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2016-02-15 13:41盛淑静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章

◆盛淑静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一中)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盛淑静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一中)

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师还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高素质言行等课堂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提升需要重视的部分,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针对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阅读教学的完善能够提升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 阅读课堂 教学方法

阅读课堂教学在初中语文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初中语文开展教学的一个主阵地,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与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教师积极探索进行改进,正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阅读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效果不佳

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在定位上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看做是静态的语料堆砌物,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得阅读教学与社会及学生生活经验相脱离,丧失了语文教学的特有魅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种只追求形式上灵活而忽视语文能力科学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进入了一个发展的误区,这种教学模式也已经不再适用。实际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距离语言积累、理解运用等的目标渐行渐远,在“大语文”的教学观点之下,人们只是片面的去注重打造一个“大”字,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发展则只是去注重生活化的突显,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课本相脱离了,与语文教学本质的意义也出现了偏离。

2.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松散,教师使命感不强

在新课程要求中提倡学生对教学文章进行多元化解读及自主理解,但是在实际的解读过程中,因为受到个人经历及情感方面的限制,学生的解读效果不一。针对这种情况一部分教师只是保持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过度放任,存在忽略语文文本的教学问题,这样是不能真正的进行多元解读的。另外,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新课标提倡对学生进行鼓励及尊重,但是这种提倡并不代表着一味的表扬,否则就会使得阅读课堂教学过分的重视语言的形式,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势利、浮躁。正确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将表扬与批评进行适当的结合,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3.片面追求阅读课堂的热闹气氛

当前的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将示范课、公开课作为摹本进行模仿,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中内容的表现。在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教学形式中教师还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实践方法,教师在其中也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课前进行教学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则注重学生去获得问题的答案,只是按照预设程序进行,往往一篇文章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有限,学生还没有对课文完全的进行体会与感知。教师急于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感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的阅读时间。比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学生回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说,文章讲的是讽刺言而无信的人,渔夫答应主人不告诉外人但是他食言了。而教师听到这一回答后却直接给予了否定,并且说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陶渊明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反感,对农民的苦难有深切的同情。这一案例说明,教师仍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中走出来,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使得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具体方法探讨

1.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合理进行课前预设

教师高尚的人格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学习兴趣的提高等各方面具有巨大的影响。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进而提升学生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也会显著的提升课堂效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自身的工作及思想作风进行不断的改进,努力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及综合素养。另外,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合理的做好课前预设工作,预设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规划与设计、安排,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作为基础,结合教学特点及教学观念、经验等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及思路。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再去查看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在学习习惯及知识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在阅读课堂学习中存在共性也存在很多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其共同的需求去选择教学内容,还应该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去设置课堂问题,去全面的考虑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2.设置问题引导,形成层次教学环节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带读加跟读的方式是其常用方法,但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学生很难从阅读中对文章进行思考。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的阅读教学可以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用问题引导渗透的方式去构建层次式课堂教学,通过问题的引领使得学生的阅读不再盲目,而是有一个具体的目标。

比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感受孔乙己生活的窘迫,然后通过提出问题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形成层次性的教学模式。第一层可以通过跟读的方式引入问题,让学生阅读孔乙己进入酒馆后其他看客的相关内容。第二层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孔乙己的脸上为什么会添了新伤?酒馆的人不同情反嘲笑又是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第三层就是进行问题的渗透,孔乙己去偷窃却不赊欠酒馆的钱是为什么呢?引发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几个问题的探究讨论之中完成对整篇文章的解读了,实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其阅读的好奇心,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更有目的性,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更有帮助,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方式上的一种进步。

3.通过小组合作实现交互式阅读课堂学习

阅读教学是课堂内的交流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着交互式学习的方式,在小组中进行教学探讨,教师要营造出动态的竞争氛围,达到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进行学习方面的汇报交流、目标确立的交互式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达到交互式学习的教学需求,也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按照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小组的形式去确定阅读方式,讨论之后进行汇报阅读。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分角色朗读,有的学生则认为可以通过编排话剧的形式阅读,学生在讨论之后开始汇报阅读,这种交互式的教学能显著的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设计者,为了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进行课前教学设计,让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形成最优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获得思维及智能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使其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真正的去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实现传统阅读教学的革新,不仅可以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

[1]鲁娅.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庄亚芳.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11.

[3]华娟.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4]范晓倩.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