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超重的工资效应

2016-02-17 12:11孙良斌任建超杨园争��
关键词:负效应工资收入上学

孙良斌++任建超++杨园争��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现象。为了探讨我国劳动者超重对其工资收入是否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选取2013年CGSS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超重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实证结论为:第一,我国劳动者超重对其工资收入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第二,超重的工资收入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性超重的工资收入负效应不显著,女性超重的工资收入负效应非常显著,其工资收入下降了78%-104%。这表明,我国劳动者超重对其自身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劳动力市场对超重劳动者、尤其是超重女性产生了不公平待遇。为此,建议: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政策,积极干预我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完善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法规,禁止超重和肥胖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受到招聘、晋升及收入报酬偏低的歧视,保障社会公平;完善相关法规禁止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受到歧视,保障性别公平。

关键词:

超重;工资收入;倾向得分匹配

中图分类号: F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5)06-0026-08

一、引 言

Brunner E J, Chandola T, Marmot M G(2007) 研究发现,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尤为突出。[1]这种现象在我国已经开始凸显,如武阳丰等(2005)调查指出,2002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比较1992年的调查数据已经大幅上升。[2]超重和肥胖会产生各种生理疾病、情绪忧郁等心理失调问题,以及在上学、就业等方面产生社会歧视问题(Maria & Rodolfo,2005;Edvard Johansson,Petri Bckerman,et al.,2009)。[3-4]如西雅图群体保健合作社研究人员发现,肥胖者患抑郁症等情绪失调和焦虑疾病的比例要比正常体重的人多25%以上;美国立法也禁止上学、就业的肥胖歧视,但现实中超重和肥胖者仍存在上学和就业歧视(Puhl R,Brownell K D,2001)。[5]现阶段,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各种法规不健全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劳动者超重和肥胖可能会在身体、心理健康方面导致人口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下降,在就业、上学存在歧视以及低收入报酬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本文着力回答在现阶段,我国劳动者超重是否对其工资收入产生显著影响?这有利于我国在劳动力市场的法规制定与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及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正确认识我国居民超重这一凸显社会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及采取健康管理的干预对策。

国外对于超重及肥胖对其工资影响的基本解释来源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包括健康、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但健康是最基础的人力资本,而超重和肥胖可能为不健康的表征;另一个解释来源于对超重和肥胖在上学、劳动力市场及职业中存在歧视,从而影响了其工资收入水平(Stephen Morris,2007;Han E,Norton E C, Stearns S C,2009;Euna Han,Edward C Norton,Lisa M Powell,2011;Meliyanni Johar1,Hajime Katayama,2012)。[6-9]在我国近年虽然随着超重及肥胖人群的出现,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大部分集中在对我国超重及肥胖人群的特征及形成因素分析上(刘国恩,William H Dow,傅正泓,John Akin,2004;武阳丰等,2005)[10,2],对工资收入的影响集中在相关性分析或基于人力资本的回归分析(尹小俭,李世昌,2006;王一兵,张东辉,2007;邓新波,2010)[11-13],但尚未见到严格意义上基于因果关系的实证结论。因此,本文利用2013年CGSS数据,把劳动者体重指数BMI>25定义为超重,作为处理组;BMI≤25为非超重,作为对照组,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我国劳动者超重是否对其工资收入产生显著影响进行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

二、变量说明及数据描述

本文数据来自于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共同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简称CGSS),选择的是2015年1月1日公开的最新数据CGSS2013,该数据由作者通过向主持机构注册申请,网站下载获得。本文使用的主要变量说明及数据的统计性描述如下。

(一)变量说明

本文主要考察劳动者超重是否对其工资收入有显著影响,因此,关键变量为超重,被解释变量为工资收入。

1.关键变量:超重

在本文中,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体重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来界定超重。BMI指数值等于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BMI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当需要比较分析个体体重对不同身高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当成人BMI数值低于185时,体重过轻;BMI值为20[XCBL.tif,JZ]25时,体重适中;BMI值为25[XCBL.tif,JZ]30时为超重;BMI值为30[XCBL.tif,JZ]35时为肥胖;高于35为非常肥胖。据此,本文定义BMI大于25时为超重,BMI小于或等于25时为非超重。

2.被解释变量:工资收入

本文的工资收入主要是指所在岗位的工资收入或从事劳动所得的报酬,不包括财产性收入、其他转入收入及捐赠、投资、资产变卖等收入。

3.控制变量

根据前文中的相关文献综述,本文除了考察关键变量超重对被解释变量工资收入的影响外,同时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工资收入,即这些变量设定为计量模型的控制变量。根据对工资收入影响的程度及样本的调查数据,本文借鉴胡安宁(2012)在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大学教育的收入回报中的变量构建[14],并根据数据的样本变量选择了影响工资收入的6个关键性的控制变量:教育、户口、是否是正式工作、性别、年龄和政治身份。变量的具体说明和定义如表1所示。

猜你喜欢
负效应工资收入上学
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
微信公众平台对新闻传播产生的正负效应
上学啦
THE SYMMETRIC POSITIVE SOLUTIONS OF 2n-ORDE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N TIME SCALES∗†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陇南市武都区特岗教师收入来源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