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套叠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对策

2016-02-19 22:07王常亮
乡村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肠套叠羊圈肠壁

王常亮

(鹤壁市淇滨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鹤壁 458030)

羊肠套叠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对策

王常亮

(鹤壁市淇滨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鹤壁 458030)

羊肠套叠指的是羊腹中的某段肠管和肠系膜一起套入至与自己相连的其他肠管内,从而致使羊发生双层肠管壁重叠的状况。本文主要通过对羊肠套叠病因与临床症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羊肠套叠;病因;临床症状;防治对策

羊肠套叠病是羊群中无论公母都会发生的病况,相较于公羊,母羊更易发生。羊只一旦发病,只能采用手术治疗,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解决此病况的药物,使得药物疗法只能有效地缓解该症状,却无法根治。因此,羊肠套叠病贵在预防。

1 病因分析

1.1 寄生虫病

这主要是因为羊只的肠内存有寄生虫,尤其是在羊只身患肠结节虫病时,会致使肠壁成为肠结节虫寄生的场所,形成质地坚硬的结节,从而导致羊只肠管的正常运动状态被损坏或者出现运动紊乱的现象。也就是说,在羊的前段肠管出现痉挛现象之后进行蠕动收缩,后段肠管正处于静止或是张弛状态时,会致使前段肠管和肠系膜一起套入到与之相邻的后段肠管内部,但是肠壁的结节使得肠管在后续运动中无法恢复至原来的状态,这就引发了羊肠套叠[1]。

1.2 外界局部刺激

在羊只受到客观条件所导致的局部刺激,如寄生虫、息肉、溃疡、肿瘤等病况;或者是温度所发生的外界刺激,如暴饮冰水、久卧冰地等状况;亦或者是化学作用所导致的局部刺激,如寄生虫毒素等。这些外界的局部刺激都会致使羊只因受到刺激而发生羊肠套叠或者羊肠套叠加剧的现象。

1.3 神经性失调

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作为能够对小肠平滑肌进行有效调节的神经,在迷走神经呈现兴奋状态时,就会使羊只的肠蠕动状态增强,与此同时,肠壁呈过度紧张状态;在交感神经呈兴奋状态时,就会对羊只的肠蠕动状态发挥有效地抑制作用,使其出现肠壁紧张度降低且较为松弛的状态。而在羊只的神经机能出现紊乱现象时,则会致使肠管运动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这就使得紧张肠断与松弛肠断出现套叠现象。

2 临床症状

2.1 发病早期

病羊会出现食欲下降、离群、伸腰频繁等表现,病羊的眼结膜会出现淤血,且伴随口色发青、口腔内部干涩、舌苔变白等症状。此时,病羊的脉搏频率较正常羊只更快,可达80~120次/min。与此同时,病羊呼吸急促且浮于体表,在这个过程中,病羊的体温并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此外,病羊的肠音会出现突然消失的状况,瘤胃蠕动音也会明显减弱,病羊的粪便有时会呈现稀糊状,这就是结肠或盲肠内部残余的粪便。医生在对病羊的右腹部采用接触诊断法进行诊断时,能够发现病羊腹壁较为紧张,且能感触到痛块,即病羊腹部出现套叠的肠管部分。

2.2 发病中期

发病2~4 d内,病羊会出现垂头耷耳、精神萎靡、独自于角落站立或拒绝走动的状况,且伴有铁锈色稀便排出,排尿量降低,色泽呈浓茶色或红黄色,伴有心跳明显加速的征兆,频率在120次/min以上,并伴有呻吟现象。病羊的肠蠕动音减弱甚至完全消失,瘤胃缓慢蠕动甚至彻底停止,病羊不再进食,无反刍现象,但会增加饮水量。此外,病羊的眼结膜淤血状态加剧,口色为青紫色,口腔内部干涩,舌苔呈白色或黄色或较厚[2]。

2.3 发病晚期

发病时长在5~7 d,病羊瘤胃出现中度臌气现象,肠音完全消失,心律不齐,心跳频繁却极为微弱,伴有呼吸困难症状,出现痛苦呻吟声。与此同时,病羊基本呈俯卧状,鲜少站立,会磨牙,禁食禁水,两眼均为嗜睡状,最终因体质衰竭而濒临死亡直至死去。

3 防治对策

3.1 手术治疗

在术前,对病羊采取补液、解毒、强心等措施,保证病羊的机体能够承受手术的治疗过程。接下来,需对病羊施以基础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的麻醉方式,使病羊呈右侧卧状进行固定。然后,对病羊的术部进行剪毛处理,并用肥皂水对其进行清洗,采用5%含量的碘酒溶液对术部周围涂抹消毒,消毒完毕后再进行脱碘酒。其次,医生需对病羊术部进行固定,并在病羊腹壁进行5 cm长度的切口作业,依照皮肤、皮下组织、腹壁肌最后是腹膜部分进行切开操作,在病羊腹腔被成功打开后,医生需把食指和中指沿腹肌处伸入,然后经过盲肠底端,由骨盆腔处为起始点,向前面继续查找病羊的套叠肠段,若触碰到与毛笔杆直径相近、质地坚硬及表面光滑的套叠肠段时,就需立刻捏住,然后动作轻柔地将该段拉到切口外部,之后在视线范围内进行修复治疗。在整个过程中,术者需用食指和拇指双手交替对病羊的套叠处头部施以缓慢挤压,促使套叠的肠部缓慢向后面退出,直至整段套叠区域都脱套再停下动作。若套叠处出现黏连现象时,必须对其进行小心剥离,防止由于用力过度而使病羊肠壁出现损伤,在对套叠部分成功剥离后,需用适当剂量的油剂青霉素涂抹剥离肠管处。当病羊肠套叠处不适宜剥离或者出现肠管坏死状况时,必须立即对肠管进行切除,并用肠管吻合术对断端进行手术吻合作业。在肠管断端进行缝合以后,必须在断端吻合的区域涂抹食量油剂青霉素,从而确保肠管在未纳入腹腔时就能依照常规的方式进行腹腔闭合,然后需对创口处消毒放置敷料,最后需对其进行包扎固定[3]。病羊在手术以后,必须精细护理,确保饲养环境的安静、清洁和干燥,并且注意对温度进行调控,使病羊在较为温暖的地方疗养,还有一定要防止病羊被挤压或冲撞。在病羊的肠蠕动机能未康复前,需要对其禁食3 d左右,直至病羊排气排粪以后再进行少量饲料的投食喂养。

3.2 完善饲养管理方法

从防范方面来讲,必须完善饲养管理方法。首先,羊圈需保持清洁卫生,对其进行定时的打扫,注意通风,保持羊圈的干燥,并配以消毒作业,对羊群进行定期的驱虫,防止羊圈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然后,外来人员禁止随意进入羊圈、羊场参观;其次,牧羊时需防范鸟类对羊只所造成的恐吓、惊吓,对鸟群进行及时驱离;最后,在对羊群进行饲料喂养时,严禁采用冰冻或发霉变质的饲草,需用优良品质的饲料进行喂养,提高羊群的免疫力和体抗力。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羊肠套叠病因和临床症状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只有从防范和治疗双管齐下,才能有效防治羊肠套叠病。

[1]王相哲.羊肠套叠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9):86.

[2]赵利军.小尾寒羊肠套叠的诊治及病因分析[J].中兽医学杂志,2013(1):28-29.

[3]杨双德.绵羊肠套叠病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62.

S858.26

B

1674-7909(2016)36-17-2

猜你喜欢
肠套叠羊圈肠壁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立体羊圈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亡羊补牢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农庄里的羊圈
“6个羊圈”