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分析

2016-02-17 03:12史利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西药炮制用法

史利红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分析

史利红

目的 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选取中药应用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150例,对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总结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结果 中西药联用不当引发占36.7%;因中药炮制不当引发占26.7%;因用法和用量错误引发占20%;未对症用药占13.3%;其它占3.3%。因中西药联用不当引发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与其它原因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影响中药合理应用的因素,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加强中药配伍、炮制、煎煮等过程的监督管理,可确保经济、有效、安全使用药物外,且可使中药用料更为现代化、规范化,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

中药;合理用药;安全性;应对措施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疾病的状况、种类及药理学理论,对适宜的药物选取展开治疗,以经济、安全、有效为用药原则[1-2]。在中华文明中,中药为瑰丽宝藏,为对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存在公众对中药过分依赖,而缺乏对其不良反应有深入认识的情况,加之一些不当宣传,促使安全性问题较为突出,故如何促进中药合理用药逐渐引起临床关注,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016年5月,选取中药应用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150例,男92例,女58例,年龄19~84岁,平均(52.4±2.3)岁。不良反应以睡眠改变、胃肠功能失调、不明原因肌肉痛、疲倦、头痛及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及黏膜、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等为主要表现。

1.2方法

归纳总结每例不良反应原因,对引发不良反应的前4位原因发生率集中统计,后用统计软件分析比较各种原因所占比例,针对前4位原因,制定应对措施,以保障中药合理应用水平。需统计的临床资料包括:疾病诊断,有无需炮制的中药材,药物种类、配伍,用药剂量及疗程。

1.3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输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中,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选取的150例中药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中,因中西药联用不当引发55例,占36.7%;因中药炮制不当引发40例,占26.7%;因用法和用量错误引发30例,占20%;未对症用药20例,占13.3%;其它5例,占3.3%。因中西药联用不当引发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与其它原因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应用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西医联用不当、中药炮制不当、用法和用量错误、未对症用药等,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如下。

3.1中西药联用不当

合理联用中西药,通常具有较佳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3-4]。但若联用不合理,易危害患者健康,本次研究中,此项不良反应原因居首位,故需引起足够重视。联用中西药时,需对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用药剂量及疗程合理性、药效成分是否相似等因素充分考虑[5]。治疗窗较窄的西药及毒性中药联用时,用药量需适量减少,必要时,应监测血药浓度,以促不良反应最大程度降低。

3.2炮制方法不当

中药炮制以提高临床效果、确保中药质量、降低不良反应为目的。特别是毒性中药材,若炮制程序不规范,极易出现对生命构成威胁的不良反应,且中药炮制工艺不同,药效也具较大差别,故需重视炮制过程的规范化操作,注意所用辅料质量、炮制火候、工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促药效最大限度提高,不良反应降低[6-7]。

3.3用法用量不当

用法用量不当通常是主要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本次研究此项原因低于中西医联用不当,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有限、病例选取具局限性相关。中药在临床应用上同西药,一次用量过大或长期使用,均会引发不良反应。如马钱子经炮制后具通络止痛、散结消肿、健胃等功效,但生用具有较大毒性,用药量每日需控制在0.3~0.6 g,长期或超剂量服用均具较大毒性。此外,多种中药用法特殊,如阿胶、麝香需烊化后冲服,应少量多次用药者,通常是止呕类中药及对咽喉病治疗的中药。故医生需对药量及用法严格掌握,向患者作出详细的指导,药房需加大对具较高毒性的中药的管理力度,有特殊要求的中药需在处方上对其煎煮方法及炮制要求明确。

3.4未对症用药

中医治疗疾病时,辨证论治为理论根本,医生需在用时前,先对患者肝肾功能情况、用药过敏史、体质等了解,依据病情轻重、发病季节、病程长短适当增减用量[8-9]。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合理对中药选药组方,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

3.5其它

除上述原因引发的不良反应外,还包括患者擅自用药、不遵医嘱自行增减剂量等,需加强中药合理应用相关知识的宣传,以提高患者用药质量。

综上,针对影响中药合理应用的因素,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加强中药配伍、炮制、煎煮等过程的监督管理,除可确保经济、有效、安全使用药物外,且可使中药用料更为现代化、规范化,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

[1]胡燕斌.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0):160-161.

[2]王新晓. 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合理用药对策[J]. 河北中医,2015,37(8):1223-1225.

[3]李在林.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1(4):592-593.

[4]窦志良.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46.

[5]卢绍江.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4):213-214.

[6]张林平. 中药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110.

[7]陈坤全.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初探[J]. 海峡药学,2016,28(2):47-50.

[8]王金荣. 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中药合理用药现状[J]. 中医药导报,2012,18(5):122-123.

[9]鲁利平. 药剂科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181-182.

Analysis on the Safety and Coping Methods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in Chinese Medicine

SHI Lihong Pharmacy Department, Luoyang Municipal Authorities First Clinic, Luoyang He'nan 471000, China

Objective Discussion on security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herapy exists. 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150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selected, summarize security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ult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aused by improper accounting for 36.7%, du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used by improper accounting for 26.7%, due to usage and dosage errors caused by 20%, not symptomatic medication 13.3%, 3.3% other. Rate due to adverse reac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western medicine caused by improper highest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causes wer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F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respons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cessing, boiling and other processes to ensure economic, effective and safe use of drugs, medicine and materials can be more modern, standardized , suited to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Chinese medicine, Rational drug use, Security,Countermeasures

洛阳市直机关第一门诊部药剂科,河南 洛阳 471000

R969

A

1674-9308(2016)22-0189-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2 .125

猜你喜欢
中西药炮制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作”与“做”的用法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特殊用法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