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4”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6-02-15 06:36宋冰冰
职教通讯 2016年2期
关键词:技能型职业院校中职

宋冰冰,杜 鹃



对“3+4”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

宋冰冰,杜鹃

摘要:“3+4”培养模式是江苏省策应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战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建设试点项目,是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然而,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经验的缺乏与目标的不明确给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各方带来了不同的问题,班主任作为联系各方因素的关键人物,起着调和矛盾的重要角色作用。关键字:“3+4”班级;班主任;管理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未来十年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为了策应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战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各省市纷纷就中职与本科衔接培养展开研究,例如,江苏省“3+4”模式试点项目是培养工程人才的探索。[1-3]“3+4”培养模式即学生在中职院校学习三年后转渡到本科院校学习四年。自2013年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作为前三年培养试点基地开始招收“3+4”学生,在没有借鉴经验的情况下,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一、“3+4”模式的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实体经济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对于教育的要求就是反映在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现阶段中国本科院校目标主要仍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技能经验的缺失无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而作为技能型为主的职业院校,输送的人才大多也无法完成高要求的技能应用。这是由于中国的职业教育处于明显弱势地位,生源质量欠佳、教学软硬件条件差、教育目标欠缺、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直接导致了职业向社会输出的人才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偏低。研究实体经济根基稳固的欧洲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发现,它们的普高教育和职校教育是平行的两个教育类别,职业学校毕业生可升入专科或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甚至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完备的教育体系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在公众心目中的吸引力,这种国际化的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实体经济背后的重要支撑。[4]

“3+4”模式的试点,成为改变职业院校这一尴尬处境的契机。(1)“3+4”学生的入学门槛较高,中考600分以上的分数线通常与四星级重点高中一致,保证了生源质量;(2)“3+4”试点班级在各学校都得到足够重视,教学投入多,教学资源得到改善;(3)市教育局对“3+4”学生的基础学科教育进行统一管理,如教材的征订、教学进度的把握、以及阶段性测试,这些为职业学校非“3+4”学生的基础学科教育起到示范作用;(4)“3+4”的学生在职业院校可以积累技能经验,进入本科院校后汲取更深层的理论含义,结合了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两者优势,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二、“3+4”班面临的挑战

(一)“3+4”模式三年中职教育和四年本科教育的衔接性尚不理想

“3+4”模式虽是分段培养,但必须制定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4],才能发挥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各自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培养出技术素养与研究能力双赢的人才。然而,现阶段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力度不足,目标不明确,容易产生教学过程的间隙或重叠。

(二)“3+4”班级的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3+4”全新的模式决定“3+4”学生有别其他学生,在课业基础、学习能力和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上远高于普通中、高职学生,现有的环境和条件达不到激励他们学习的最好状态;而在本科院校一贯培养通过高考选拔的、专业零基础学生,专业培养条件难以进一步提高“3+4”学生的技能优势。

(三)师资力量经验仍需累积

“3+4”试点班级在各中职院校一般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配备有力的师资,但是“3+4”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高于以往学生,教师的经验及策略有时并不适用,加之教学内容和教学强度的变化,任课老师仍需要时间进行调整。

三、“3+4”班主任的关键作用

由于生源质量、教学目标等因素,职校与本科班主任的工作有很大区别。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低于本科院校,学生自觉性及学生素质大多低于本科院校学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因而职业院校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小到班级和宿舍的卫生、学生每日的出勤,大到学生打架斗殴、参与公开的集体活动,事无巨细,都要操心。本科院校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自觉性较强,因而班主任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有些本科院校甚至没有班主任,学院一个年级的一百多人只由一名指导员老师负责指导和分配任务,班级大小事务主要由班委负责处理,集体配合完成。

“3+4”班主任的工作区别于以上两种班主任。“3+4”班级处在职业院校的大环境下,学生难免会出现与职业院校学生相同的问题,因而常规管理不能放松;“3+4”学生较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因而班主任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学习上的起伏状况,随时做激励、疏导、调整工作;另外,由于“3+4”班级仍处在探索阶段,学校、学生、家长、任课老师等多方仍有矛盾需亟待解决,而班主任作为连接各方的桥梁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起到润滑油的调节作用。总之,“3+4”班主任责任大、压力强、任务重,尤其关键。

四、“3+4”班级管理模式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全面发展

现阶段对“3+4”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尚不清晰明确,不同学校及任课老师对于教学深度把握不一。基础课内容差别小,统一情况较好,如南京市职教处每一学年针对“3+4”学生进行全市统考,江苏其他市县由对接的本科院校出题进行统考,这为任课老师把握教学重难点提供参照和指导,为学生检验自我学习成效提供依据。但是,专业课统一情况并不理想,由于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进行统考并不现实,而考核标准不明确统一,导致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另外,学生学习往往抱有功利心,基础课统考足以提供学生适当的学习压力及动力,而专业课无统考则易被学生轻视,产生重基础课、轻专业课的不正常情况。

作为“3+4”班主任,虽然无权指定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但实时把握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十分必要。例如,通过分析每一次测验结果,及时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或通过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和自习课的表现,平衡学生对于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学习精力的分配。同时,班主任需要沟通学校和任课老师,把握最新的“3+4”培养政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品质发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读死书。

(二)抓好常规工作,关注个性发展

“3+4”学生学业压力大,但常规工作仍要常抓不懈。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3+4”学生生源来自全省,背景不同、习性各异、年龄尚小,且往往并没有经历过住校生活,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他们,这种集体生活是一次挑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能力,也为了维持班级的正常秩序,班主任需要抓好常规管理工作,通过每一件大小事务指导学生逐渐学会独立、自主,学会适当地做人和做事。

职业院校校园生活丰富,相较于普通高中校园氛围轻松活跃,“3+4”班级存在于职业院校之中,可以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3+4”班级学业压力大,但以此为借口拒接学校各项活动的做法并不可取。只要班主任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加班级凝聚力,往往收效颇佳。学生个体在集体活动中也能发挥才艺、收获自信,进而转化成学习上的动力。

(三)严抓班风学风,提高学习效率

班风学风积极端正是班级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一直是班主任紧抓不放的重点,对“3+4”班级也尤其关键。“3+4”班主任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正确的学习风气,狠抓学生学习中的投机做法,杜绝作弊、抄作业等不良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课程介绍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

“3+4”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小,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各科任课教师仅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对学生的教学要求较之高考要求低;然而“3+4”学生进入对接的本科院校后需要与经过高考洗礼的学生进行竞争,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在本科院校中保持竞争力。

总之,“3+4”班级情况特殊,对中国的职业教育乃至教育体系意义重大,但现阶段挑战重重。“3+4”班主任作为连接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关键桥梁,需要面对各方的质疑,化解各方矛盾,承担尤其重要的角色。“3+4”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既要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做人,又要培养学生兴趣才艺、树立自信心;既要狠抓班风学风,又要指引学生学会学习,拥有学习自觉性和自习能力。“3+4”班主任需要丰富的带班经验,需要以学生前程为己任的热心和责任心,且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振海,胡修江.“3+4”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培养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4(17):29-32.

[2]孙爱东.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教育改革

“3+ 4”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5(6):41-45.

[3]沈艳丽.浅析中职与职业本科培养的衔接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5(8):71-72.

[4]陈贵兰.计算机专业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4(6):11-13.

[[责任编辑李漪]]

作者介绍:宋冰冰,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杜鹃,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专业教学。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校级课题“‘3+4’中职本科衔接班班级管理策略和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2-0065-02

猜你喜欢
技能型职业院校中职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