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2016-02-19 08:52曼苏尔西拉孜
新疆农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麦乳油病菌

曼苏尔·西拉孜

阿勒泰地区农业局农村能源办,新疆阿勒泰836300

大麦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曼苏尔·西拉孜

阿勒泰地区农业局农村能源办,新疆阿勒泰836300

本文介绍几种大麦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大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麦生育期较短,通常比小麦早熟10~15 d,适合种植在无霜期短,昼夜温差较大的高寒山区。大麦生产过程中由于连作或气候条件原因病虫害时常发生,若防治措施不到位会降低产量和品质,下面简要地介绍几种大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1 大麦锈病

1.1 主要症状

大麦锈病分为叶锈、条绣、秆锈等三种。

1.1.1 叶锈

主要侵害叶片,叶鞘也发生,叶片初生褪绿色小点,不久即形成椭圆形桔红色的病菌,该病菌通常只在叶表面发生,不穿透叶片。

1.1.2 条锈

主要侵害叶片,叶鞘,茎秆也偶然发生,叶片最初为褪绿条斑,不久即形成桔黄色的病菌,通常不穿透叶片,在叶表面排成虚线状纵行。

1.1.3 秆锈

侵害茎秆,叶片,叶鞘和穗部,主要症状是茎秆、叶片上初生褪绿黄斑,不久即变为长椭圆形铁锈色小疮,表皮纵裂向外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通常穿透叶片,叶背面的粉末堆较叶表的大。

1.2 发病条件

病菌以夏孢子越冬。夏孢子萌发适温11~17℃,超过23℃极少萌发。

1.3 防治措施

1.3.1 农业防治

秋翻冬灌,选用抗病品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灌溉;大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1.3.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65%的代森锰锌可湿粉剂6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或30%醚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 大麦散黑穗病

2.1 主要症状

主要在穗部发病,病穗比健穗较早抽出。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毁或部分被毁,仅上部残留。一般主茎、分蘖都出现病穗,但抗病品种有的分蘖不发病。

2.2 发病条件

散黑穗病是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一途径。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胚内,外表不显症。当带菌种子萌发时,潜伏的菌丝也开始萌发,随小麦生长发育经生长点向上发展,侵入穗原基。孕穗时,菌丝体迅速发展,使麦穗发病。

2.3 防治措施

2.3.1 农业防治

秋翻冬灌,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培育壮苗。

2.3.2 物理防治

在大麦抽穗前,如发现病株立即拔掉,以减少病菌传播,减轻发生程度。

2.3.3 药剂拌种

将2%立克秀调成浆状,10 g药剂加水150 ml拌10 kg种子。

3 大麦根腐病

3.1 主要症状

大麦染病后,常表现苗枯、叶斑、叶枯、根腐烂和穗枯等多种症状。田间多见叶斑和叶枯。叶斑呈褐色、棱形或椭圆形,大小差异较大,病斑汇合后可造成叶枯。大麦抽穗前后,如遇低温或多雨有利于该病的蔓延;另外,如果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大麦、植株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差,很容易发生该病。

3.2 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病种胚内越冬越夏,也可以分生孢子在土壤中或附着种子表面越冬越夏,成为初次发病的侵染源。

3.3 防治措施

3.3.1 农业防治

重病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选用耐病、抗病品种;秋翻冬灌;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3.2 药剂拌种

播前用种子量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0.2%的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用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100 ml兑水1~1.5 kg,喷洒拌种。

3.3.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隔10 d喷喷连续防治2~3次。

4 蚜虫

4.1.危害特点

麦蚜通常在每年秋季大麦出苗后不久陆续迁飞进麦田进行危害,开春以群居的方式危害叶片和麦穗。被该虫危害的叶片枯黄褴褛,生长停滞,植株分蘖减少,麦粒不饱满,甚至不能结实。

4.2 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及周围的杂草;合理密植,增施基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蚜能力,减轻危害。

4.2.2 物理防治

用黄色粘蚜板诱杀有翅蚜或将黄油漆涂在塑料薄膜和纸板上,涂油诱杀蚜虫。悬挂诱杀板30块/666.7m2。

4.2.3 生物防治

蚜虫天敌如:七星瓢虫、草蛉、盲蝽等以虫治虫。

4.2.4 药剂防治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敌杀死)3 000倍液喷雾防治。

5 粘虫

5.1 危害特点

粘虫成虫昼伏夜出,1、2龄幼虫仅食叶肉,3龄以后食量逐渐增加,常将叶片吃成缺刻,5、6龄为暴食阶段,能吃光叶片,并咬断穗子,具有群集危害,大发生吃光一块作物后,成群地向附近田块迁移危害。

5.2 防治措施

5.2.1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控制田间小气候,降低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

5.2.2 物理防治

诱杀成虫,在蛾子数量开始增加时用糖醋酒液配成诱杀剂进行诱杀。

5.2.3 药剂防治

幼虫三龄前采取防治,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1]周文芬.啤酒大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J].云南农业,2012(8):56.

[2]洪旸萍.大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要点[J].云南农业科技,2010(3):51-53.

[3]陈志国.河西走廊地区啤酒大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4):45-46.

[4]毕四刚.大麦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7):103.

曼苏尔·西拉孜(1975年11月—),新疆阿勒泰人,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新技术及农村能源。

2016-06-09

猜你喜欢
大麦乳油病菌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我的大麦哥哥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病菌的克星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大麦若叶青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