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6-02-16 10:20孙艳清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语文

◆孙艳清

(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孙艳清

(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语文学科是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我国未来花朵学习的第一学科,是维护学生心理成长和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心态的基础学科。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沉淀的结果。现在的孩子长期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过重的压力,随着家长的过高要求,需要学习各种课外班,学习各种特长班,学习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以不至于使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而家长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们心里的感受而使孩子心理造成的一些问题。

高年级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当中,应结合语文学科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特点,可以渗透学生们健康的心理教育,教育学生发展其健康的品格,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积累和开拓自我、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一、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以身作则

想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使之拥有美好的人生未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拥有良好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积极向上的情绪调整整个课堂气氛向学生传递有用知识和正能量,在课堂上以真诚的笑脸和友善温柔的话语,使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学习并且在学习中产生乐趣,这样才能使其自身心理健康并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平时语文课程中有爱国主义内容的课文时,我们要充满着正义爱国的心情,教育学生拥有饱满的爱国心情,让学生的心潮随着你的心情激荡澎湃,产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忠诚拥护国家,热爱社会。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回应比如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以给学生一种激励和鼓舞,又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当课堂出现沉闷的气氛时,学生也学习不好,上课会产生一种压抑感,但是教师适当的调节一下讲一些开心的事情,调动学生的心情时,就会使学生开怀大笑,学生开始高兴起来对学习有一定促进作用。学习中能够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沟通师生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可使学生思维活跃,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并能够自己积极的完成学习,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效率,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以后有美好的为了,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头脑以致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二、寻求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从教材中传播健康思维

现在的素质教育培养的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并非把升学当作唯一目的,而是提升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各方面因素为目标的教育内容。对于语文这一基本学科,通过教育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培养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些种素质的基础,学生不是个空壳他们有他们的思维和思考方式方法,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个空壳而是今后贡献给国家更有用的人才。而好孩子的心灵和思维是通过我们来逐渐塑造的,使他们健康的、完整的生长。在正常的教学实践设计中教师要不断的渗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根据书本上的内容,把课本引申的深刻目的传达到孩子们内心深处。需要高年级语文教师进一步地探讨,并把重点内容教授给孩子。

2.语文教学中建立心理健康的课堂气氛

在平时语文课堂中,我们需要时刻观察学生们的情绪变化,教育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品德,培养学生们意志健全和良好的适应能力等,比如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时,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加强自信心,不应该敷衍了事,要对学生倾注我们的感情,应该更加努力的应对问题完成它,并且建立学生健康的心灵在未来的生活中如何面对压力,减轻学生们的心理障碍。我们要尽量呈现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习内容,乐于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来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课后生活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短短的时间达到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难的,所以在课后的作业和生活中我们也要教育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由于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要求,一些对课文的背诵和理解等,一些学生也往往因为作业的枯燥性和硬试性而不爱完成作业,就要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诗文的博大精深,故事具有抒情、简洁、丰富而短小的特点,熟读背诵并加以理解对我们学习有主导作用,从古诗中熏陶到其中的精髓和民族文化。所以教师们要综合考虑语文教学特性,在留作业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来给学生练习,同时也要减轻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平时的课后生活中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性格、家庭背景,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在家庭中他们出现了什么问题,与其他同学是否和睦,发生了什么口角或者嫉妒心理等问题,倾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每一位学生。

三、结合高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从教材中发现历史人物个性品质,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将优良的品质传染给学生们。情感是组建人格稳定和发展的渠道,是一种特定的心理素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感正处于一种高度变化的过程中,高年级的语文教育就是对其情绪状态给予一条正确的道路,给学生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同时,高年级学生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心态,在平时的课堂中和课后的学习保持健康的心情。

[1]杨万里.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1,(3):14-1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语文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