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对学龄期手术患儿心理和麻醉配合程度的影响

2016-02-15 03:07温秀芬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龄期动画片心率

高 虹,温秀芬,张 晖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广西南宁 530021)

动画片对学龄期手术患儿心理和麻醉配合程度的影响

高 虹,温秀芬,张 晖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广西南宁 530021)

学龄期;患儿;动画片;心理;麻醉

学龄期作为儿童自我意识以及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一定学习、控制、理解以及分析能力,心理相对稳定、能理解医护人员的说教、体会医护人员的意图[1]。但儿童毕竟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手术等陌生事件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而难以配合麻醉,进而影响手术的质量和预后[2]。本研究对56例手术儿童在术前给予动画片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56例手术患儿,均为首次手术或择期手术,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6-11岁、平均(8.50±1.00)岁,手术类型:包皮环切手术24例、扁桃体切除术20例、体表肿块除术12例。56例患儿于术前给予动画片干预,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常规干预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精神疾病、语言沟通障碍、发育迟缓、智能低下;心肺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存在严重合并症;依从性差或中途因不良事件退出本次研究;未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术前15-30min由父母陪伴患儿在等候室等待手术,同时予以相应的心理安慰,解答患儿和父母疑问,消除他们对麻醉和手术的疑虑和恐惧感;麻醉诱导时,将患儿带入普通麻醉诱导间予以静脉穿刺和麻醉诱导,完成后,将患儿移至手术间予以相关手术处理。术后常规回访,包括伤口恢复情况、术后表扬和鼓励患儿等。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心理安慰、解答疑问的基础上,加用动画片干预。手术室设置儿童术前等候区,紧邻手术间便于麻醉后快速转移,等候区墙面可粘贴动画图片以营造温馨氛围;术前患儿由家属陪同进入儿童等候区,麻醉师进入等候区后与患儿沟通以缩短医患间的距离;询问患儿所喜欢的动画片,利用电视播放动画片,并与患儿沟通交流,询问他们喜欢的角色、角色的性格、以及为什么喜欢他们等。同时,提前告知患儿需要进行的操作,嘱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交流期间严禁使用“好疼”、“好害怕”等负性语言,多应用“一点都不疼”或“似乎被小蚊子咬了一口”等暗示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另外,在麻醉诱导期间,密切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在患儿进入麻醉状态后,父母离开等候区,患儿转移至手术间。

1.4 观察指标

1.4.1 焦虑情况和麻醉配合程度:⑴分别于患儿进入手术室时、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评价患儿焦虑情况,参考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YPAS),包括精神状态、语言、情绪表达、觉醒状态、对父母的依赖,共计22个项目,总分21-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儿焦虑程度越重。⑵麻醉配合程度评价参考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CC),包括11个项目,总分0-10分,其中诱导顺利、未出现任何不配合行为0分,诱导失败为10分,评分越低,提示麻醉配合程度越高。

1.4.2 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分别记录患儿进入手术室时、麻醉诱导时和手术开始20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

1.5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焦虑状况mYPAS评分和麻醉诱导时ICC评分 两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时mYP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的mYPAS评分,以及麻醉诱导时的IC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时期mYPAS评分和ICC评分x( ± ,分s)

2.2 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 两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手术开始20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x ± )s

3 讨论

研究显示,围手术期的麻醉诱导期是儿童最为紧张与关键的阶段,一旦麻醉配合程度差,极易导致患儿出现哭啼、打闹等不配合等情况,甚至引发急性精神紊乱,术后发生分离焦虑、饮食困难以及睡眠紊乱等[3];尤其是学龄期儿童,他们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社会性体验能力等,此时期的儿童自尊心、羞怯感更强烈,因此心理负担更重,更易引起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增加而降低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麻醉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等[4]。有文献报道,超过60%的儿童在术前以及麻醉时非常焦虑,而34.4%的手术儿童在术后至少存在精神淡漠、睡眠障碍等一项行为问题以及焦虑、紧张等严重心理障碍[5]。

本研究对56例学龄期儿童于术前给予动画片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焦虑评分明显降低,同时能有效配合麻醉诱导,且血压和心率更加稳定,从而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说明了使用动画片进行干预的有效性。究其原因,动画片集合了美术、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其中的故事内容、鲜明的色彩以及动画人物夸张有趣的表演,符合儿童成长阶段的审美需求和心理特点,且动画片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他人的一个重要窗口[6]。因此,观看动画片能使患儿获得愉悦感,且在观看动画片时能充分表达内心感受、宣泄自身情感,进而有利于释放心理负担,保持自主性和控制性;同时,在观看动画片期间,儿童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有利于患儿忽略环境、疼痛等其它方面对机体带来的主、客观刺激,因此有助于提高各项操作的依从性和麻醉配合程度。

综上,动画片能有效调整学龄期手术患儿的心理状态以及提高麻醉配合程度,有助于保证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使患儿顺利度过手术期。

[1]余红,蒋淑兰,王香红.心理干预对学龄期围术期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9(2):72-73.

[2]贾习军,冯宗怀,李杏色,等.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学龄期患儿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6):892-893.

[3]丘英英.兴趣游戏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状态护理及其麻醉配合程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95-96.

[4]吴丽娟,红钦泉,吴楚华,等.术前镇静及访视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6,27(3):343-345.

[5]高兴莲,刘英,张冬青,等.兴趣游戏用于降低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7-29.

[6]刘君,张玉勤.国产动画片发展与儿童心理的相互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199-200.

(临床医学栏目编辑:陈志宏)

R726.1

A

1004-6879(2016)04-0305-03

2015-09-15)

猜你喜欢
学龄期动画片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推荐一部动画片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