

2013年,中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达到1,047所,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所有本科专业点的32%,;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中国成为了世界工程教育的第一大国。2012年,中国科协与人社部、教育部达成共识,并经外交部同意,由中国科协代表我国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中国为该协议签约预备成员国,并于2015年6月投票决定转为正式成员。仅2013年一年,中国工程教育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点就达95个。因此,各个高等学校和工程专业进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将是大势所趋,正式成立后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也将会履行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对我国工程教育的专业评估。

在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由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BET)进行。它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间组织,[8]主要工作之一是为全国的工程教育制订专业认证政策、准则和程序,统管认证工作,并授予专业认证合格资格。在德国,ASIIN(Accreditation Agency for Study Programmes in Computer Sciences,Natural Sciences,and Mathematics)是唯一对工科、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本科和硕士教育项目认证的机构,是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现有的17个正式成员之一。[9]英国设有工程委员会(UK Standard for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Competence,ECUK),是经皇家特许的权利机构,负责对各工程专业进行管理。对工程教育的认证由ECUK授权的协会参照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的专门文件,开展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日本有技术者教育认定机构(JABEE)等。美、德、英、日等国家履行工程教育认证的组织是非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授权的专门机构。

我国于2007年8月指定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经过5年的试点工作,于2012年7月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颁布了工程教育认证办法。办法明确指出,我国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是: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

2 研究价值

目前,我国给排水专业的认证还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还未将教育部委托建设部进行专业评估的6个建筑和土木类专业纳入专业认证体系。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的任务。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将逐步建立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联系的注册工程师制度,认证体系将成为工程教育界与工程界沟通的固定渠道,从而不断提高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对工程界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也将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与中国工程师注册制度之间实现连接。

随着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实施专业认证的政府意志也将转化为从事工程教育的高等学校的自觉行动。[10]因此,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尽早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究,提升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尤其是大幅提高以应用技术人才类型为特色的工程教育质量,使之适应工程教育国家化趋势,对于实施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由于水环境污染和人均淡水资源的匮乏,我国水量和水质型缺水问题广泛存在。水质和缺水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给排水专业人才的服务对象已经从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到了水社会循环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其专业任务已经从主要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排放,即以满足“量”的需求为主,转变为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水量与水质问题并重,满足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目标。本研究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给排水专业为例,研究应用技术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评价等问题,使之符合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工程性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3 主要研究内容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资格、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7个方面的要求。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应该推行“学用结合”,以用为主、手脑并用的教育方式。[11]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涉及高校、企业、学生个人、家庭和社会等不同利益相关者。[12]在由政府主导建立的“责任共担”人才培养机制基础上,建立教师为主、校企结合,“多方联动”的培养模式,对实现“学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尤为重要。本研究围绕认证通用标准,进行“学用结合”和“多方联动”的教学改革,主要研究内容为:①研究并制定明确、具体的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给排水专业培养目标;②研究并优化给排水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用结合,以用为主的教育方式;③研究并制定多方位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筛选器,突显教师为主的责任担当和利益关联,实现师资队伍的优胜劣汰;④研究面向学习产出的教学测评,建立“教学过程-学习产出-培养目标”闭环的质量控制体系。

4 研究方法

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在理论方面,通过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对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含义、原则、标准、方法等进行深入认识和探讨。实践方面,要根据给排水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检验,在行动和实践中学习研究、改革创新、总结反思,不断修正、完善教学实施方案,推进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第一,围绕有别于理论研究型人才类别的专业人才规格,研究开发面向应用型人才“学习产出”的教学测评体系。建立“教学过程-学习产出-培养目标”闭环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对培养目标的应用性进行有效监控和科学测评,并以测评结果为依据,进行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建立以“学习产出”为主轴的教学测评体系是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

第二,建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3个理论课程平台,并辅以“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任选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从课堂内系统性、综合性的给排水工程实践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式开放实验、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能力训练和校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融合提升,是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第三,优化适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类型的师资队伍,形成教师素质培养与恰当的政策激励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与培养方案,使得教师不断被筛分和优化,突显教师为主的责任担当和利益关联。实现师资队伍的优胜劣汰是提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

5 初步研究成果

课题组制定了第1阶段(理论研究阶段)和第2阶段(实践研究)计划,根据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如下:

①以给排水专业为例,制定了一套满足社会需求、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给排水专业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好地贯彻工程教育国际化的指导思想。

②构建了一个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增强的给排水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突出理论教学为技术应用服务的基础性,形成了逻辑性强、目标明确的平台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

③在专业能力训练和创新实践中贯穿“学用结合、以用为主”的理念,形成了从课堂内系统性、综合性的给排水工程实践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开放式创新实验和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④在中央财政和省教育厅配套资金的资助下,建设了给排水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和创新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学生在做好给排水设备操作技能实训后,增加了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比例,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陈文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 高教论坛,2011(7):29-32.

[2] 柳宏志,孔寒冰,邹晓东. 综合就是创造——综合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13-18.

[3] 韦宗发. 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质特征与规格定位[J]. 高教论坛,2012(11):3-5,43.

[4] 刘维俭,王传金. 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100-105.

[5] 孙超. 对美国大学生学习产出研究的反思[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6):81-84,112.

[6] 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 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8-37.

[7] 毕家驹. 关于中国工程专业认证的所见所思[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31):10-18,120.

[8] 张晓琴. 美、英、德工程教育认证的比较与借鉴[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84-90.

[9] 袁本涛,郑娟. 博洛尼亚进程后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研究——以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1):28-33.

[10] 毕家驹,黄晓洁. 中国大学国际化的挑战与应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4):49-57,122.

[11] 关少化. 我国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特点、价值与理论期待[J]. 北京教育:高教,2015(5):24-27.

[12] 张兄武.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0-15.

On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applied Talents Majoring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ANG Zhuwu1,LIU Tao2,CHEN Lihong1
(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Urban Construction,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18,Fujian Province,China;2.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Taking the major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SDSE)as an example,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staff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echnology-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cultivation.Through establishing three theoretical course platforms for basic courses,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a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of “specialized main courses+trans-disciplinary optional courses”,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as set up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Furthermore,a“learning output oriented”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o make the training program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engineering and greatly improve educational quality of WSDSE talent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learning output;educational quality;technology-applied model

G424.1

A

1006-8945(2016)08-0009-04

本课题受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13—2015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FJJKCGZ14-021)和福建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支持。

2016-07-01

猜你喜欢
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