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蒲黄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应用

2016-02-15 08:08张军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口疮口腔溃疡

张军领

(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24)



生蒲黄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应用

张军领

(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24)

摘要: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常反复发作,疼痛刺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生蒲黄,功善散瘀消肿、祛腐生新、收敛生肌,在口腔溃疡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加入生蒲黄,往往得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生蒲黄;口疮;口腔溃疡

蒲黄,系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性味甘平,入心包、肝经。功能具凉血活血、祛瘀止血、利尿排脓、消肿止痛、祛腐生新、收敛生肌之功。蒲黄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经》记载“蒲黄,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口腔溃疡作为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发病率高,因疼痛刺激且频繁发作,甚则可以影响到患者的饮食、睡眠,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很大的影响。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包括局部创伤感染、精神压力焦虑紧张状态、辛辣刺激性食物、药物、营养不良、免疫因素、消化道疾病,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

中医称对口腔溃疡的命名为“口糜”或“口疮”,口糜病名首见于《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本病的发作主要与饮食和情绪关系密切。饮食不当,恣食肥甘厚味,过食辛辣刺激导致胃肠积热,胃经循颊络齿龈,积热循经上行而发口疮,心开窍于舌,情志失和,心烦气急,心阴不足,虚火循心脉上行,也会致口舌生疮。在口腔溃疡的治疗上,今人有使用单味生蒲黄外用治疗口腔溃疡的经验,张敏[1]在治疗口腔溃疡时,经常用单味生蒲黄外敷于溃疡处,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崔永刚[2]通过蒲黄复方制剂,甘倍黄漱口方,患者三餐进食后,生理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将生甘草6 g,五倍子10 g,生蒲黄12 g(包煎)水煎两次,分早中晚漱口,漱口后半小时内禁食、禁饮。用药1周后,有效率到98.25%。

梁晓春[3]通过跟诊观察祝谌予教授发现祝教授治疗口腔溃疡时,每方必用生蒲黄,认为生蒲黄具有活血消炎,生肌敛疮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蒲黄有很好的镇痛作用。葛锋[4]等通过分组实验分别给小白鼠的腹腔注射蒲黄的溶液、吗啡、生理盐水,实验结果表明,蒲黄具有镇痛作用并且比吗啡更长久。口腔溃疡容易反复发作,患者深为所苦。笔者临证凡是遇有口腔溃疡的患者,在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生蒲黄,往往能收效神奇,加速溃疡的愈合,明显缩短病程。

案1患者李某某,女,34岁,已婚。2015年5月12日初诊。初诊:口腔溃疡3年,加重1周。患者3年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周前症状又发作,唇内侧,舌体表面可见数个溃疡面,大小不等,渗出物较多,周围充血明显,疼痛难忍,甚则张口吞咽困难,心烦气急,口臭,鼻燥咽干。睡眠差,大便干结。素喜辛辣刺激饮食。舌暗红,舌薄黄,脉弦滑。诊断属中医口疮,辨证为肝胃蕴热,气火上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方药:金银花15 g,连翘15 g,柴胡10 g,黄芩10 g,牛蒡子10 g,生甘草6 g,黄连6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瓜蒌30 g,蒲公英30 g,生地黄15 g,升麻6 g,生蒲黄15 g(包煎)。3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服用。另以生蒲黄外敷覆盖口腔溃疡面处。

2015年5月15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口腔溃疡处疼痛明显减轻,溃疡面减小,大便干亦明显好转,能正常自行排便。仍有心烦,气急易怒。上方去瓜蒌加浮小麦15 g,白芷10g。3剂。

2015年5月18日三诊:溃疡面消失,疼痛未作,舌淡红,苔薄白。上方去生蒲黄减为10 g,3剂。

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应酬繁多,饮食上晚餐进食过多,作息不规律,劳累过度。饮食不当,胃肠积热,情志失和,肝经郁热,是口腔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所云:“脏腑热盛,热乘心睥,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此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刺激食物,造成胃肠积热;复因情绪不佳,时常会心烦易怒,心肝经热盛,气火上逆;胃肠积热,熏蒸心肺,加上情志失和,木火刑金,口疮因作。方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散结,清中有散,不遏制气机;柴胡、黄芩疏解少阳郁热;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炒栀子清热凉血;生地黄、牡丹皮、黄连、升麻有清胃散之意,加瓜蒌润燥滑肠以清胃肠积热,更以生蒲黄发挥消肿止痛、祛腐生新、收敛生肌之功,所以疗效甚捷。

案2李某某,男,40岁,已婚。2014年7月11日初诊。初诊:口腔溃疡10余年,加重1年。患者10年来反复口腔溃疡,多发于面颊内侧部、上下口唇内膜、舌体等处,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不易愈合。1年来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差,造成症状加重,发作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溃疡几无消失之时。刻下症:舌尖及舌体两侧、面颊内侧多处溃疡,疼痛影响进食,伴有烦躁不安,气急易怒,咽干口黏,口苦,四肢困倦,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苔心腻,脉弦滑。诊断为口疮,证属湿热内阻伴有阴虚。生地黄15 g,天麦冬各15 g,炙枇杷叶15 g,茵陈10 g,方药:黄连6 g,干姜1 g,牡丹皮10 g,柴胡10 g,赤芍15 g,竹茹10 g,生蒲黄10 g(包煎)。3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服用。另以生蒲黄外敷覆盖口腔溃疡面处。

2014年7月15日二诊:患者服用上方后溃疡面积明显减少,疼痛大减,口苦、心烦也明显减轻,大便较前顺畅。上方5付继服。

按:湿浊内阻,舌体口腔长期被湿浊浸润,气机不通,日久津液不能上承,造成湿浊与阴虚并存的局面。血脉不利,局部黏膜失于濡养,糜烂遂生,病难速已。治疗上以生地黄、天麦冬,炙杷叶滋阴清热;茵陈、竹茹清热利湿;黄连清热燥湿,反佐以少量干姜,能加速溃疡面的愈合;柴胡、牡丹皮、赤芍疏肝清热,凉血散瘀;通过生蒲黄的内服外用,发挥凉血消肿、祛腐生新、收敛生肌之功。

小结:口腔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热与湿邪,后期以阴虚湿阻,脾虚、气虚与湿热或寒湿、血瘀夹杂等情况并存。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上炎,热灼肌肤,则唇口糜烂。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热邪耗伤人体阴液,耗气伤阴,人体阴液不足,虚火内生。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口唇舌病源流》云:“中焦气不足,虚火上泛亦口糜;服凉药不效,阴亏火泛亦口糜;内热亦口糜。”劳倦内伤或者情志失和亦致脾气虚弱,平素过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以致胃肠湿热壅盛,湿热上蒸,发为口疮。饮食、情志、劳倦所致的心脾积热是口腔溃疡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中云:“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圣济总录》中云:“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蒲黄性味甘平,无寒热偏胜之弊,功善散瘀消肿、祛腐生新、收敛生肌之功,在口腔溃疡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加入生蒲黄,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敏.单味蒲黄临床治验3则[J].浙江中医杂志,2001:494.

[2]崔永刚.甘倍黄漱口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7例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4;30(1):101,103.

[3]梁晓春.蒲黄止血消炎生肌敛疮[J].中医杂志,1994:35(10):581.

[4]葛峰,匡环宝,王绍玉,等.蒲黄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成宁医学院学报,2000,16(2):117.

鹿衔草的传说

药材来源

鹿衔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卵叶鹿蹄草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浙江、安徽、贵州、陕西。此外,黑龙江、四川、云南及海南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浙江、安徽产者质量为佳。鹿蹄草有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功效。可用于肾虚腰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新久咳嗽,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本品别名异名有小秦王草、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重庆草药》),鹿寿茶(《陕西中草药》),鹿安茶(《山西中草药》),鹿含草。

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东北的深山密林中群居着野鹿。为此,当地许多好奇的居民都想观鹿逗乐,但人现鹿散,不能如愿。这倒越发激起了人们想了解这群自然生灵的欲望。有一天,几个居民费心谋划后,擎着自制的鹿头模具,躲藏在又深又密的草丛中,用卷起的树叶,吹出阵阵鹿鸣声。不多一会儿,果然引来了大群野鹿。但见野鹿雌雄相嬉,有些还相与交配。奇怪的是,居民发现一对野鹿交配完毕后,雄鹿便倒“毙”于地。接下来,便有一群雌鹿围绕过来,发出悲鸣嚎叫,继而把头凑在一起,又四散而去。约莫半晌工夫,这散去的雌鹿都衔着相同的草回来,原来刚才是为雄鹿寻药草去了。这些雌鹿把草衔到雄鹿嘴边,磨来蹭去,没多久,奇迹出现了,倒地的雄鹿竟慢慢眨动眼睛,醒过来了,而且犹如刚从睡梦中醒来,重又神采飞扬,和雌鹿交颈摩肩,戏玩如初。窥此幕的居民颇感惊奇,想看这神草是什么样子,便窜出草丛,把鹿群吓跑。近前一看,这草长着圆圆的叶片,香气浓郁,当地生长很多,于是便采些拿回家,心想人吃了可能也会有药效。后来验证,此药草确有益肾补虚救急之功。可给药草取个什么名字呢?当时观鹿的几个居民提议,叫“鹿衔草”吧,就这样定了名。后来又发现此药草还有祛风除湿活血的功效。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ollen Typhae in the Treatment of Dental Ulcer

ZHANG Junling
(Chaoyang District Guanzhuang Seco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Beijing 100024, China)

Abstract:Dental ulcer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recurrent attacks. The painful stimul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everyday life. Pollen Typhae has good efficacy in eliminating stasis to subdue swelling, eliminating necrotic tissues and promoting granulation and promoting granulation and wound healing. Under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ollen Typhae in the treatment of dental ulcer achieved good clinical effect.

Keywords:Pollen Typhae; aphthous ulcer; dental ulcer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舒嫩平2015-12-25)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6.065

文章编号:1672-2779(2016)-06-0135-02

猜你喜欢
口疮口腔溃疡
鸡内金喷膜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治口疮验方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我长口疮了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重剂半夏治疗口腔溃疡经验
口腔溃疡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