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机制研究

2016-02-14 18:52王新媛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科技成果区域

王 琳 王新媛 王 瑾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建立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机制研究

王 琳 王新媛 王 瑾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力量,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目前,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对接程度不高,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限制高校自身发展。地方高校应该在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努力实现科技成果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发展需求;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必须大力增强其原始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1]。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力量,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2]。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对接程度决定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也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4],阻碍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障碍仍然存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无法有效对接,建立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机制刻不容缓。本文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高校的角度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今后可以探索和改革的方向,为建立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机制提供对策参考。

一、制约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的因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不管是企业还是高校,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高校而言,没有创新意识,科技成果就不能真正对产业发展进步发挥作用。如果企业没有创新意识,对高校科技成果的需求不那么强烈,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是无法实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再加上本身综合实力有限,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变得困难重重。

2.科研政策导向问题

目前来看,国内高校排名主要参考指标包括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获奖、专利等,服务社会相关的指标所占的比重太小,必然导致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忽视服务社会的比重。高校教师除了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忙于申报项目、发表论文的循环之中,即使有科研成果,大部分是为了项目结题,根本无暇考虑科技成果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问题。这就导致诸如科技成果偏离市场需求、科技成果成熟度不够等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对称问题的产生。

3.缺乏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的载体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在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缺少中试基地,导致科技成果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导致科技成果推广和宣传不够。在社会上,缺乏专业的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和权威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投融资渠道不畅,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能够为科技成果与产业为需求有效对接提供良好的服务。由于载体缺乏,严重阻碍了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的成效。

二、建立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机制的对策

为实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地方高校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

1.找准自身发展定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文化支撑的重要职能和使命,这就决定了地方高校在办学定位上,必须坚持以地方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发挥优势,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和思路。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就要求地方高校要围绕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主动对接当地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积极为产业转型发展服务,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通过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顺利对接,可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成果、科技服务和科技人才,也可以为高校争取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促进自身发展;同时,这也有利于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激发创新活力,使高校成为创新活动的中心,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2.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

特色发展是地方高校增强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有特色才能形成优势,地方高校要克服盲目扩大规模、一味追求多学科、多专业的发展倾向,要结合自身的历史底蕴、办学条件等因素,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学科专业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地方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构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体系,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第一,要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趋势,着力打造地方急需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培养产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第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服务。地方高校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使科技创新同产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通过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要集中精力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科学分析各个学科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基础上,集中有限资源,重点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要着力凝练学科方向,培育突出学科特色,争创一流。

3.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地方高校通过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可以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第一,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地方高校中试基地不足是制约其科技成果成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成果成熟度又影响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由于自有技术不成熟、科技人员缺乏等原因,不能按照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地方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或者以技术入股方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潜在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第二,大力引进与地方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高水平人才和团队。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水平的拔尖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带动相关学科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地方高校现有科研评价体系不利于激励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更好地对接,地方高校应当尽快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比重,重视服务社会的影响,发挥市场对科研的导向作用,形成重在质量、崇尚创新的评价方式,建立以科技成果创新创造、对接产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

(2)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

目前,各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虽然经常修订,但由于不合理的成分存在,制约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和成效的提高[5]。推进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当前,大部分高校都设有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部门,但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队伍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构建完善的技术经纪人队伍,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非常有必要。第二,提高教师成果转化收益。坚决维护对科技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员的合法权益,激发和鼓励各类人员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转移与推广应用。

(3)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地方高校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通过考核体系、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指挥棒效应,鼓励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第一,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对地方高校教师的考评、激励等机制,对唯项目、论文、获奖等的评价模式进行拓展,将科技成果能否实现产业化作为工作量考核、绩效发放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第二,改革职称评定制度。从教师角度来说,职称与教师的利益密切相关,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并没有作为职称评定的参考指指标,影响了教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因此,在职称评定工作中,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业绩所占的比重,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闫傲霜.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产业,2010(12):58-62.

[2]张大良.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23-29.

[3]姚成郡.中国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2-106.

[4]董小艳,李海燕.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4):66-68.

[5]梁祎,冯锋.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6(7):86-87.

(责任编辑:姚歆烨)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al Demands

WANG Lin,WANG Xinyuan,WANG J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Local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forc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t present,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local universities are not well connected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mands.This situation not only affects regional development,but also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itself.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localuniversities and regional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mands,and also better serv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exploration and reform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finding outtheirow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enhanc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and deepen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local universities;scientific achievements;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mands;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647

王琳(1985—),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2016年天津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JWDY-20161020)。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科技成果区域
分割区域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区域发展篇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