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产儿营养状况及探讨营养补充措施

2016-02-17 03:12朱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需要量胎龄母乳

朱丹

分析早产儿营养状况及探讨营养补充措施

朱丹

目的 分析早产儿营养状态及探讨营养补充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早产儿70名,对正常组给予正常营养,对迟缓组实施强化营养干预。结果 正常组出生后每日体质量增长较迟缓组多,同时正常组母乳需要量较迟缓组需要量少,正常组球蛋白水平高于迟缓组。结论 早产儿出现生长迟缓现象较为常见,对其实施针对性营养强化干预,能够提高生长发育速度,帮助健康成长。

营养状态;营养干预;早产儿

有关研究表明,新生儿早期的营养支持不仅与近期体质量增加,降低发病率有很大的关联,也影响到疾病预后,调查得知,截止2015年我国新生儿中有12%左右的早产儿,早产儿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我国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令人十分担忧[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早产儿营养状态及实施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干预对早产儿影响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70名,根据新生儿发育标准划分为正常组与迟缓组,每组各35名。其中正常组男性25名,女性10名,胎龄28~36周,平均胎龄为(32.79±4.21)周,新生儿出生体重1.97~3.95 kg,平均体重为(1.97±0.74)kg。出生时阿普加评分为7.3~8.8,平均评分为(8.51±2.19)分。迟缓组男性24名,女性11名,胎龄28~36周,平均胎龄为(33.85±3.97)周,新生儿出生体重1.62~3.21 kg,平均体重为(1.78±1.89)kg。出生时阿普加评分为7.4~8.7,平均评分为(8.02±1.92)分。本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胎龄,体重,评分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正常组给予正常婴儿饮食。迟缓组实施强化营养干预,即给予强化营养配方奶粉进行早期营养强化干预治疗。待早产儿出院后持续给予婴儿强化营养干预措施,并定期进行回访,记录两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

1.3新生儿营养功能指标

本研究将2014年最新修改的《早产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指标》作为判断标准,将早产儿分为正常组和迟缓组。分别统计两组早产儿发育到正常体重所需时间、每日增长体质量、喂奶量时间、血清总蛋白、球蛋白。

1.4统计学分析

上述资料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新生儿各项营养指标

正常组婴儿发育到正常体重需要(5.71±1.69)d。每日增长体重为(48.21±22.5)g,喂奶量时间为(7.11±2.58)d。出生后总球蛋白为(54.11±2.67)g/L,血清球蛋白为(20.11±2.98)g/L。迟缓组婴儿发育到正常体重需要(14.63±5.46)d。每日增长体重为(21.57±9.54)g,喂奶量时间为(15.27±3.63)d。出生后总球蛋白为(43.26±3.15)g/L,血清球蛋白为(11.74±1.46)g/L。正常组早产儿出生后每日体质量增长较迟缓组多,同时正常组母乳需要量较迟缓组的母乳需要量少,正常组早产儿球蛋白水平高于迟缓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生长发育情况

迟缓组新生儿强化营养干预后,平均身长为(45.2±1.6)cm,平均体重为(2 378.79±194.57)g。正常组婴儿,经正常饮食后平均身长为(44.8±1.3)cm,平均体重为(2 411.42±188.63)g。经过营养干预后,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和生长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压力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包括辐射、不健康饮食、药物的滥用等均导致早产儿的数量不断增多,而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临床上将胎龄不满37周的活的新生儿被认为早产儿。经过临床调查发现早产儿的体重基本在3 kg以下,头围小于30 cm。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生理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导致早产儿在被强制娩出后,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尤其是免疫机制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发育不完善[2-4]。目前临床认为,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早产儿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同时长期合理的营养保障,是保证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基础。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没有完整的营养补充制度,完善的营养配比方案,细致的营养喂食方法[5-8]。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营养状态及实施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干预对其影响的情况进行分析表明,正常组早产儿出生后每日体质量增长较迟缓组多,同时正常组母乳需要量较迟缓组的母乳需要量少,正常组早产儿球蛋白水平高于迟缓组。经过营养干预后,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和生长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早产儿生长迟缓实施针对性营养强化干预,能够提高早产儿生长发育速度,帮助早产儿健康成长。

[1]谭清.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53-454.

[2]李明.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4,27(13):180-181.

[3]朱绪亮,杨嘉琛,张俊,等. 酪酸梭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分析[J]. 现代医学,2013,41(7):445-447.

[4]赵磊,时富枝,唐蕾. 音乐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3):428-430.

[5]张小宁,王军,谭迎春,等. 两种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3,12(9):34-36.

[6]吴圣楣,贲晓明,蔡威,等. 新生儿营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2 -304.

[7]周万茂. 早期联合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210-212.

[8]侯皓. 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与意义[J]. 当代医学,2013,19(30):50-51.

Analysis of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eterm Infants and to Explore the Nutritional Supplement Measures

ZHU Dan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Care of Jiamus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2,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eterm infants and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Methods 70 premature infan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normal group was given normal nutrition. The nutrition intervention was implemented in the delayed group. Results The daily body mass growth of the norm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elay group, while the normal group of breast milk need less, the level of the norm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low group. Conclusion The growth retardation is common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it can improve the growth rate and help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growth rate.

Nutritional status, Nutrition intervention, Premature infant

R722

A

1674-9308(2016)22-009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2.059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黑龙江 佳木斯154002

猜你喜欢
需要量胎龄母乳
叶酸在鸡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母乳库捐赠母乳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维生素对母猪的影响与应用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